大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以衡水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为例
2017-08-14孙世卫卢艳敏牛玉璐
孙世卫 卢艳敏 牛玉璐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 河北 衡水 053000)
大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以衡水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为例
孙世卫 卢艳敏 牛玉璐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 河北 衡水 053000)
本文以衡水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为例,从制定培养方案、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强化毕业论文和实习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环境生态工程专业
随着我国经济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与资源问题集中显现,传统的污染末端治理方法的局限性日益显露,因此综合运用生态学和环境学原理解决环境问题势在必行。环境生态工程是典型的因社会经济实际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的交叉学科,有别于传统的生态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等专业,该专业集合了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高新学科,旨在培养能够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技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专业技术人才。
衡水学院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整体功能正处于从基础教育转变到应用教育的关键阶段,因此学科建设要紧紧围绕服务社会,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而展开。衡水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于2013年增设并于当年开始招生,经过近四年的学科专业建设,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1 制定提高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学校组织专业课教师考察河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邯郸学院、淮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专业,学习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经验以及实验室、校内外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到衡水市环保局、衡水市气象局、衡水市环境监测站、衡水市污水处理厂、河北衡水湖湿地保护区等相关单位进行调研,了解环境生态工程行业岗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需求状况;听取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等部分专家,对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意见。在本专业和其他相关老师多次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围绕通用技能培养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突出社会需求与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并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结合本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了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必修和选修)、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专业必修课程模块、专业任选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限选模块)和独立性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实践教学周、实践学期和第二课堂)构成的高素质应用人才的理论课程体系。结合地方特色,设置生态工程方向和环境工程方向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兴趣爱好,在第五学期选择一个方向学习,有助于发挥自身的特长,激发学生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提高业务素质
长期以来,衡水学院非常重视教学队伍建设,对青年教师实习导师制,从本专业选择副高以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实行一对一指导,从大纲的撰写、教案和课件的制作以及试卷的批改等进行规范化指导,并实行监督机制,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岗位的工作。为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选派年轻教师到河北科技大学短期进修生态学、环境科学相关课程,选派专业教师到河北师范大学参加全国生态学网络课程培训,开拓眼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到河北京安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景县津龙现代农业园区、衡水市污水处理厂、河北衡水养元保健饮品有限公司、衡水市环境监测站等相关单位参观,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充分发挥本专业的教学资源优势,积极主动与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如开展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环境监测、为相关企业规划设计工业三废处理工艺、与高新农业示范区的合作等。只有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实践经验,掌握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提高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
改革教师教学工作考核以教学工作量为主的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激发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工作的积极性,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研究中,鼓励教师以团队的方式,开展各项教学研究活动,如集体备课,既可以吸取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又可以避免学科交叉出现的知识点重复的现象。各专业课程在教学中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实践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的优点,适当增加图片、案例、小动画,增强直观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提高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 多渠道夯实专业基础知识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
在学生入学之初,召开见面会和经验交流大会,见面会主要是学科带头人、专业教师和大一新生参加,介绍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课程及就业方向等,使学生对本专业有初步了解;经验交流会主要是专业教师、大二、三优秀学生和大一新生,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有助于对大一新生在了解本专业的特点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实行低年级导师制,学习成绩达到一定分数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导师,实现一对一指导;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不断提高科研水平。聘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河北科技大学和河北省气象局等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学术指导,帮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在低年级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如大学生科技创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模拟应聘大赛等比赛,比赛任务由学生完成,教师从申报、调研、资料准备到参加比赛进行全过程指导。通过这些比赛,既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科研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强化毕业论文 (设计)环节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衡水学院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全部为实践类,主要分为实验、生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设计,毕业题目经专家组和专业教师反复讨论,确保论文题目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为保证学生选到适合自己的论文题目,论文题目个数超过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论文题目选择时间为论文学期的上一学期末。学生选择导师后,还可就毕业论文的题目和具体环节进行讨论,需要修改的可提出申请报教研室批准。从文献查阅、设计实施步骤及具体措施到毕业论文撰写、答辩,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全程进行指导,指导可以是面授、打电话、QQ等,形式灵活多样。导师主要是加以引导,第一时间解决出现的问题。为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院里组里根据日程安排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学生的毕业论文要经过二次查重,分别为答辩前的论文初稿和答辩后的论文终稿,论文查重未通过的学生,不允许答辩,确保了毕业论文的原创性,也培养了学生诚实守信的科学精神。经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既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与应用能力。
实习过程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重要环节,因此选择合适的实习基地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多方努力,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习基地群。如河北京安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景县津龙现代农业园区、衡水市环境监测站、衡水市污水处理厂、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均可安排学生实践实习。通过实习,学生真正接触实践过程,提高自身的实践与应用能力,为适应以后的实际工作和读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2013年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招生以来,衡水学院对本专业提高大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探索,从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2017年第一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将继续进行适当的调整,培养一批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环境生态工程人才。
课题项目:衡水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课题编号:jg2014050.
[1]徐良,周震峰,李鹏,等.高等院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J].山东化工,2015,44(21):121~122,125.
[2]王悦.地方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以衡水学院为例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 (02):46.
[3]张晓娟,陈文强,霍科科,等.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 [J].高师理科学刊,2015,35(01):103~106.
[4]居占杰,刘洛彤.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研究—基于G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生调查的分析 [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15(02):71~75.
[5]徐爱东,刘顺湖,尹春光,等.地方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济宁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例 [J].济宁学院学报,2015(3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