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

2017-08-14范胜龙曾在森黄炎和林翔程

中国土地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集约工业园区开发区

范胜龙,张 莉,曾在森,黄炎和,林翔程

(1.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福建 福州350002)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

范胜龙1,张 莉1,曾在森1,黄炎和1,林翔程2

(1.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福建 福州350002)

研究目的:对2016年福建省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以缓解城市人地矛盾,保护耕地资源。研究方法: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通过障碍度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看,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2)开发区区龄、开发区至县(市)中心距离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不存在明显规律。研究结论:经济发达地区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第三产业比重、社会商品零售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次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城镇化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欠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

土地利用;开发区;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福建省

Abstract:By evaluating the provincial land intensive use of development zone in Fujian Province in 2016 and analyzing the main determinants regarding area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mprove the extent of land intensive use in development zone, to alleviate the human-land conflict and to protect the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The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was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comprehensive scores of land use intensity in development zone. The barrier degree model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land intensive use in development zon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1)the degree of land intensive use in development zone has correlation with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whole. The relevance ranking is developed areas>sub-developed areas>underdeveloped areas. 2)there is no obvious correlative rules among the degree of land intensive use in development zone and development zone age, distance from development zone to the county-level center. In the developed areas, the main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fluencing land intensive use of development zone are the proportion of tertiary industry, the retail sales of social goods and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In the sub-developed areas,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land intensive use of development zone are urbanization level,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and rural residents. In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land intensive use of development zone ar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proportion of secondary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level.

Key words:land use; development zone; intensive use; influence factors; Fujian Province

作为工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开发区在土地利用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集聚效应,资金聚集程度、土地投入—产出强度远高于一般地区[1]。然而,由于存在功能定位不清、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开发区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土地浪费、低效利用现象仍然存在[2]。随着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开展和不断深入,国内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集中于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3-4]、指标体系构建[5-6]、集约利用潜力评价[7-8]等。有关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比较少。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自然、区位、社会经济。姜珊珊[9]、江立武[10]等学者认为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自然属性包括地形地质、气候条件和资源条件。顾湘运用定量及定性的方法证明了区域的经济产业结构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11]。杨姝[12]、胡丹[13]运用GIS技术证明了区位条件是影响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关键因素。为此,本文依据《福建统计年鉴(2016)》,将福建省按开发区所在县(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大小划分为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三个区域对福建省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分析,从开发区障碍因素、开发区区龄、开发区至县(市)中心距离、对外交通便利程度及社会经济5个方面,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1 研究区概况

福建省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显著。但由于各地区地理位置、发展时间的先后、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等各方面的差异,各地区发展速度不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14]。为此,本文依据《福建统计年鉴(2016)》,将福建省按开发区所在县(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大小划分研究区,分为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3个研究区开展研究。

2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1)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根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和福建省2016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全省采用统一的指标体系、权重和理想值。具体指标、权重和理想值见表1。

表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理想值及权重Tab.1 Ideal values and weights of evaluation index for land intensive use in development zone

(2)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降低评价过程中数据的维数,将具有相关性的多个指标融合为几个完全独立且能够反映主体指标特点的主成分要素中,从而大大减少了总的数据量,并使特征信息得到增强。由于选取的评价指标单位之间存在差异,会对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产生影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首先运用SPSS 23.0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计算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主成分选取的主要原则是累积贡献率大于等于一定的百分率(一般取85%)或特征值大于1对应的主成分[15-16]。

3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为了分析比较福建省不同区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以截至2015年12月31日评价时点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数据为基础,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表2)。根据学者对相关土地集约利用研究[17-18],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表3)。

结合不同区域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表2)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等级(表3)可知,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最高的是泉港石化工业园区(83.93),处于高度集约利用水平。该区域开发区平均分值为68.56,处于一般利用水平。次发达地区,福建上杭工业园区的集约度分值最高,为76.96,处于比较集约利用。该区域开发区平均分值为63.83,处于一般利用水平。欠发达地区,仅有福建武平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水平达到了比较集约利用(72.17),而该区域其余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处于一般利用或低度利用。该区域开发区平均分值为61.81,处于一般利用水平。各研究区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次序同经济发展水平次序是一致的,依次为: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

发达地区,一般利用的开发区所占比例最大,为44%;比较集约利用的开发区的比例为39%,高度集约利用和低度利用的开发区所占比例较少,分别为6%、11%。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没有高度集约利用的开发区。其中,次发达地区,一般利用的开发区所占比例很大,为72%,但是比较集约的开发区比重仅为11%,较发达地区大大减少。欠发达地区,一般利用和低度利用的开发区所占比例相同,均为47%,比较集约利用的开发区所占比例较小,仅为6%,远少于另外两个区域。总体上,三个研究区中一般利用的开发区所占比重均是最大的。

表2 不同区域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Tab.2 Comprehensive scores of land use degrees in different regional development zones

表3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等级Tab.3 Levels of land intensive use in development zone

4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

4.1 开发区障碍因素

在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运用障碍度模型计算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素分值。由于所研究的开发区土地闲置率都达到了100%,故土地闲置率对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没有影响,本节对土地闲置率不进行分析。

4.1.1 发达地区 根据不同区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因素分值(图1)可知,除福清江阴经济开发区、泉惠石化工业园区和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外,影响其余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工业用地地均税收和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福清江阴经济开发区和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的主要障碍因素除工业用地地均税收外,主要为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影响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指标是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和土地供应率。因此,工业用地地均税收和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是影响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

4.1.2 次发达地区 由图1可知,次发达地区,福建宁德三都澳经济开发区最主要的障碍因素是工业用地地均税收和工业用地率,其障碍度分值为0.420、0.242。除此之外,影响其余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工业用地地均税收和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是影响次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限制性指标。

图1 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因素分值Fig.1 Obstacle factor scores of land intensive use in development zone in different regions

4.1.3 欠发达地区 由不同区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因素分值(图1)可知,影响次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最大的障碍因素是工业用地地均税收;其次是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

综上所述,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区域内部影响每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障碍因素略有差异,但影响各区域开发区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均为工业用地地均税收和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因此,在制定开发区相关政策时应注意提高开发区的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同时扶持企业发展,提高企业收入从而提高开发区的税收收入。

4.2 开发区区龄

理论上,开发区从设立到发展成熟,随着开发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不断稳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也不断提升,开发区区龄越大,开发区土地利用水平越集约。但通过不同区域开发区集约利用分值与区龄的对比分析,表明开发区区龄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不存在明显规律。

发达地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最高的泉港石化工业园区(83.93)和泉惠石化工业园区(77.74)其开发区区龄仅4年。而福州福兴工业园区的区龄为26年,其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才为69.94,土地利用水平仅为一般利用。可见,开发区区龄与开发区的集约利用程度没有显著性的变化规律。

次发达地区:福建南平工业园区、福建上杭工业园区、福建梅列经济开发区等11个开发区的区龄均为10年,但其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却差异较大。其中,福建上杭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为76.96,土地利用水平比较集约;福建尤溪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仅为57.45,土地利用方式粗放。故次发达地区开发区区龄与土地利用集约度之间也不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

欠发达地区:开发区区龄和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也没有显著的变化规律,开发区区龄同为10年的福建武平工业园区和福建屏南工业园区,这两个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分值分别为72.17、50.94,其土地利用水平相差较大。同样,福建宁化华侨经济开发区已建设17年,但其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仅为59.18,这说明开发区区龄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存在显著性的变化规律。

4.3 开发区至县(市)中心距离

发达地区,泉港石化工业园区与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区距离县城的距离最近,仅为1 km,其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差异较大。其中,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为83.93,土地利用达到了高度集约利用,而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区的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为58.52,土地利用方式粗放。龙雁经济开发区和福建莆田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是距县城中心距离最远的,为22 km,其中龙雁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为68.74,土地利用达到了一般利用;福建莆田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则达到了比较集约利用。而福建惠安惠东工业园区距离惠安县的路程为11 km,其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最低,仅为58.64。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与开发区至市县中心距离之间没有明显规律。

次发达地区,福建上杭工业园区和福建诏安工业园区距离县城的距离一样,且均为2 km,其中,福建上杭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综合分值最高为76.96,离县城的距离越近,开发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越高:而福建诏安工业园区距离县城的距离同样为2 km,但其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为63.50,虽然开发区到县城的距离很近,但其土地却处于一般利用状态。福建永定工业园区到县城的距离为24 km,其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则达到了一般利用,而龙岩稀土工业园区距离县城的路程为11 km,其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为41.82,园区土地处于低度利用状态。故次发达地区开发区距县城或市区的距离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没有明显的规律。

欠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与开发区至市县中心距离之间也没有明显规律。如,福建屏南工业园区和福建周宁工业园区都是到县城的距离为2 km,但其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却相差较大,福建屏南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仅为50.94,土地利用方式粗放,而福建周宁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为67.26,土地利用情况处于一般利用状态。

4.4 对外交通便利程度

一般而言,公路、铁路的出口及站点对工业用地有影响,其封闭的道路系统对工业用地的影响不大[19]。用于物流运输的开放式的国道、省道及县道对周边的生产生活及区域内的工业生产活动有密切联系。对外的交通干道是影响工业用地布局的重要因素,而交通干道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作用与土地距离道路的距离有关系。封志明通过计算县域到公路、铁路、机场、港口以及中心城市的距离的平均值来衡量区域便捷度[20]。曹小曙认为研究区到交通干线的最短距离和越短,表示它在国家干线公路网络中的中心位置越好[21]。本文借鉴刘贤腾[22]的基于空间阻隔方法,采用开发区至县域内国道、省道和县道的距离之和作为开发区对外交通便利度的指标值,探讨对外交通便利度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

根据图2可以看出,发达地区,开发区距离国道、省道及县道的距离和越近,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综合分值越高。如泉惠石化工业园区和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到各类公路的距离距离和分别为42.6 km、31.9 km,其对应的开发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为77.74、83.93。故发达地区开发区到国道、省道及县道的距离和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成正比,距离越近,土地利用水平越集约。

次发达地区除福建邵武经济开发区和福建诏安工业园区外,其余开发区到各类公路的距离和与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其中福建邵武经济开发区和福建诏安工业园区到各类公路的距离为102 km,其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别为63.86、63.5,土地利用水平处于一般利用。龙岩稀土工业园区到国道、省道及县道的距离和为100.4 km,其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为41.82,开发区到国道、省道及县道的距离和越近,开发区的交通条件越便利,开发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越高。

欠发达地区,开发区至国道、省道及县道的距离和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如福建武平工业园区到各类公路的距离和为31.8 km,其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为72.17,由此说明开发区距离国道、省道及县道的距离和越小,开发区到各类公路的交通条件越便利,对应的开发区土地利用方式越集约。

图2 发达地区开发区至国道、省道及县道距离和与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对比Fig.2 Comparison of development zone to national highway, provincial highway and county distance and land use intensity in different regions

4.5 社会经济因素

以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及欠发达地区开发区所在县(市)2015年的社会经济指标为基础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由于SPSS软件中只有因子分析的功能,和主成分的概念有所差异,因此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SPSS软件转换功能的计算变量功能得到主成分系数[15]。

结果显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不同。发达地区,第三产业比重和社会商品零售额是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次发达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城镇化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比重及城镇化水平是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主要因素。

5 结论

本文以福建省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及欠发达地区3个区域的开发区为研究区,在对三个区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础上,从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素、开发区区龄、至县(市)中心距离、交通便捷度、社会经济因素5个方面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

(1)福建省三个研究区内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较大,从研究区整体水平来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次序同经济发展水平次序是一致的,依次为: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2)开发区区龄、开发区至县(市)中心距离与三个研究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不存在明显规律。(3)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工业用地地均税收和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4)开发区距离国道、省道及县道各类公路的距离和越近,开发区的交通运输条件越便利,对应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越高。(5)发达地区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第三产业比重、社会商品零售额;影响次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城镇化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影响欠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

(References):

[1] 吴郁玲,曲福田,冯忠垒. 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 . 经济问题探索,2008,(8):53 - 57.

[2] 龙花楼,蔡运龙,万军. 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以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 . 地理学报,2000,55(6):719 - 728.

[3] 常青,王仰麟,吴健生,等.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人工神经网络判定——以深圳市为例[J] . 中国土地科学,2007,21(4):26 - 31.

[4] 周伟,曹银贵,袁春,等. 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 . 中国土地科学,2011,25(3):63 - 69.

[5] 王梅,曲福田. 昆山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构建与应用研究[J] . 中国土地科学,2004,18(6):22 - 27.

[6] 杨文白,陈秀万. 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 地球信息科学,2007,9(3):21 - 24.

[7] 翟文侠,黄贤金,张强,等. 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以江苏省典型开发区为例[J] . 资源科学,2006,28(2):54 -60.

[8] 岳大鹏,石劲松,焦洋,等.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内涵分析与拓展——以西安市为例[J] . 中国土地科学,2011,25 (11):37 - 42.

[9] 姜珊珊. 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空间分布关系研究[D] . 兰州:兰州大学,2013.

[10] 江立武.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及潜力预测研究[D] .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11] 顾湘.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 .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12] 杨姝漫.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比较研究[D] . 重庆:西南大学,2015.

[13] 胡丹. 江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格局及其区域效应分析[D] .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

[14] 林佳丽. 区域非均衡发展对福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 .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15] 孙东升. 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 .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16] 杨琨. 江苏省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性研究[D] .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17] 甄江红,成舜,郭永昌,等. 包头市工业用地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初步研究[J] . 经济地理,2004,24(2):250 - 253.

[18] 翟文侠,黄贤金,张强,等. 基于层次分析的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 南京大学报(自然科学),2006,42(1):96 - 102.

[19] 王爱民,缪勃中,陈树荣. 广州市工业用地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 热带地理,2007,27(2):132 - 138.

[20] 封志明,刘东,杨艳明. 中国交通通达度评价:从分县到分省[J] . 地理研究,2009,28(2):419 - 428.

[21] 曹小曙,薛德升,闫小培. 中国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J] . 地理学报,2005,60(6):903 - 910.

[22] 刘贤腾. 空间可达性研究综述[J] . 城市交通,2007,5(6):36 - 43.

(本文责编:陈美景)

Factors Influencing Land Intensive Use of Development Zone in Region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in Fujian Province

FAN Sheng-long1, ZHANG Li1, ZENG Zai-sen1, HUANG Yan-he1, LIN Xiang-cheng2
(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2. Land Resources Surve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02, China)

F301.2

A

1001-8158(2017)06-0051-08

10.11994/zgtdkx.20170627.132544

2017-04-28;

2017-06-01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J01624)。

范胜龙(1976-),男,福建永定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质量评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E-mail: fsl@fafu.edu.cn

黄炎和(1962-),男,广东饶平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侵蚀与治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E-mail: yanhehuang@163.com

猜你喜欢

集约工业园区开发区
工业园区的阴影
磐安工业园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牢筑节约集约“高压线” 严守国土资源“生命线”——玉环县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
开发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