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盲目追星VS励志偶像

2017-08-13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17年16期
关键词:华仔费德勒穆勒

病态追星女累父跳海亡

2007年,香港发生了一幕千里追星追至家破人亡的惨剧。狂追刘德华多年的兰州女歌迷杨女于2007年3月25日在香港同刘德华合影,但其父杨某第二天凌晨却在香港跳海自杀。此事引发了香港社会的广泛讨论。

据称,杨女在1994年即16岁开始迷上刘德华(华仔),父母对女儿十分溺爱,不停给她钱用来购买偶像的物品,并先后多次一家三口远赴北京和香港听华仔的演唱会,希望能单独与偶像见面、得到签名,但始终未能如愿。

这些疯狂的追星行为,令杨家倾家荡产,前年变卖了所住的房子,得到3万人民币后,再次来到香港希望可以见到偶像一面,结果不成功,这笔钱在一年间亦化为乌有;2006年,杨女越洋参加“华仔天地”,但仍然未能见到偶像,令她心有不甘。较早前,杨父以退休保障卡作抵押向高利贷者借了1万人民币,并于3月19日一家三口来到香港追星。

为了女儿的追星夢,杨父客死异乡,他的妻子和女儿到殓房认尸后,由警方带领她们到入境处申请延期留港,以便办理杨父的身后事,但她们表示现在身无分文,在大陆又全无资产,因此决定不会领回杨父的遗体或骨灰,并计划继续留在香港,希望可以再与华仔见面。

有专家批评说,杨家的追星行为已经达到非理性的地步,完全是一种“病态”。香港《明报》评论说,这种畸形的追星行为,不仅害己,也陷偶像于不义。社会应对这样的痴迷行为进行正确引导。

榜样的力量——小球迷因费德勒成功抗癌

穆勒的網球旅程始于2012年的夏天,当时年仅10岁的穆勒在电视上偶然看到了当年费德勒和德约科维奇正在进行的温网半决赛。但这一次他发现自己被这项两人隔网而立的运动给迷住了,穆勒喜爱上了这个来自瑞士的球员和这项运动。

在2012年温网结束后的几个月,穆勒开始参加学习网球的课程,甚至加入了他家乡的网球队参加比赛。但是在2014年的秋天,穆勒被诊断为二期霍奇金氏淋巴瘤,网球不得不在自己的身体健康面前退居二线。因为治疗,穆勒在2015年年初之前都没有去学校上课,但是他每天都在网上看几个小时的网球比赛精彩集锦,而且第一次感受了可以载入史册的传奇比赛,比如2008年费德勒和纳达尔的温网决赛。

穆勒的父亲说:“网球是雅各布能够不去管治疗过程而专心在上面的事情。网球不仅是一项令人着迷的运动,从事网球的运动员更是体现了一种自律和专注的态度,这恰恰是在和疾病抗争的过程中人们需要的东西。”三个月的治疗之后,已经痊愈的穆勒就迫不及待地回到球场寻找以前熟悉的击球感觉,而且在球场下他发现“许愿基金会”能够送他到美网现场去看他的偶像。

和费德勒20分钟的见面是穆勒一生都不会忘记的经历。穆勒现在是一个15岁依然喜爱网球喜爱费德勒的球迷,他加入了他们高中的网球队,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术。

“费德勒和网球帮助了我战胜疾病,而且更像是一个15岁的孩子因为网球而渴望被治疗,癌症一点都没有改变我对网球的喜爱。”

对比解读

两则材料一正一反,揭示了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榜样的问题。小球迷穆勒因费德勒成功抗癌,笑对生活;女歌迷千里追星累死生父,惨淡收场。穆勒把对费德勒的喜爱转化成与病魔抗争的坚强力量,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生的渴望,渴望回到校园,返回球场。因为偶像,他忘记了病痛。病床上,他不再消极,同时也把希望带给了家人。而杨女畸形的追星行为,不仅害己、害家人,也陷偶像于不义。本应是一个幸福完整的家,却债台高筑,一无所有,流离他乡。

对待榜样,爱他,敬他,更要从他的身上汲取正能量,激励自己热爱生活,追求理想;而不是因为痴迷于他,致使自己偏离正确的生活轨道,迷失自己。所以说,人生路上,我们需要榜样,更需要榜样的精神力量,鼓励我们去面对生活中的沟沟坎坎,活出自己的精彩。这两则正反材料,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引用时,若恰当剪辑,以明确的态度、观点形成鲜明对比,效果会更好。

猜你喜欢

华仔费德勒穆勒
脱不下的穆勒鞋
费德勒要在法网复出
平衡之美
费德勒成瑞士在世印上硬币“第一人”
美特别检查官穆勒宣布退休
绅士都为她着迷
费德勒:成就不老传奇
费德勒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