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供应室工作人员健康的危险因素与处理对策
2017-08-13高婷邓旭康沥丹宋秋林马文静
高婷 邓旭 康沥丹 宋秋林 马文静
摘要:目的:研究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健康所产生的危险原因及相关应对策略。方法:按照供应室其工作的性质不同,则对其制定相关个人防护举措,加大学习力度,大量实施宣教工作,且做到工作落实。结果:相关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认知及自觉防御行为有了明显的提升,落实了职业感染情况发生的预防。结论:建立相关工作体系并逐一落实,是防御职业感染危险因素的基本策略,也为医院感染发生的防御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必须给予高度关注。
关键词:中心供应室;危险因素;安全防护
医院供应室与其它科室不同,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该工作室工作人员需长期受到职业感染危险的影响,使得很容易产生身体、心理的伤害。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负责医院各种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工作,在这一系列流程中,供应到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大,污染机会多,操作中特别容易遭受病原菌交叉感染的侵袭,成为医源性感染的高危群体,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容易产生生理和心理疲劳,给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应对各种危险因素的意识,越来越多的成为国内外专家与同行关注和重视的话题。现将消毒供应室中常见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那么怎样将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预防宣教工作做好,强调人员的自我保护力度的加大,这对确保其身心健康以及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分析危险原因
1.1工作环境
第一,空气。供应室回收间每日承担着相关布类包裹物品等众多物品的分类、清点工作[1],会很容易引起空中很多细小杂质及纤维的散入,会影响到眼睛和呼吸道,而长期在这种状况下,会对眼睛、呼吸系统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第二,噪音、湿度污染。在這其中有烘干机、清洗机等在共同使用中而出现的多样化噪音,外加室内众多不锈钢物品碰触所发出的声音等。另外,还有上述机器在使用中所产生的热量、高温等。
1.2污染物伤害
第一,微生物。供应室人员每日在进行清点带入相关污染机器的进程中,所碰触到的微生物量大,并且细菌种类繁杂多样,若自身防御对策不认真执行,那随时间的推移,这些带有潜在危险性的细菌感染物品,均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也很有可能会被乙型肝炎等病原菌体感染,通过皮肤对碰亦或是相关路径对身体造成损害。
第二,生物因子。因工作人员在回收间里长时间工作的精神高度聚集包括在污染物品清点时间长的情况下,应用后的刀片、缝合针等在分类中一不留神则就有可能出现被刺伤的情况,而该类物品通常有遗留各种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等相关诱病因子,而在受伤害部位状况下侵入人体中,加剧发生职业感染的情况。
第三,心理、生理。供应室,其工作场地、性质特殊,工作内容繁杂,不仅要精神集中,还需长久站立,动作反复。而这样非常诱导工作人员出现腰部受损、颈椎等问题,与此同时,还会出现负面心理情绪。
第四,作为供应中心的工作者,如果没有防护好,会导致直接感染或者间接感染,这些都值得工作人员谨慎。
2.防护措施
2.1构建健全的工作管体体系
严谨按照每一项操作制度如实执行,加大检测和学习力度,将检查被动改为主动。只要有碰及到污染物,则要立马洗手,并且消毒,这是一项很重要的预防对策,需给予高度关注。另外,可在清洗池、相关硬件设施、操作台灯贴上有关警示语。
2.2增强安全宣教力度
努力对防护认知宣教进行优化,积极遵守医院每一项感染管理工作体系,对医院感染预防的有关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2];了解消毒隔离的重要含义;熟悉消毒液的准确配方,并落实安全管理与使用;医用垃圾与生活中的垃圾要分开处理;掌握精准洗手时间、方法。
2.3提升岗前培训
对供应室人员要做到按时培训,熟悉医院感染的高频危险原因,提高自我保护认知,并让他们明白感染带来的后果,及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新来工作者,则务必要重点大力度培训,展开必要的示范工作。对消毒隔离体系的执行和每一项技术的操作制度进行严谨、规范化。落实操作程序标准,防护举措健全,操作环节优化,利于方便掌握。
2.4理化危害预防
任何一名供应室工作者,均要做好安全防护标准工作,如在对消毒液进行配置或结束环氧乙烷灭菌后物品的处理后,要戴上口罩、手套、目镜等相关配件。而对于供应室的多元化机械设备要做到安全运用,注意其检修、维修的详细记录,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
2.5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素养,加强其体质
供应室工作人员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日常饮食营养的均衡性,增强免疫力,按时对相关传染疫苗进行接种,落实1年1次体验,并对健康档案进行构建。
参考文献:
[1]孙艳华.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3:1910—1912.
[2]崔玉.刘月荣.杨兰英.供应室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J].医学信息,2011,2:41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