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
2017-08-13张正旭候延君宋传健姜长滨
张正旭 候延君 宋传健 姜长滨
关键词:胆囊炎,急性;腹腔镜
急性胆囊炎系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内引起急性胆囊炎,胆囊壁水肿增厚,内压增高,与周围组织粘连。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可能与严重创伤、烧伤、动脉硬化、感染或大手术等因素有关。1996年6月至今我们共完成28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aparoscopic cholecysectomy,LC),其中结石嵌顿性急性胆囊炎314例,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12例,以往这些病例是LC的禁忌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26例患者中男234例,女92例;24~75岁,病史2个月~22年。术前B超或CT检查诊断为胆囊壁厚,呈“双边征”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管内结石嵌顿。临床均有白细胞升高、发热、恶心、呕吐、Murphy征阳性表现。术中或病理证实,急性单纯性胆囊炎182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28例,坏疽性胆囊炎16例。胆囊炎发病时间<72h为248例、≥72h为78例。发病时间在72h内占大多数,为早期急性胆囊炎,此期胆囊三角水肿、粘连较轻、胆囊管韧性好,手术操作方便,并发症较少。
1.2 手术方法 采用丙泊酚、维库溴铵、瑞芬等全麻药物行插管或喉罩全身复合麻醉,CO2气腹压力维持在8~12mmHg,采用3孔或4孔法施术。分离胆囊与周围的粘连。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内压升高,抓钳无法提起时,可先行胆囊底部开窗减压。仔细解剖Calot三角,分离出胆囊管及血管,Calot三角均有不同程度水肿、粘连,甚至呈“冰冻样”表现。胆囊管增粗或有结石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处理,术后胆囊床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
2 结 果
胆囊颈部结石嵌顿265例,胆囊管内结石嵌顿49例,非结石性胆囊炎12例,术后并发出血2例,结肠损伤1例,右肝管损伤1例,胆囊管残端瘘1例,胆胃内瘘1例。手术时间平均(52.0±4.2)min,平均住院(4.8±1.5)d。经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处理,患者预后良好,术后随访1~6个月,疗效可靠。
3 讨 论
3.1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急性胆囊炎行LC一直存有争议,在LC开展早期由于手术经验与技巧不足,认为急性胆囊炎是手术禁忌证。,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国内外很多医院逐渐开展了急性胆囊炎的LC,多数学者认为,在急性胆囊炎发病48h内施术是比较安全的,48h后手术中转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48h内。有的学者认为,72h内胆囊与周围组织呈疏松粘连,容易分离,胆管系统韧性尚好,较容易辩认Calot三角区的三管关系,胆囊床增厚,利于胆囊的剥离。发作72h后,炎症继续加重,胆囊壁高度水肿,充血明显,胆囊壁全层韧性变脆,甚至坏疽穿孔,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致使Calot区解剖困难,被迫中转开腹,出现胆漏、出血的机会明显增加。
3.2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急性胆囊炎多由于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胆囊管内,胆囊内压力增加,术中需要开窗减压,少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表现为胆囊水肿、充血,胆囊壁增厚,胆囊管增粗、变短,手术难度增加。(1)胆囊管长度大于0.8cm,近端可直接上钛夹夹闭,远端有结石嵌顿时无需上钛夹,但钛夹远端胆囊管必须>0.3cm;否则,炎症消退后钛夹可自动脱落,发生胆漏。(2)胆囊管长度<0.8cm,近端先用4号丝线结扎后再上一枚钛夹,于壶腹部剪断,确保钛夹远端胆囊管有足够长度。(3)胆囊管结石可挤入胆囊内,如不能挤入,可于胆囊管近端用4号丝线结扎,嵌顿结石远端切开取出结石,再上一枚钛夹。(4)胆囊管增粗,一般系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胆囊管内,导致胆囊管发炎、水肿、增粗,一般直径>0.4cm。处理增粗的胆囊管有一定难度,容易发生胆總管或右肝管损伤。我们认为,应个体化处理增粗胆囊管。常用方法有:阶梯施夹法、大号钛夹法、丝线结扎法、丝线结扎后钛夹法。胆囊管炎症水肿较重,钛夹夹闭不全或切割胆漏,夹闭力度较小或钛夹远端胆囊管太短,炎症消退后脱夹可发生胆漏。我们认为,丝线结扎法后上钛夹比较安全。(5)Calot三角呈“冰冻样”粘连,无法解剖分离,怀疑发生胆漏、难以控制的出血、周围脏器损伤、胆囊管结石形成Ⅱ型以上Mirizzi综合征患者,应及时中转开腹。急性胆囊炎表现为胆囊壁充血、水肿、增厚、血压升高,甚至坏疽、穿孔等,与肝管粘连,形成Mirizzi综合征。与胃、肠粘连,Calot三角区组织呈冰冻样粘连,胆囊管增粗、变短,组织脆弱;解剖非常困难,施夹空间狭窄;或术后钛夹脱落,形成胆漏,解剖层次不清,误伤胆管形成胆漏;损伤血管导致术中、术后出血、休克等。与周围组织粘连,分离粘连时损伤胃、十二指肠、横结肠等脏器。因此术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3 并发症的处理 文献报道,L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2.0%,本组为1.84%。(1)术后出血。本组发生2例,均二次开腹手术,第1例胆囊床创面出血,粗丝线缝合止血。第2例为原剥离粘连的大网膜血管出血,丝线结扎止血。(2)结肠损伤。本组发生1例,胆囊与横结肠致密粘连,分离粘连后结肠破裂,流出黄色粪便,中转开腹行横结肠外置术,3个月后行结肠吻合还纳术。(3)右肝管损伤。本组发生1例,系Calot三角解剖层次不佳,术中误夹右肝管,术后第5天发生黄疸,转上级医院行ERCP检查确诊,术后4周行胆肠Roux-en=Y吻合,随访3年未见异常。(4)胆囊管残端瘘1例,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胆汁400ml/d以上,再次手术证实为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形成胆漏,丝线结扎愈合。(5)胆胃内瘘1例,胆囊与胃窦粘连形成内瘘,镜下分离确诊,分离粘连切除胆囊,胃窦部镜下缝合修补,术后3d并发腹腔炎、腹腔积液,引流管内流出消化液,再次手术证实为修补孔漏,遂行胃窦部切除毕Ⅰ式吻合术,术后抗菌、营养治疗,12d拆线痊愈。急性胆囊炎胆囊及胆囊管充血、水肿、粘连,手术分离困难,容易发生胆漏、出血;术后引流物较多,较易形成腹腔积液、积脓,因此术后放置引流管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