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游戏中主动探究的教师指导策略研究
2017-08-13于晓峰
于晓峰
摘要:幼儿在参与科学游戏活动中,能够保持永久的好奇心,持有浓厚的兴趣,通过经历丰富的操作活动,发挥幼儿主动探究的精神。针对幼儿的现有水平以及教师在科学游戏中的指导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教师在激发幼儿兴趣、游戏活动导入与环节设计方面的指导方法找到相应的策略并进行实践。使科学游戏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然需要,充分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对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作为幼儿学习中的引导者,我们更应跟随幼儿的目光为他们提供支持与合作。
二、教师指导科学游戏水平现状分析
由于教师教学经验、课程环节的设计、语言指导能力均存在差异性,因此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游戏时也反映出不同的个体差异。
1.教师教学经验
我园以青年教师为主,承担科学课题的青年教师占74%,他们的优势在于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但教学经验方面还显不足,面对活动中出现的随机问题有时不能很好的应对。对于幼儿的行为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教师能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现象本身给予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很重要。
2.对科学游戏过程的设计
在科学游戏活动中,课程的模式、流程、以及环节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探索活动。例如在在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中,教师教给幼儿电路板的组装方法,并强调注意电池的正负极安装方法,幼儿按教师一步步的引导完成操作,并得到灯泡亮的结果,但幼儿在参与活动中没有很好地实现主动探究。
3.教师语言指导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语言很重要,当幼儿遇到困难需要解决时,能用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解释、表达与引导,让幼儿在活动中保持浓厚的兴趣很重要。
4.环境的创设
实现环境与幼儿有效的互动是科学区环境创设的重点。
三、促进幼儿主动探究的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以幼儿兴趣点为切入口、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支持
教师要敏感的察觉幼儿的兴趣所在,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支持,参与科学游戏活动的幼儿年龄在3——6岁之间,自控力较弱,主动探究时间短。通过研究发现,幼儿的自控能力与兴趣息息相关。例如在科学游戏“给铜钥匙洗澡”活动,为钥匙除锈对于中班幼儿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并且现象不明显,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时间只有5——6分钟,但教师通过让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除锈,进行比较和简单的记录,幼儿的兴趣明显增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幼儿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时间达到20多分钟。
(二)重视活动导入环节,利用丰富多样的方法导入科学游戏活动
集体科学游戏活动的时间要有效的利用,成功的导入活动可以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很快进入游戏状态。
1.引用与幼儿生活经验有关的活动导入游戏
与幼儿生活直接相关、能够激起幼儿以往经验的现象知识非常受幼儿欢迎,例如,幼儿参加亲子活动时观看了喷泉,引发制作喷泉的科学活动,老师引导幼儿一起回忆喷泉的样子,引起幼儿对以往生活经验的回忆,参与性非常高。
2.创设情境导入游戏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重要方式,创设游戏化的情境能有效的促进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例如,在《给铜钥匙洗澡》活动中,通过“开锁”的游戏情境,请幼儿帮忙,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联想出许多的办法,积极探究尝试。
3.利用明显的现象导入游戏
幼儿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决定他们对直观的现象感兴趣,在了解动物保护色游戏中,利用魔术方式进行导入,通过快速倒换底衬,使小青蛙图片时隐时现,激发幼儿兴趣,兴致勃勃参与其中。
丰富多样的导入环节可激发幼儿兴趣,积极探索科学游戏活动。
(三)精心设计活动环节,体验丰富的操作过程
1.游戏过程设计体现兴趣——操作——探究
在游戏过程的设计中,应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与空间,注重探究过程而不是预设的结果。利用记录帮助幼儿突破难点,在自主操作下实现幼儿主动探究。
2.分解复杂的操作材料,形成操作、探究两步完成的游戏程序
幼儿操作能力存在着明显个体差异,操作能力对幼儿的探究活动也有影响,对于操作能力较弱的幼儿,复杂的操作材料会制约探索活动,影响幼儿的探索欲望。可分解操作复杂的材料,给幼儿足够的时间、空间进行探究活动,形成操作、探究两步完成的游戏程序。
3.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活动
在活动时,教师注意随时观察幼儿的表现,当幼儿出现困难的时候不要马上介入,而是要给幼儿一定的探索时间,放手让幼儿去做,当问题超出了幼儿的能力范围,才需要给予引导,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多提开放性问题,帮助幼儿找到问题所在,提升幼儿经验。
(四)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科学材料,让材料成为幼儿参与科学游戏的重要载体
“让幼儿像科学家一样的学习科学”,丰富的区角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与创造性。例如,教师利用磁力玩具的特征,利用曲别针、磁铁等设计了许多辅材:制作的“钓鱼”、“跳舞的女孩”、“赛车”、“走迷宫”等有趣的游戏材料,投放在科学区,既吸引了幼儿的兴趣,又丰富了幼儿的探究活动,科学区还成为了幼儿参与集体科学游戏前的铺垫与活动延伸的重要场所。
(五)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体验科学就在身边
科学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它各领域知识的积累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处处充满科学的气息,幼儿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各领域的知识能力对科学游戏有支撑和促进作用。
(六)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及时地储备科学信息、知识
幼儿园应为教师提供有关科学的书籍,让教师增强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并将班级的电教设备应用到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学会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源,并及时将这些信息、知识分类进行储备,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兒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版
【2】刘占兰主编.《幼儿科学教育》[M].北师大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