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
2017-08-13陆成讲
陆成讲
一、有效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引入情境能培养儿童积极学习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情感的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和促进作用,消极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阻碍和抑制作用”。将情境引入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儿童心理上的特点,以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为依托,提高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引入情境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儿童天生对新事物有好奇心,好奇心是一切成功的开始”实践证明,情境的引入与儿童的学习态度呈显著的相关性。在好奇心的推动下,儿童会对学习对象进行自主探求,并成功地解决问题,学生由此就能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三)引入情境有助于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
入学前的儿童是通过探索自己生活的世界来了解、获得数学知识。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从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的,因此我们把儿童表象的与零散的数学经验“数学化”,以此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四)引入情境可以使学生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的数学意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活动应使学习在现实情境相似的情况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二、当前创设情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突出“兴趣化”而忽视“数学化”
教师对学生在情境中的活动缺少必要的引导,这样的教学情境在突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却忽略了数学学习的本质---“数学化”,结果学生在兴致高昂地讨论过之后,对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却一无所知。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场景太大,学习主题不明确
这个问题我在《四则运算》中的教学就感受到了。教材出示“冰天雪地”的场景,意图很明显: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背景,在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基础上引出加、减法的列式,并从中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本质。但由于情境中出现太多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无关的干扰信息,学生很难对情境中人物的主次轻重作出明确的区分,致使他们的观察常游离于学习主题之外,而白白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三)教学情境走向绝对化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創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然而,很多教师却错误的认为,有情境才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无论上什么内容的课都必须创设情境,为了创设情境有的教师便生拉硬拽甚至想办法捏造不符合常规的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除了有一个花哨的外壳,根本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果这种走向绝对化的教学情境反而使得教学效率低下。有时候简单明了的开场更能提高教学效率
(四)创设教学情境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情境功能狭窄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有所变化,并赋于情境一定的时代气息,不能机械地重复或照搬。在中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创设应以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作情境内容,而高年级教学情境创设应以与学生的直观经验相冲突的对象和“有挑战性”的任务为情境内容。教学情境的表现形式也应该多种多样,可以是故事情境、图片情境,也可以是操作情境、活动情境、信息情境和问题情境等。
三、创设有效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根据学情开发和拓展
例如,学习“元、角、分”时,书上提供了学生非常熟悉的“购买学习用品”的主题图,以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人民币。根据教材内容,教师设计了“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购物的实践操作,这样就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新教材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设计了大量活泼生动的情景图,这些图画的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
(二)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模拟化情境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习者的知识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然而有的问题情境不能直接真实地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模拟的方法,如模拟表演,开展游戏活动等,将枯燥的知识通过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展现,使学习活动在与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进行。让学生观察思考、积极参与。
(三)利用已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就能达到以旧拓新的目的。
(四)强调动手操作,创设实际情境
用图文创设的情境,主要作用于视、听神经,而实物操作,可看可听可摸可闻,学生人人动手,多种感官参与,能持续兴奋地在操作中主动探索求知。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时,准备好各种图形的物体,让学生亲手摸一摸、量一量、拆一拆、画一画。在教学时,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模型,发现面在体上,并让学生动手拆分长方体纸盒,找到长方形,量一量,感知长方形边与角的性质,并试着画一画长方形。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得到了亲身体验,发展了空间观察,培养了审美意识。
(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大课堂情境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寻找和发现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开展调查访问、参观记录等活动。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创设情境目的要明,形式要新,组织要活,时机要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