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导学案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2017-08-13张文燕
张文燕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著追求的目标。实现课堂高效性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高效地学,扎实地学,在实践中发现使用导学案效益的最大化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那么如何发挥导学案的积极作用,促进高效课堂得以构建呢?下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深刻理解教材,编好导学案,为实现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教材。因此,在编写导学案前教师要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其次,导学案的编写既要从教材出发,又不能拘泥教材。我们要根据每节课的特点和不同的学生,灵活地处理教材,使教材中深奥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应作适当的提示,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圆的面积》这一课,课前设计导学,我们学过用割补、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推导他们的面积,那么我们能不能也用转化的方法,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呢?这样设计,能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课堂教学,用好导学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1.课前预习
导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先预习。 在上课前将导学案收回批改,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并整理出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 从而使课堂效益最大化。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收上导学案发现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不够深入,于是我调整了课堂教学,上课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小棒和接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需要多少根什么样的小棒和几个接头能拼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让学生实际操作。另外还准备一些橡皮泥和卡纸,让学生自由捏出、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了深入的认识。
2.课堂交流和展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在交流展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倾听,与学生共同研讨,引导学生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比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比》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观察教材第69页的图形,并完成填空,圖形A:长÷宽=( )÷( )=( ) 图形B:长÷宽=( )÷( )=( ) 图形D:长÷宽=( )÷( )=( ) 图形C:长÷宽=( )÷( )=( ) 图形E:长÷宽=( )÷( )=( ),课堂上小组内互相交流,充分展示学生学习中的理解、看法和收获,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得知为什么A、B、D三个长方形很像,而C、E与它们不像。这样,导学案与课堂教学完美结合,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3.当堂检测,巩固新知
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当堂检测是导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反馈出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知识,是否实现了课堂的高效。当堂检测的题目要紧扣目标,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以搜集答题信息,然后小组讨论,最后教师讲评。比如:在教学完《分数混合运算二》后,我设置了2道检测题:
(一)填空
1.实际比计划增产 ,这里把( )看作单位“1”,增产的产量是( )的( ),实际产量是计划的( )。
2.比8米多 是( )米。
3.12×( + )=12× +12× ,这是根据乘法的( )计算的。
(二)看图列式计算
通过这样的检测,学生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教师也了解了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写好导学反思,完善好导学案,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再提高
有人说:“经验+反思=成长”。 要想打造更高效的课堂,教师要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并指导自己的教学,所以导学反思不容忽视。教师必须写好每堂课的导学反思,记录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总结经验,更好地提高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完善好导学案,经常思考:组织导学案有哪些方法?学法上有何创新?启发是否得当?设计是否合理?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使导学案更加有效,使课堂效率更高。
总之,通过导学案教学,有效地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利用导学案这个导航仪,让学生主动地学,高效地学,扎实地学,发挥导学案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