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办学挖潜质 低进高出创佳绩
2017-08-13何国文邹日朝王彬徐明生
何国文 邹日朝 王彬 徐明生
摘 要:本文阐述三个问题:一问题的提出;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方法;三、体系建设合校情,多年实践结硕果。
关键词:学校办学 挖潜质 低进高 创佳绩
一、问题的提出
仁化中学地处韶关粤北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影响对教育的投入,严重制约教育软硬件建设,影响人们的观念,更致命的是人才外流。 2003年本地区高中又扩招,入学生的学科基础、综合群体素质下滑,入学成绩在区县倒数。在这样的背景下,师资力量又溃泛与不足。面对这样的困局,仁化中学作为仁化县唯一的县级重点中学,承担着为仁化人民培育人才的重任。我们没有退缩,发扬山区人敢拼的精神,为从根本上扭转困局,着眼挖掘学校教育潜质,以管理为核心,建构教育文化体系,向团队、德育、教学、课程、科研、活动、评价要质量,实现了体系化教育的合力,连续十一年达成高中学生低进高出的目标。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方法
(一) 建设“仁中德育文化”工程
我们着力抓住两个层面:
1.学校层面的德育文化建设
(1) 开展德育常规工作
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德育大纲,制定各个年级的德育系列方案和开展具有管理特色的仁化中学德育系列活动。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标准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专业人员;开辟专栏,举行讲座、建立心理健康预防机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列化、规范化,重点进行青春期教育、考试焦虑教育、危机处理教育,为学生解决实际的心理问题,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
(3)创造自主管理的体验式德育方式
鼓励学生通过担任“班主任助理”等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提高其组织生活、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德育功能,根据学生发展兴趣、特点,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学生组织和参与各类社团。
(4)强化“礼、体、艺、能”教育
学校校园张显浓厚的礼仪与学品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忠、孝、礼、仪优良品德等教育学生;学校的文化环境突出天道酬勤,一切皆有可能,让学生励志,努力拼搏,均衡发展;同时,鼓励各学科发挥学生特长,特别是体艺特长生,抓好因材施教,强化能力教育,突显“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个性教育理念。
2.班级层面的德育个性文化建设
(1)明确班级教育目标
班级教育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做人,明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负责,能对自己、他人、社会负责。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做笔记、做作业,学会复习、考试、总结,学会积累、写作,要有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学会健体,既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
(2) 构建符合各班生态的学习型班团体
为了便于各班创建良好的班风、学风,营造以学习为主导的班级文化氛围,政教处组织各年级开展“营造良好班级文化氛围,构建学习型班集体”活动。活动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指导学生制订切合个人实际的学年奋斗目标或高考奋斗目标。
第二,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座右铭。
第三,制定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含近期目标(学期目标)、中期目标(学年目标)和班级高考目标。
第四,培养以班干、团干为核心成员的班级学习骨干队伍。
第五,组建班级学习帮扶小组或学习兴趣小组。
第六,指導制定班规或班文明公约。
第七,确定班歌、班徽、班训、班级宣言(班级口号)。
(二)努力打造具有仁中特色的教学文化,提升各学科教与学的质量
1.以“名师工程”和学习型组织为抓手,大力提升我校师资建设水平
(1)在名师工程建设方面,学校制定并分阶段实施《广东省仁化中学“名师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试行)》。设立校长专项基金,对取得优秀教师及以上称号的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高层次培养;支持名教师争取市级以上教改、教科研课题,组建以名教师为负责人的课题组并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在教科研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名师工程建设旨在让青年教师发挥激情优势、中年教师发挥经验优势、老年教师发挥余热;骨干、优秀教师发挥示范、名师凸显引领作用。
(2)我校积极创建和培育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力促我校师资建设。为此,我校积极创新教师学习模式,通过举办讲座、外出参观学习培训、举行研讨会、开展读书月、论文评比、教育教学分享会、教育教学技能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全方位调动我校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浓厚我校的学习氛围。为保证我校各学习型组织的可持续性发展,我校积极建立教学资源分享机制,积极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实现备课材料、教案、计划、总结、教研材料等教学资源的共享,建立教学核心小组和教师工作学习的互动机制,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性教育教学研讨会,交流工作与学习经验。
2.通过科组建设来涵养学校文化氛围,助力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人文环境
一个科组形成的文化需要科组形成并呈现独特的建设氛围,通过科组的建设,使一个科组与其他的组织区别开来。科组的教育功能主要是体现在科组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教师团队氛围、良好的教师教学教研氛围,无不在影响着长期置身其中的学生,通过教师身教,正向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3.教与学是学校质量的生命,以教法建设提升学校教学水平
我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时俱进,立足课堂和学校实际情况不断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在“分层次目标教学,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主导课堂教学模式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抓手,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双主体”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百花齐放。不同的学科,教学方式不同;同一学科,不同课型,教学方式不同。学科、教师都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教学中多看书、多动手、多思考、多提问、多讨论,在参与中发挥主体作用。改进教的手段,努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各学科建立课件库,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使现代教育技术发挥辅助及推动教学的提升作用。
4.加强教学辅导是提升质量的有效途径,分类制定实施策略是增质增量的保障
针对高三毕业班学生的备考任务,继续实行“导师制”,全面关注全体高三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高考目标定位分别配备导师。安排教学名师或学科带头人指导尖子生、体音美特长生。对各层次的临界生,根据其弱势学科或优势学科安排相应的教师进行备考指导。利用“知识清单”技术,帮助学生弄清楚考纲的要求和重点,对照要求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并确定应努力的方向,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5.“学品”是学生学不停止的原动力,多措并举,打造学品教育策略
(1)实施培养“自信阳光”学品的教育策略
第一,以德为首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培养“自信阳光”学子。
第二,通过系列体艺教育,激发“自信阳光”学品。
第三,学品教育全过程实施“全员导师制”,为“自信阳光”导教。
第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学品教育全过程,为“自信阳光”的学品教育护航。
(2)实施培养“时间管控”学品的教育策略
首先,进行“时间管理问卷调查”,掌握学生“时间管控”现状;其次,以成功学生的“时间管控”案例指导学生做好时间规划;再次,年级调控,以同套教师教学班级为单位,做好学科时间管控、长短假期的时间管控。
(3)实行培养“有效记忆”学品的教育策略
抓实课前诵读和复习记忆环节,落实学科记忆性知识点任务清单。
(4)培养“自主合作”学品的教育策略
第一,积极构建“学习型班集体”,营造“自主合作”的班级氛围。
第二,开展“班级‘学习小组互助学习”活动,提升“自主合作”学品。
第三,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对“自主合作”学品的培养。
(5)培养“积极进取”学品的教育策略
第一,实行升降制,催生学生“积极进取”内驱力。
第二,开展高考备考增分操作研究,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心理。
第三,各学科开展形式多样又兼具学科特色的竞赛活动,强化学生“积极进取”心理。
(三)加强教科培建设,不断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以教育与教学中的全局问题进行课题立项
“课题驱动”是我校最重要的教研形式。全方位地开展课题研究,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我校近几年立项研究了各种学科各种等级的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课题任务的一线老师达约50%,在课题组教师共同承担责任,群策群力完成任务,实现在互动、合作中成长。未来几年,将明确“把来自教育教学实际作为起点,把服务教育教学作为归宿”的研究原则,争取一线老师做到人人有课题。
2.以教育叙事与教学课例为校本研究的主导问题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最有效的途径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能从理论出发,直面具体的教学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重建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可以避免实践与理论脱节,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针对实际情况,在年级中率先开展了教育叙事和案例研究。通过这几年来的校本研究,使我们的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专业能力,并且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进行参与式校本培训提供有效途径和手段。我们的教师总是在不断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勇敢地正视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的,我们深深感受到各位老师在自己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进步。
3.以教育与教学中的问题作为小课题的研究方向
学校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教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小课题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形成科组、备课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科组、备课组建设。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观察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发展。
4.分时期分阶段研内容多形式灵活展开校本培训
学校以教研促培训,学期初,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教研及校本培训计划。每两周以教研组为单位举行教研活动一次,每星期一次备课组研讨活动。强化岗前培训和新教师培训,通过师徒结对,以老带新,帮助新老师熟悉业务。此外,通过新教师汇报课,学科研讨课,评优课,观摩课,推门课等形式,提升校本培训的质量。
(四)科学规范的课程设置和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学质量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1.创造性实施国家规定的课程
仁中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开齐课程,并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制定学校的课程发展规划,明确课程改革、课程建设的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具体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建立健全课程建设的领导和实施机构,形成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有效参与、科学民主的课程决策机制。开足必修课程,充分开设选修课,要求质量较高。
2.补充地方有特色的文化课程
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从当地经济、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家长的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利用粤北山区资源,开发如《丹霞山古诗文选读》等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校本课程,不仅是国规课程的良好补充和延伸,也是我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3.开发促主体发展的校本课程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異,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这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为此,仁中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五)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1.丰富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
丰富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不管是竞技项目还是群体项目,普遍都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这正迎合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文化需要。仁中在三个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大课间活动方式:高一跑操,高二太极拳,高三踢毽球、跳绳。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符合国家对中学生体质锻炼的有关规定的要求,而且能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和学生发展的主动性的要求,而且巩固和扩大了体育锻炼的效果,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2.开展有声有色的第二课堂活动
为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第二课堂是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渠道。为此,我校一贯重视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并在这方面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学科竞赛辅导、科技小制作、电脑兴趣班、英语角、书法培训班、校园广播站、古筝队、钢琴队、武术队、篮球隊、排球队、乒乓球队等多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的开设,既注意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又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3.加强主体性的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学校主要在研究型学习活动和志愿者活动两个方面培养多少多方面的能力。
我校的研究型学习活动在课题的开题、材料的搜集、论文的撰写等方面,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仁化的地域特点,如就丹霞山旅游及周边的环保、农村的燃料及石塘“月姐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问题进行调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探究问题、提出措施的实际能力,使课内知识能够向课外知识迁移,实现了由知识到能力的提升。
校团委、学生会积极参与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发挥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作用,组织志愿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志愿者们践行“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的社会实践理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如:清明节祭扫先烈活动、青年节整洁环境创文明城市活动、重阳节敬老活动、校运会及篮球赛的裁判工作、参与学校饭堂的管理等。志愿者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校园生活,在社会实践中磨炼了自己,提升了与人沟通、与人协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提升了策划、组织、实施、矛盾处理等工作方式的自信,传递了自信阳光的正能量。
(六)建设仁中“仁规”教育教学督导、检测、评价、考核文化工程
“仁规”即在仁爱的前提下,依照规则、规矩进行督导、检测、评价、考核,进而形成独特的督导、检测、评价、考核文化。
1.督导
第一,定期检查、督导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考试、评价等情况,并进行评估指导。
第二,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安排,监控教学计划(进度)、教案(讲稿)、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学习状态与水平等日常教学工作。
第三,校级、年级行政以听推门课的形式为主,对教学的重点工作监控与指导。
第四,通过对教师各类课型的听课与评价,了解教师教学中的优势和问题。
2.检测
通过考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最终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
第一,认真组织考前复习。
第二,认真做好命题工作。
第三,认真做好监考工作。
第四,认真做好阅卷评分、试卷讲评及质量分析工作。
3.评价
各年级在教务处、教研室、督导室的指导下深入开展教学评价工作,通过教学评价,使广大教师形成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第一,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工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重视单元教学评价,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第三,做好阶段教学督导分析工作。
第四,以科学的教学质量观评价教学。
4.考核
学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提升高考重点升学率和本科升学率为目标,强化“不断进步、追求卓越”的质量管理思想,在保持“教学加工能力强”的特色基础上,以精品意识创优质教学,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考核原则
为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积极作用,真正做到“干多干少有差别,干好干坏不一样”,激励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注重实际,客观公正,惩奖结合。
(2)考核内容
按德、勤、能、绩四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3)考核时间与方法
每学期末,按一、二、三等对任课教师进行综合评定,其中,一等占教师总人数的40%,考核分数在90分以下为三等。
三、体系建设合校情,多年实践结硕果
十余年来,随着办学业绩的不断攀升,仁中在全市乃至全省教育行业中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得到了仁化和韶关百姓的高度认可和好评,初步达到了“学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教师舒心”的办学状态。
(一)理论成果
其一,文化立校成果(刊发国家教育部主管的《生活教育》杂志2015.11(下);其二,学习品质总结成果(收录在《仁化教育质量秘码---走学习品质教育之路》一书中,2017《光明日报》出版社)
(二) 实践成果
1. 十年成绩对比低进高出图
2.教师业绩丰硕统计表
(3.学科竞赛指导及学生业绩统计表
(三)较广泛的社会影响
学校教育体系建设经验总结的理论性文章《对“教育文化立校”建设工程的认识与做法》(约2万余字)在广东省级内刊《教育创新》上刊载,其精缩版《谈“教育文化立校”工程的建设》(约6千5百字)刊发在国家一级杂志《生活教育》上;学校教育体系建设经验总结的学习品质教育文章《理念引领追求卓越 学品优异全面发展》(约8500字)编入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仁化教育质量秘码--走学习品质教育之路》一书。
学校在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省市教育部门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2010年3月,省教育厅督导室副主任任洁博士到校指导工作,2010年11月,省教育厅叶小山副厅长、省教研室吴惟粤主任分别带领省市教育部门领导及专家赴校调研,他们都对学校教育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充分肯定。
在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学校影响不断扩大,一些省市教学研讨会也选择在我校进行。如2011年5月,广东省教学化学优质课比赛在我校举行,同年11月广东省“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培养”专题研讨暨优秀指导教师表彰大会在我校举行。2015年1月12日,韶关市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在我校召开。2017年7月28日,赣湘粤三省六校高考备考论坛在我校举行。
学校教育体系建设总结的经验与理论,在与周边省内外兄弟学校的交流中得到广泛的认同与幅射。2010年10月,由何国文校长牵头成立了韶关市乡村校长俱乐部。俱乐部成员为韶关市各县级重点中学,何国文校长当选为韶关市乡村校长俱乐部会长。韶关市乡村校长俱乐部每年定期召开学校管理经验交流以及各学科教学教研交流。在交流中,我校教育体系建设的经验对其他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教研都产生了极大的幅射作用。在我校的引领下,韶关市各县级重点中学的教学质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近年来,大批省内外兄弟学校领导和老师也纷纷前来我校进行交流活动,如湖南省汝城一中、湖南省邵东三中、江西省全南中学、江西省龙南二中、江西省信丰五中、广大四会中学、鹤山市纪元中学、汕头市岐山中学、汕头市第十一中学、中山市东升高级中学、茂名市第十七中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