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用“心理反哺”透支孩子的幸福

2017-08-12鲍阅

37°女人 2017年8期
关键词:樊胜养育哥哥

鲍阅

父母是子女心理能量的源头。合格的养育者就像一个容器,接纳、包容孩子的情绪,孩子的心理能量就会提升。不合格的养育者,不能第一时间给孩子强大的精神支持,反倒要从孩子那里寻求心理能量。你也许正在用这种方式透支着孩子的幸福。

“心理反哺”存在于很多亲子关系中

“心理反哺”指的是,在孩子还未成年、尚需要父母呵护时,却在心理层面上早早体谅理解父母,在生活层面上照顾父母。这种现象不会随着孩子长大而停止,如果父母和孩子都不去反思,它会贯穿亲子关系的一生。最近的热播剧《欢乐颂》中,樊胜美就是典型的例子。她哥哥买房,她要付首付还房贷;她哥哥没工作,她要帮忙找工作,并且还要给父母和哥哥一家人生活费。表面上,樊胜美的妈妈育有一儿一女,但实际上在这个家庭里,樊胜美的父母和哥哥都是被养育的对象,樊胜美承担着“母亲”的角色。有人气不过,樊胜美作为能干的职场白领,本可以过得很好,为什么要不断贴补家里这个无底洞。因为只有在不断付出的过程中,她才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需要,她才能找寻出自己存在的唯一价值。

哪些行为会导致“心理反哺”

我从不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的初衷都是好的,然而好的初衷未必能产生好的结果。爱是需要学习的。

父母的以下行为会造成“心理反哺”的发生:1.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随时可能爆发,动不动就破口大骂。2.对孩子抱怨、控诉自己的不幸。有的母亲对孩子说,“如果不是因为你,我就不会辞职在家”“如果不是因为你,我早与你爸爸离婚了”,孩子听到父母的控诉,感受到的是对自己的不接纳,自己是个累赘,从而导致了父母的不幸。3.从来不懂得欣赏和赞美孩子。4.认为子女无条件帮助兄弟姐妹天经地义。5.随时随地要求孩子理解自己,并对孩子有诸多无理要求。

“心理反哺”怎样影响着孩子的幸福

“心理反哺”影响着孩子的工作、婚姻及亲子关系。从小在“心理反哺”关系中长大的孩子,在工作中往往表现出色。为了获得父母的认可,赢得父母的欣赏,他们会卖力工作。但他们在工作中的权威关系往往处理不当,因为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常常委曲求全,不懂得拒绝。

对孩子影响较大的是婚姻及亲子关系。我不止一次听到有人讲述,“我当时稀里糊涂结婚就是为了逃离原生家庭”,当她的婚姻亮起红灯时,也会选择隐忍,因为离婚了会再次回归父母身边,这在她看来更糟糕。

无论是为了逃离原生家庭而步入婚姻,还是宁愿困在无爱的婚姻中而不愿回到原生家庭,都是可悲的。父母原本应该给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爱,成为孩子最向往的港湾。之所以产生这个结果是因为Ta是在不被认可、充满指责的严厉家庭环境中长大的。Ta的内心感受是“我是不可爱、低价值、怕被批评的”。带着这样的模式進入婚姻,等Ta有了自己的孩子,这种模式会在下一代亲子关系中传递。Ta会拿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别人考试那么好,你怎么就不行”等等。

曾有一位妈妈讲述自己的故事:女儿早上向先生要钱买零食,先生又无条件满足了她,看着父女两人的互动,这位妈妈既生女儿的气,因为多吃零食对身体不好,又生先生的气,正是先生无条件的满足才让女儿如此。她的话似乎很有道理。然而通过我的引导,她顿悟到,让她难受的原因是,从小到大她没有得到过父母这样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每次回家踏进家门时,父亲最常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讨债鬼回来了”,想想这样的场景,她的心都碎了。自己小时候没有得到的爱,孩子得到了,这位妈妈的内心也会感到妒忌。

如何有效避免心理反哺

不再愚孝。有人认为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不容易,不能去找父母的不是。这对孝的理解有失偏颇,别忘了,“子孝”的前提是“父慈”。有些人表面上没跟父母起过争执,但内心积压了很多对父母的愤怒。不面对自己的真实感情,不正视对父母的愤怒和仇恨,也是无法真正去爱父母的。最好的方式是通过自我成长带动父母的成长。

自我成长。想让自己活得幸福,就要正视对父母的真正感情,这并不是要让你找父母算账,因为父母已经不是当年伤害我们时的样子,也许他们自身从小也受到过内心伤害。真正不幸的根源是你不懂得爱自己,小时候考虑父母的感受,结婚后考虑丈夫儿女的感受,却忽视了自己的感受。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感受自己的情绪,是无法去共情其他人的感受的。想要真正给予别人爱,首先要学会爱自己。

(根据“好父母大学堂”整理,谢绝转载)

猜你喜欢

樊胜养育哥哥
哥哥
天下有“完美的养育风格”吗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哥哥的生日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樊胜美的性格成因及其现实意义分析
——观电视剧《欢乐颂》有感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
还猪哥哥
为什么樊胜美三十岁还那么穷
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