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7-08-12梁云辉
梁云辉
[摘 要]信息技术有效地多方面应用于作文教学全过程,能够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无限扩大学生阅读量,增强作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革新作文评改模式,增加学生发表作文的途径。并将因此激发学生作文激情,把他们引上热爱作文、研究作文、写作成绩不断提高之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作文教学;阅读;评改;发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89-02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作文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促进教学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本人认为把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作文教学全过程,能够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其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完成习作任务。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善用网络资源,无限扩大学生阅读量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大量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可以让学生轻松地“爱”上作文。纸质的阅读虽然重要,但随着多媒体技术和Web2.0技术的发展,以及更多优质APP和社交平台的建立,电子化的阅读、网络上的阅读已经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已经成为日常阅读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语文课改的推进,网络阅读的海量资源,也让小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善用网络上的阅读資源,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网络阅读中,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指导自身通过一定的协作工具和软件形式深化阅读,将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自主阅读与主动探索,无限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为学生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应用网络上的阅读资源引导学生阅读的方面,教师可考虑采用这些做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网上阅读材料
教师结合平时阅读教学或作文教学的实际,并根据各学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认知能力水平,通过在学校校园网上设立阅读资源库,发布相关文章,由学生直接在网上阅读或下载存档阅读。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微信的普遍使用,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的朋友圈功能或微信交流群,向家长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并引导开展亲子阅读。而且教师也可以直接向学生推荐阅读网站(如语文学习网;中小学学生阅读网;中国少儿部落网等)或优质APP阅读平台(如“网易云阅读”、“书香云集”、“云中书城”、“当当读书”等)。
2.教会学生自行搜索、收集阅读材料
随着教育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快速的、方便的、分类的搜索功能,为我们小学语文扩展性阅读教学的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内所学的课文自行在网上搜索、收集阅读材料,开展扩展性阅读。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扩展:①以作者为出发点,向作家的其他名篇扩展;②以体裁为出发点,向更多同体裁的作品扩展;③以文章写作背景为出发点,向同时代的作品扩展;④以题目为出发点,向同文章有关的内容扩展;⑤以关键词为出发点,向同一知识点扩展。
3.建立分享阅读心得的交流平台
言为心声。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在于通过阅读提升综合素养,怡情养性,因而,阅读后的交流往往比阅读的过程更为重要。教师可以在学校校园网上建立阅读交流社区,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互相推荐自己喜爱的读物,同时发布自己的阅读心得,共同交流,共同提高。同时教师更可以引导组织学生,甚至家长,利用QQ、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等实现阅读的互动交流。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增强作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要写好作文,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观察能不能做到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作文中的叙述、描写是否清楚、具体、生动,决定着作文质量的高低。如果写作者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认真观察事物,感受、体验就会深,就能触发写作动机,发现题材价值。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因此很多小学生虽然置身现实生活中,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事、景、物缺乏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发展关系和独特的地方,因此作文时常出现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等问题。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能够让我们随时随地记录日常生活或活动的影像、声音并发布和再现。教师巧妙地利用这些技术,再现生活或活动的场景或固化景、物,能够很好地增强作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弥补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的不足,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事物并写出好作文。
比如组织参观活动并在参观结束后让学生写参观记。教师在参观的过程中就可以用手机或摄像机录像(也可以有重点地拍照)。参观完后可以先让学生作文,由于小学生参观时虽然会按老师的要求做记录,但有时参观毕竟是走马观花,加上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因此学生刚开始写的作文可能会很不具体,没有什么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评讲作文时,可以先总结学生本次作文的得失,然后向学生展示拍摄并经过剪辑的参观视频,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重要的地方,看完后再让学生重新作文,学生就很容易写出细致具体、重点突出、细节生动的作文。
类似的运用还有很多,如:让学生写春天的田野时,可以组织学生去踏青,同时录像或拍照;学校组织运动会或文艺汇演时,预先注意留下影像资料,以便在作文教学上使用;让学生写某种植物或动物时,可预先上网搜索相关视频或图像,然后在作文课上展示……
三、借用网络社区,革新作文评改模式
传统的作文评改,由教师对班上数十名学生的作文逐篇批改,费时费力,耗时长,效率低。而评讲时,往往是教师台上读,学生台下听,“耳听为虚”,评讲效果很不理想。而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利用校园网网络社区可以发贴和修改、评论的功能,能够革新作文评改模式,有效地进行师生、生生互动,提高作文评改的效益。具体的做法如下:
1.教师平时要指导学生学会用电脑写作,作文以电子文本形式上交。
2.教师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如何修改作文。教师在示范修改时,可将要改的作文展示在多媒体互动式电子白板上,然后教师对不同语段、词句采用不同的颜色和字体标明,精彩之处可适当突出,不妥之处也标上适当的记号,或直接在电子白板上增添、删减、调整、移动和圈圈画画。学生能直观感知修改的过程,对修改自己的作文就心中有数了。同时教师还要在班上建立若干个作文修改小组,每组4-6人,指定一个作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为组长,或学生轮流担任组长也可以。
3.教师在学校校园网的网络社区上建立专门的“作文园地”,学生的作文全部以专题贴子的形式发布在上面。
4.学生的作文发布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的组长在课余时间,组织本组同学在“作文园地”中互评互改本组同学的作文,并保留修改和评论的痕迹。改完后由作者再结合本组同学的意见重新发布改好后的作文。最后再由教师审阅定稿作文后在网上打分。
5.教师结合网上评改的情况,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评讲和小结。
这种评改作文的形式,能充分打破時间和空间的限制,变作文评改为随时随地,时效性大大增加,而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和帮助,全方位互评,不但能有效地培养、增强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而且作文的评改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四、多用网络空间,增加学生发表作文的途径
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享受精神的满足,这是人类事业取得成功的内在机制。可以说,无论是谁,都希望能够将自己好的方面展示给别人看,并期待得到别人的赞赏。有许多知名的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正是因为在学生时代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张贴或在纸质报刊发表。因此,增加学生优秀作文发表、展示的途径,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而在这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学生作文发表的途径已经不仅仅限于纸媒或示范朗读和张贴了,网络空间能够为学生作文的发表提供极大便利,以下两种做法就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便利性:
一是在校园网中开辟学生习作专区。教师可以每月从班级中收集优秀的文章,放到校园网的“佳作赏析”区供大家阅读,每个班均可设立相应的专区。各班语文教师对有作文被选上网发表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引导、鼓励其他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上网阅读并适当回复点评,以便形成良好的学习互动和阅读氛围。
二是创建微信公众号发表学生作文。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微信上的信息具有极快传播的速度和极大的传播范围,而微信公众号更是让人人都具备了可以创办有良好传播力的网络自媒体的条件。教师可以尝试用自己的名义开设专门的微信公众号用于发表学生作文,虽然微信公众号每天只可以发布一篇文章,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几篇文章或一系列的文章编辑成一篇文章发布,因此完全可以满足一个班级学生发表优秀作文的需要。为了作文微信公众号具有较大范围的受众,让学生增加发表文章的自豪感,教师可以采用这些方法加强家长和学生对公众号的关注度:①要求班上的家长都订阅此公众号,教师定期开展家长、学生一齐参与的亲子阅读活动;②教师结合每个单元作文教学的需要,在公众号上发布相关作文指导的文章,由家长指导学生阅读掌握后,学生再根据学到的作文方法进行写作;③在公众号上建立作文素材库和阅读资料库,供学生学习、阅读;④教师不时通过公众号发布作文题目,布置学生写作;⑤每天坚持推送学生的优秀作文或优秀日记,培养学生、家长的阅读习惯;⑥通过公众号发布学生作文获奖或在刊物发表的喜讯或传送祝贺、奖励等。由于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除了订阅阅读外还可被订阅者发送给朋友或在朋友圈分享,因此作文微信公众号如果维护得好,其阅读受众会很快突破班级、学校的限制在校外广泛传播开来。学生的文章能够得到大范围的传播,会极大地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特别是微信公众号持续较长时间地发布原创文章,还会逐步获得评论和打赏功能(打赏功能是指好的原创文章能够获得读者的赏金),而这将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写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网站上设立博客,使用QQ群、微信群等途径发表学生作文等,同时也可推荐学生的优秀习作到知名网站发表。
总的来说,用好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作文激情,把他们引上热爱作文、研究作文、写作成绩不断提高之路。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