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年段阅读与习作教学有效融合的思考

2017-08-12梁少琼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8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阅读教学融合

梁少琼

[摘 要]把小学中年段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探索活动。教师在实践中经过不断尝试和完善,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阅读与写作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习作教学;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84-02

“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拼音、汉字、词汇、句子等占很大比例的语文基础知识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阅读和写作。”[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而按照传统的语文教学顺序,往往是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先完成阅读课文的教学,然后再进入习作的辅导和训练。这种脱离了具体课文的品悟而进行的独立习作辅导和训练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为了有效提升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实质效果,我在小学中年段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把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从实际效果来看,确确实实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下面我就小学中年段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效融合浅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中年段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效融合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首先,老师要准确把握单元学习主题与单元习作的训练要求。对于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的主题为“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本单元由《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和《语文园地一》组成,其中的《七月的天山》为略读课文。单元学习导语明确指出:“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一起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情达意的。”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则是:“让我们到校园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如果不想写校园里的景物,也可以写别处的景物……”显而易见,学习描写景物的古诗词和课文,学写描写景物的作文就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对于单元学习内容和重难点,不但教师自己要整体把握好,也要让学生在开始学习新单元前和老师一起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浏览(有时候还可以进行单元整体预习),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及即将进行的写作训练要求,这样做学生学习的视角便可以高一个台阶,为阅读课文教学与习作方法的融合做好铺垫。

其次,是教师要准确选择教材中主题鲜明并与单元习作要求相统一的课文,这是进行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相互渗透的有力保障。

纵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有的阅读课主题和它们所在单元的习作训练要求不是那么的一致,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尊严》一课,其习作要求是:“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你是不是有很多心里话想说……就让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一吐为快吧!”四年级的学生能够理解《尊严》一课中所表达的待人真诚、友善的主题,但是由阅读欣赏切换到如何“说说心里话”的习作训练有不小难度。而在本册第三单元中的《蝙蝠和雷达》一课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与本单元习作训练要求“介绍收集到的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谈谈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哪些启示,想发明什么……把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写下来……”一脉相承。因此,我在第三组课文的教学中选择《蝙蝠和雷达》一课作为“阅读课教学与习作教学整合为一”的重点载体,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绝大多数学生比较轻松地完成了本次习作训练,写出的文章思路清晰,中心明确,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并有创新的意识。

二、小学中年段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效融合的具体方法

1.突破常规,找准融合之处

我想在前两点的基础上谈谈自己对“融合”或者“整合”为一的一些具体做法。短文前面我提到了“勇敢者的游戏”的字眼,是因为我在这样的教学融合中,阅读课不再是采用就语言文字来理解字词句段篇的传统教法,“习作辅导课”也不再作为独立的课时内容去完成。更多的时候语文课堂由阅读欣赏与习作启示组合而成,只是有的时候阅读欣赏的成分多一些,有的时候则是写作启示与交流多一些……

2.适时切换角色,“读”“写”相融相长

在“融合教学”的尝试中,我由自己学生时代的现代文学课程和外国文学课程中的文学鉴赏得到启示,把“文学欣赏”的理念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从“文学欣赏”(其实对于小学阶段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我称之为“初级文学欣赏”)的角度去学习和感受教材带给我们的知识和启示。

在“融合教学”的尝试中,我把“换位思考”的理念深入其中,适时引导学生切换角色:读者——作者——读者——作者,让学生在阅读、理解、欣赏中得到写作的启示,产生写作的欲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学习主题为“认准目标,不懈努力”,单元习作为命题作文——《我敬佩的一个人》,要求“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值得敬佩的人……選择其中的一位,通过具体的事例,夸夸他们执著追求的精神……要把事情说清楚,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依据这些明确的要求,我以《鱼游到了纸上》一课进行阅读与习作的融合性教学。

师:读了“鱼游到了纸上”这个课题你们会想到什么?

生1:纸上的鱼应该是画出来的。

生2:那一定是画得很好,像真的一样。

……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问题:1. 你欣赏这位青年吗?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

举止特别 勤奋专注 画技高超

……

师:作为读者,我们很想知道作者项冰如是怎样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这位令人敬佩的青年的。请大家再次仔细读课文,把自己最欣赏的地方(词语、句子)画下来,想一想,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欣赏它们?

(说明:“欣赏”一词更好地表达了学生的喜好,这比“好在哪里”等字眼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

学生交流:

生1:我欣赏……因为作者通过外貌、神态的描写,让我了解了那位青年的样子。

生2:我欣赏……因为……

师:作为读者,我们欣赏文章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欣赏生动细致的描写……还很欣赏作者的写作方法。……现在我们角色转换一下,假设此刻我们就是作者,我们亲眼看到了这位青年的感人故事,你会怎么写呢?

学生充分地交流,教师相机进行写作方法的小结并板书(说明: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由课文的学习中得到的写作启示。有的是课文里出现的,有的也许是学生课外阅读得到的补充,都应该给予及时评价。)

师:我们从读者的角度欣赏了这篇课文,从中得到许多有益启示;我们还从作者的角度畅谈了写作方法,有的同学还提出了对课文的一些补充和修改建议……

(说明:这个环节后我们可以顺着这个内容进行课文扩写训练,让学生对文章细节的表达进一步地补充完善,也可以切入到《语文园地七》的习作,布置学生课外收集写作材料,编列写作提纲,准备写习作初稿。)

三、认准方向,持之以恒,不断前行

小学中年级阅读课教学与习作教学相融合是否有成效,不是简单地通过几篇课文的学习就可以体现出来的。教学探索贵在认准方向并持之以恒,在不断的调整、改进中思路会变得更加清晰明朗,扎实训练将促使学生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课文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综合载体,赏析品悟课文的过程融汇了生字、新词的学习,对句子段落的理解、对情感的体验,以及由此给予的写作启示。因此,教师要对课文所涉及到的相关元素有充分的了解。例如作者生活的环境、作者当时写作的意图,作者的写作喜好、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作者的写作思路,有时候还有与此文相类似的其他作家(或作者)的文章等。教学融合不是简单的教材内容合并,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科学融合,是语文教学智慧的展现。今后我还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效融合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为学生进入中学阶段的學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郭娜.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J].考试周刊,2015(48).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阅读教学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