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种策略助力写话,为学生习作素养奠基

2017-08-12刘成琴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8期
关键词:写话策略

刘成琴

[摘 要]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写话教学不可忽视,关系着学生习作素养直至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依照《新课标》对低年级写话教学的要求,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及写话现状,从课内教材到课外阅读,从课堂指导到家长引领,从评价激励到全科训练,全方位指导学生写话,打好习作基础。

[关键词]写话;策略;习作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80-03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写话教学不可忽视,关系着学生习作素养直至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然而这却是众多语文教师最易手足无措的教学区域。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词汇积累有限,阅读视野狭窄,加上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技巧的有待提高,多数学生写话兴趣不高,视写话为“苦差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低段写话的要求是: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新课标要求,在对一年级写话教学进行实践研究中,笔者探索出几条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依托教材资源,生发想象

1.特色句段模仿,从运用到迁移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儿童学习技能的基本手段。模仿也是学生形成写话能力不可或缺的拐杖与桥梁。低年级孩子,他们缺乏生活经验,也没有什么写话方法,让他们模仿课文中典型的句段,不失为写话起步阶段很有效的方法。

苏教版实验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的精挑细选的。教者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搭建写话平台。很多课文都有典型的语言形式,教师在引领反复品读之后,巧妙抓住有特色的语言现象,进行仿写。

《雨点》是苏教版一下的一篇充满童趣又带点科学知识的儿歌,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充分品读了雨点的四种状态后,固定的语句格式成了“小诗人”创作的“抓手”。有了文本的依托,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想象的发酵剂泡出了一句句有灵性的诗。“雨点落到雨伞上,在雨伞上滑滑梯。/雨点落在窗子上,在窗子上敲鼓。/雨点落进鸟窝里,给小鸟洗澡。/雨点落进沙漠里,给沙漠带来绿色。/雨点落进小朋友的欢声笑语中,谱出一段优美动听的乐曲。”想象的翅膀一旦张开,思维就开阔起来。不是只有雨点才有这样的诗意。在儿童的思维中,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可以。“花儿长在大山里,在大山里歌唱。/花儿站在小河旁,在小河旁跳舞。/花儿生在草原上,在草原上嬉戏。/花儿开在春风里,在春风里怒放……”

类似的课文还有《鲜花和星星》、《家》、《大海睡了》。这些课文中的许多精彩语段同样蕴含着典型的语言现象,它们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蓝本。教师要帮助学生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段,引领学生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因为面对的是一年级孩子,所以段的仿写不必要求有完整的情节和严密的结构。

2.课文留白补写,从感悟到升华

课文中经常会出现作者故意作出的一种模糊表达,反而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和放飞思维的“空白”。教材中也不乏这样的“留白”。教师如果能抓住教材中这些匠心独运的“空白点”,巧妙地创设好富有情趣的语言训练点,相信学生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丰盈自身个性的体验与感悟。

《奶奶的白发》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对这句话的理解感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奶奶为什么这么说?课文没有解释。针对这处“留白”,通过引导学生链接生活经历,说话写话,感悟奶奶对“爸爸”和“我”的关爱、操劳,在真事真情中对奶奶的感恩升华至心灵。

3.口语交际说写,从“走稳”到“跑快”

口语交际能锻炼孩子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为写好作文作了铺垫。就好像走路和跑步的关系一样,只有先学会走,而且走得熟练,走得稳当的时候才能去跑。所以,在教学口语交际时,不仅要训练学生说得有条理,遇到合适的题材,还要指导学生写得顺畅,写得丰富生动。

在教学苏教版一下口语交际《小苹果树请医生》时,学生与生俱来的对故事的敏感和表现力,把故事演繹得非常精彩,学生的表达也是妙语连珠。此时,教师趁机引导学生将说话诉诸笔端,同时进行必要的写话格式指导。水到渠成中,学生又进行了一次愉快的写话练习。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指出,教材是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教材之中。教师平时能有效依托文本语境、插图情境,找准最佳训练点,提供想象契机,就能解决学生写话时“无米之炊”的困扰,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重视阅读积累,美化语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能力是写话能力的根,阅读是写话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表达的第一层意思是“怎样写”。表达的第二层意思是“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加强课外阅读,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才能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写话能力的提高。

1.重视词句积累,让语言更生动

一年级学生在大量识字的同时,也要求积累一定数量的词语。词语,正是学生写话的基础。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运用”。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运用词语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世界多美啊》一文中描写“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林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三个表示颜色的词,打破常态,以ABB的格式出现,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节奏美和奇异美。学生有向美之心,他们的语言表达丰富起来。“太阳红通通的,阳光金灿灿的,麦苗绿油油的,雪地白茫茫的……”阅读的文本中关联词的学习和使用会让学生的表达更顺畅。“有的……有的……”“一……就……”等等,帮助孩子描写多而杂的活动场面能够有条不紊,表达简练通顺。

2.重视经典积累,让表达更深刻

每日晨读,学生都要背诵弟子规和古诗,一周一换。每日中午阅读时间,学生都会在书香中浸润,在快乐中朗读。教师在阅读时间挑选一些经典诗文、故事片断,作适当的朗读和写作指导。经典的背诵积累重在对学生心灵的陶冶,眼界的拓宽,心智的提高,表现在写话的表面,效果不能立竿见影。所以在长期的积累中要坚持不懈,群策群力。

3.增加生活积累,让写话更实际

体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一年级学生由于生活常识与生活阅历少,视野不开阔,写作时往往找不到合适的题材或无话可说以致无话可写。多为学生创造体验生活的机会,对其写话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例如,教写记叙文时,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让孩子们在游玩过程中既了解了校园布局及其生活,又学会了按一定的顺序记叙。写春天,带领学生找春天,让他们感受春风拂面的惬意,体验枯草丛中找到新芽的惊喜,观察小河水位上涨并听其浅吟低唱,看勤劳的早耕者挖土种菜等春季现象,让春的气息在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元宵节、母亲节、立夏来临,指导学生制作灯笼、贺卡、蛋饰画等小手工制作之类,并指导其说制作过程,说成功体会,说活动体会,让学生掌握事件记述过程的完整性以及材料的取舍与事件的连贯性等的重要性。有了细致的观察,真实的体验,习作水平自然会明显提升。

三、注重多元评价,激发兴趣

兴趣因行动的结果获得的满足感而巩固加深。学生有了写话的动机,也有写话行动,但在写话行动之后没有获得满足感,自然也很难产生兴趣。只有行动结果反馈回来获得满足感后,才能让学生的写话动机得到强化,并让学生对写话产生兴趣。

1.展示佳作,多途径鼓励

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一年级孩子的写话,更需要表扬与肯定。教师把优秀的写话作品精心批改后,张贴在“秀一秀”栏内,让其他学生课间去读一读,取取经。这对于被选上作品的学生来说就是获得了满足感,从而更激发了他的写话兴趣。也可以让小作者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作品,让其感受成功的喜悦,也体会修改后的不同,从而继续努力。优秀的作品多了,把每次写话练习中写得比较好的作品搜集起来,装订成册,放在图书角,全班学生争相传阅,羡慕学习的同时或激起比一比的雄心。

2.鼓励修改,写改共抓

一年级学生写作能一气呵成的毕竟是少数。由于识记字词量的限制,用词措句不够精练不够准确生动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时,修改习惯就越发重要。通过鼓励自己改或同桌互改及集体改等方式,挑错字漏字,用词推敲,修改病句,句子加工润色等,促使学生再接再厉,也能提醒其他学生少犯类似错误。

四、重视家庭引领,共生共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语言成长过程中,父母充当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和优缺点,父母了解得更全面。更重要的是孩子语言成长的环境中,家庭环境不可忽视。所以在一年级写话起步阶段,千万不要抛开家庭对孩子语言的教育影响,让写话教育出现断层。这样,不利于孩子语言的成长,不利于写话的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校讯通、家长QQ群等方式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在闲暇时多带孩子外出,把看到的说给家长听,并用日记的方式及时记录下来。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家长要与孩子聊聊在学校里的收获,在学校里的心情,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并讓他们把印象深刻的写下来。字数没有规定,只要求孩子把话写通顺。果戈理提倡“随便他写什么,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叫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这样,在日积月累中,家长也可以让孩子的说写能力得到提高。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利用这种效应,教师可以把写得好的写话作品放到班级群中,让家长和学生对照作品,及时清楚了解孩子的写话水平,取长补短,共生共长。

五、关注全科写话,全面表达

在如今倡导全科化教学的理念下,写话也可尝试全科化训练。改变单一的写话训练现状,将写话与其他学科优化整合,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以现实生活需要为写作目标。在发展学生语文智能的同时,带动他们的美术智能、体育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其他智能的整体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1.美术:我画我写

对于一年级学生,写话教学中可以写、画结合。爱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初学写话,让学生根据写话要求先思考或观察,再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画,然后进行口头描述,教师鼓励他们把自己天真的想法都毫不掩饰地说出来,再引导他们写下来便是一篇佳作。由画到写,为写配画,画画写写中,孩子们表达着自己的想法,熟能生巧,水到渠成般向更深处过渡,由句到段,由段到篇,逐步适应,找到了创作信心与动力,慢慢进步,解除了畏难心理。这样,课堂教学自然会变得愉快起来了。

2.自然:我看我写

自然、社会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作为观察对象。如种子的发芽,小昆虫小动物的生长生活,花开花谢,云卷云舒,风雨雷电,人的喜怒哀乐等等,都需要孩子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平时多为孩子提供观察的机会,多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

3.体育:我动我写

写一项体育活动,要求学生写清楚活动的过程,并尽量具体完整。这样的写话如果坐在教室里凭空想象,写出的内容往往空洞无物。如果利用体育课,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并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选取印象深刻的几个人或几个场面来描写,这样的写话就是“有米之炊”,有血有肉的。

全科化的写话训练既拓宽了写话的界面,夯实了写话的内容,丰富了写话的技巧,也在兼容并蓄中让学生感受了不屈不挠、自尊自强的体育精神,让生命更有钙质,让审美有了深度,让音乐净化了心灵……

一年级写话训练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很难开展的教学点,教师要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更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找到最能助力写话的策略。如果学生觉得写话像吃饭睡觉那样自然简单,那么就不仅仅是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更是为他们打开了快乐作文的大门,为他们的习作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写话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激发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的几点思考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