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视角下状物类散文教学策略谈

2017-08-12戴文倩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8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戴文倩

[摘 要]阅读教学就应该充分发挥教材文本的范例作用,开掘出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语用训练价值点,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基。教师要紧扣文本内容,在梳理中历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开掘丰富资源,在品析中历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搭建实践平台,在模仿中历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状物类散文;语用视角;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72-01

《石榴》一文是一篇经典的状物类散文,被选入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与《“东方之珠”》《小露珠》一起建构起一个状物类描写单元。作者以鲜明而严谨的认知结构、形象而生动的修辞手法、精妙而规范的语言体系,让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形象跃然纸上,是学生进行语用训练的极好资源。

一、紧扣文本内容,在梳理中历练概括能力

进入中年级后,阅读教学需要引领学生尝试着从整体性视角来关注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框架结构,初步感知作者的创作思路。因此,语用训练中就应该以概括内容、梳理思路为己任。

教学中,教师紧扣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的同时,紧扣语段中的核心词语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首段以“驰名中外”总起全文,次段紧扣叶子、石榴花描写石榴树的外形,第三段着力描写石榴颜色的变化和外形,第四段则描写石榴的味道。在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之后,教师首先引领学生深入思考:课文题目为“石榴”,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石榴的?借助这一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每个语段对表达核心内容所起的作用,学习作者合理选择素材,从不同维度展现“石榴”特点的写作思维。其次,教师还引领学生从整体上观照文本,尝试将课文规划为“总分”结构,并聚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感受“驰名中外”这个核心词语对全文辐射统领的作用。

教师紧扣中年段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体悟作者的结构设置,为文本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开掘丰富资源,在品析中历练鉴赏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语用”教学理念后,阅读教学就逐步开始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尤其是蕴藏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因此,教师不应再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石榴的特点上,而是要从文本语言特色和写作方法上展開对比体悟,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

如在描写石榴外形时,作者大量使用了拟人手法,将原本僵硬的事物变得极具生活气息,如“裂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报告成熟的喜讯”,让人读来印象深刻。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尝试着将这些拟人元素的语句全部剔除,对比表达效益所形成的差距。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运用拟人手法所描写的情境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更接近,以更加直观的形象感展现了石榴外形的特点。再如,描写石榴味道时,作者连用了“酸溜溜、甜津津”两个ABB式的叠词。如果改为“又酸又甜”,有什么不妥?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又酸又甜”很生硬,好像有点嫌弃的意思,没有将自己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而“酸溜溜、甜津津”不仅将石榴的味道渗透到了读者的心里,更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展现出来,让文字有了情感的温度。

这样,学生通过对比联系、辨析品味的方式,深入感知了语言表达所形成的表达效益。

三、搭建实践平台,在模仿中历练表达能力

语用训练绝不能停留在“动口不动手”的层面,教师需要从文本特点和学生认知需要的交融点出发,为学生遴选、设置相应的语言实践平台,让学生在辨析感知的基础上,将自己的体悟所得运用到言语实践中,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

这篇课文第四自然段对“石榴味道”的描写堪称经典,不仅有华丽优美的词语,更有作者品尝之后的亲身体验,读来不禁令人垂涎三尺,是学生进行品读感知的极好素材。而课文思考题也设置了这样的训练要求: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对此,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语言内核之中,感受文本语段中“摘下”“剥开”“取几粒”“放入口中”等动词表达的准确性,想象“玛瑙般的子儿”“红白相间”“晶莹透亮”“清爽无比”等核心词语所展现的情景和感觉,感受作者在遣词造句中的匠心独运。

只有以阅读为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为实践练笔指明方向。

阅读教学就应该充分发挥教材文本的范例作用,为学生开掘出适合其认知发展的语用训练价值点,借助教材资源历练学生的概括梳理能力、感知鉴赏能力和表达实践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基。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