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占领”与“撤退”

2017-08-12王秀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8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自主学习语文课堂

王秀华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少教多学”策略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关键词]语文课堂;少教多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68-02

传统的语文教学普遍的表现是,教师的话多,PPT上的文字多,这样的课堂仍是一种高控制的课堂。教师包办过多,让学生思维动起来的东西就少了,学生就没有了思维高峰体验的愉悦感。如何将“占领”的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呢?

2014年,我校进行了“少教多学”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教师讲的少了,学生练的多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撤退”,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就真正发生了。下面我以第六届全国苏教版語文课堂教学大赛梁珊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课文《埃及的金字塔》为例,来谈谈“少教多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通常是枯燥而乏味的,很容易上成知识讲授课。教者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基于学生的学情特点,将“做笔记”作为本节课的一个着手点,引领着整节课教与学的发生。

【课例片段一】

师: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吗?(出示《人类的老师》《恐龙》) 梳理读书笔记是阅读的好方法。(展示学生的阅读笔记)

学习《恐龙》这一课时,有学生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恐龙画了出来,并且标明了梁龙的体长,还写了说明方法,图文并茂,一目了然。通过用梳理信息记笔记的方法,就把课文中说的、自己读懂的记得清清楚楚了。

【观课思考】

这一课时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取信息,学会做笔记。教师首先通过呈现《人类的老师》《恐龙》条目式、图画式的笔记,给学生以初步印象,了解做笔记的几种方式以及好处,从而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为下面教会学生提取信息,把事物说明白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这样直观的笔记方式,提取了信息,读懂了说明文,也从中感受到了说明文条理清晰的特点。

【课例片段二】

师:《埃及的金字塔》课文说了什么?走进课文,提取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就像《人类的老师》《恐龙》那样做笔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简洁、清晰地呈现出来。

师:这小节向我们介绍了金字塔的什么?

生:外形和矗立的地方。

师:一是位置,二是外形。

师:除了介绍位置,还说了样子、名气、看起来的形状,从方方面面介绍了金字塔大概的面貌。提炼的关键信息可以选择用条目式、树根式、大括号式记在笔记上。(出示笔记方式)

师:行款整齐一条线,字体大小要一致。不少同学已经做好笔记了,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课文。自己边读边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继续往下读,继续做笔记。

……

师:提炼出关键词就可以(补充形容词:宏伟精巧)。通常读者最想知道的,就是作者要重点写的,可以加上记号,标上刚才的发现。

(学生开始边读书,边思考,边做笔记)

师:有一个学生的笔记特别有意思,写了数字、图画,用上了所有的记笔记方式。我们一起来试试。

展示笔记:

师: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表现出来。默读第三节,走近胡夫金字塔,看看作者说了些什么?边读边想,将关键信息展现在读书笔记上。

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做笔记。教师展示学生的笔记,学生借助笔记说明自己的学习收获。

【观课思考】

教师以第一小节为例,引导学生读懂信息(位置、名气、形状),并总结出课文概貌。学生读着、想着就提炼出了文本中的关键信息。接着,教师鼓励学生用条目式、树根式、大括号式的形式自己做读书笔记,让学生在尝试中掌握学法。当学生展示读书笔记时,教师相机强调书写信息要准确、简洁,并抓住过渡句指导学生学习提取信息,抓住最需要表达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学生富有个性的记笔记方法便呈现了出来。而教师巧妙捕捉到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资源,并随机点评了学生做笔记的情况,师生共同丰富了笔记内容。

【结论】

在探讨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仍然要把“教师的少教,学生的多学”作为基本的纲领。教学中,我们要能够 “启发式地教”“引导式地学”,要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呈现出“以学为核心”的状态。

《埃及的金字塔》课堂教学立足于学情,以教会学生做笔记的读书方法为抓手,利用课堂展示,及时进行评价,做好启发,让学生自能学习。整节课静悄悄的,教师没有不停地讲解,只是传授了三种思维导图的构图方式,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不停地思索、概括,文章的结构在静悄悄的思索中凸显了;教师适当点拨,再一次静悄悄地在思索中改进,文章的重点段落在学生图文结合的笔记中自动突破了。学生不但学会了课文,还掌握了学习课文的方法,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育人了无痕!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课堂,而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叶澜教授说,研究教师的教,不能回到老路上。教师的教可能是一个点拨、引导、提升、点评的过程,是不教之教的过程。从这次课堂观察来看,教师很好地落实了这一理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成了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协调者。在课堂中,我们看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或朗读,或思考,或交流,或做笔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生成了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教师把自己隐藏了起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适当的帮助,只是恰到好处地点拨、启发,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智力、情感水平提升到了另一个新的高度,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而学生也在教师巧无痕地引导下,走向了深度学习。这难道不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课堂吗?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自主学习语文课堂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