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阅读教学中价值点的选择与夯实

2017-08-12项玲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8期
关键词:选择阅读教学

项玲

[摘 要]阅读教学只有在有价值的地方引领学生细读精思,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从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有价值的细节、有特色的表达等方面入手,以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提高阅读教学效益。

[关键词]阅读教学;价值点;选择;夯实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65-01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就文本有价值的地方驻足、停留、品味、欣赏的过程。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汲取到丰富的营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教学中,关于文本的价值点,有些教师无法抉择或者选择不好,直接影响了阅读教学效果。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选择有效的价值点,引领学生赏析品味呢?

一、问题有价值,需深入挖掘

在阅读教学中,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原动力,没有问题也就无所谓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是,对于一篇课文来说,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有许多,教师只有从有价值的问题入手,引领学生潜心思考或者阅读品味,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提升教学效益。

如苏教版语文《孙中山破陋习》一课,通过对孙中山破除陋习等事件经过的描写,赞扬了孙中山敢于同封建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教学时,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有学生提出:“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除陋习?”有学生提出:“缠足是什么?为什么要缠足呢?”还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说缠足是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陋习?为什么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教师立马说道:“你们想了解的,也是老师想知道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文本中探究吧!”为了使学生真正了解文本内涵,教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缠足前、缠足时、缠足后的句子,仔细品味,并且借助图片展示让学生观看由于缠足使足骨完全变形的图片。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真正体会孙中山破除陋习的决心。在这种教学情形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真正走向了深处。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为了使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不再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教师鼓励学生质疑。然后,经过归纳梳理以后,就文本中有价值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挖掘、品味,使学生对文本的印象更深刻。

二、细节有特点,需启发深思

动人心者莫过于细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细节部分深入挖掘,一个字、一个词也不要放过。这样就能找准文本的价值训练点,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有效。

如苏教版语文《爱如茉莉》一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父母之间如茉莉般的爱。这篇课文语言描写细腻,真挚感人。在教学时,教师主要从细节部分指导学生阅读。首先,让学生边阅读边从文中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阅读感悟。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用心品味,深入思考。有学生从“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这句话中的“紧握”一词感受到了爸爸对妈妈的牵挂;有学生从“初升的太阳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这句话中的“探”字,看到了作者把太阳描写得调皮可爱;有学生从“它送来的缕缕花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这句话中的“钻”字,发现了拟人化的细节描写的运用能为文章增添魅力……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针对文本细节描写非常有特点的因素,教师鼓励学生从细节入手,熟读深思,进行批注式阅读。这样教学,抓住了价值训练点,使细节描写的优势凸显无疑,有利于学生的迁移运用。

三、表达有特色,需着重练笔

选入语文教材的每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都各具特色,这是文本的特质所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有表达特色的语言段落入手,引领学生赏析、品味,鼓励学生练笔,从而把阅读教学引向深处。

如苏教版語文《石榴》一课,文中有这样的描写:“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裂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子,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段话主要以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熟透了的石榴的样子,为文章增添了许多色彩。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针对文本语言表达的优势,在学生仔细品味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把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写一写。这样教学,不仅引领学生欣赏了语言,品味了语言,而且在仿写中,文本表达的特色也真正内化于学生心中,达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从文本语言表达有特色的地方入手,鼓励学生去挖掘、去品味、去练笔。这样教学,真正把握了文本语言的特点,抓住了文本语言的价值训练点,能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处。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真正抓住文本的精髓,教师就要精研教材,找准有价值的训练点,引领学生深入阅读,从而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提升教学实效。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选择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