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文本 有效练笔

2017-08-12柯丽芬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8期
关键词:结合

柯丽芬

[摘 要]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学生能从文本中找到“小我”,看到“大我”。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在阅读中提升认识,找到写作的途径。因此,文本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阅读与习作“联姻”,巧借文本资源,有效引导练笔,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文本教学;习作练笔;结合;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5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準》指出:习作离不开阅读,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践活动。

然而,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我发现,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的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农村小学的学生,受方言的影响,课堂上表达时常常语序混乱,表述不清,习作中也是语无伦次,往往是口头话堆砌而成,甚至无话可说。面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教师在文本教学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传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外,还应当有意识地开发和利用课本资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更丰富的源头活水,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以文本为平台,打开思路,提升认识

小学生因年龄、经历的限制,他们看待生活、分析问题时目光难免狭窄,认识难免浅薄,思考难免片面,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高屋建瓴,从现象中发现本质,深入、全面、辩证地思考人生。此时,我们的文本就是一座桥梁,能接通现实生活和人生哲理,让学生在与作者的对话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去体验、去感悟,从而打开写作的思路,达到认知的提高。

例如,对于当前比较敏感的“二孩”问题,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给予是快乐的》一课,就是一个值得挖掘的文本。课文叙述了一个男孩对残疾弟弟的真挚的爱,文章构思奇特,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篇末还进行了点题:圣诞前夜,保罗被小男孩的只求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也将关爱送给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从而深切地感受到给予的快乐。爱可以启迪爱。作为大哥哥、大姐姐,如何面对父母爱的分享,“二孩”给予学生的是让他们拥有了爱的能力。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引发了更深的思考。而后,我让学生写以“爱”为主题的小练笔时,他们不再千篇一律,不再更多地关注父母对自己的爱,不再是“接受爱”“感受爱”,而是有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更加关注“付出爱”“我有爱的能力吗”。他们看待生活的眼光,因文本而进入了更广阔的天地中,他们认识生活的能力,也因文本而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二、以文本为载体,捕捉相似点,产生共鸣

人教版选编的文章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深度挖掘教材,抓住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相似点、撞击点,捕捉学生的真实感受,拓展写作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作者以富有诗意的语言,描写了童年自由自在的生活。作者童年在园子里栽花、拔草、铲地、追蜻蜓、捉蚂蚱,给庄稼浇水等,都不是真正的劳作,而是“乱闹”,是孩童的游戏。这样的生活与我们农村孩子的生活太相似了。文中作者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把儿时自由快乐、无拘无束的情趣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种富有孩子气息的语言一下子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了。教学时,我让学生自由学习,做好批注,把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很多学生都喜欢文中摘黄瓜、捉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这一段。因为这些事情把他们带回了童年,勾起了他们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回忆。在学生感受到快乐的同时,我让他们说说自己童年时有哪些趣事,和作者的儿时生活有哪些相类似的。连平时很少说话的学生也顿时打开了话匣子,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童年的趣事:捉蜻蜓、下河摸鱼、封蚂蚁洞、扑蝴蝶、斗蟋蟀……看着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眉飞色舞谈论的情景,我灵机一动,顺水推舟,让他们把自己的童趣写下来。由于写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表达上也比较自由,学生们摊开作文本,一气呵成,只用了十多分钟,就写下了一篇篇生动有趣、童气十足的文章。

三、以文本为素材,关注细节,提炼生活

学生提笔行文时总感叹“无米”,或是感叹“米”的陈旧。一写到老师,就是“生病时的问候”“犯错时的交流”;一写到父母,就是“雨天送伞”“生病悉心照看”……仿佛天下所有的老师和父母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毫无个性。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生活中的细节关注得少,思考得少,忽略了身边许多感人的、新鲜的细节。而文本却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为我们描绘、展现了一个个平凡鲜活的人物,勾勒出了一幅幅平淡却感人的生活画面,揭示了生活本质,还原了生活真相。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触摸到这一点,无疑将会为学生打开生活的大门,让他们看到生活平凡而深刻的一面。

如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片段:“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粘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与生动的表达以后,我用“生活中什么事物唤起了你的好奇心,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这些事物?”这一问题,把学生的思绪拉回到实际生活中。“我观察过蚂蚁搬虫子”“我观察过小鸡啄食”“我观察过猫抓老鼠”“我观察过妈妈摘豆角”……学生纷纷发言。“那么,请你来练一练笔,学学小作者,把你的观察表现出来。”我话音刚落,下面已是一片沙沙声了……

四、以文本为纲要,构思行文,巧做文章

一堆同样的材料,有的人能够建成漂亮的高楼,有的人却只能搭建低矮的陋屋。究其原因,在于对材料的使用和构造方面缺乏创意。文章的结构图就是一栋房子的设计图纸,只有心中有丘壑才能高屋建瓴,俯瞰全局,才能清晰流畅地表达。再好的材料如果不善于布局与构思,不会运用一些写作技法,也难以取得预想的效果。优秀的课文不仅能给学生思想上的启迪,教给他们关注生活的视角,同时,在行文的结构和写作的技法上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在文本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深刻的内涵外,还应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并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技能。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一课,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建构全文。文中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也喜闻乐见。文章语言表达朴实简洁,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在互动中联系本地本民族过春节的习俗,也以时间为经,以人们的活动为纬,有详有略地写写《厦门的春节》。有了教材做向导,学生习作时不再感到困难,达到了最佳效果。

五、以文本为版块,挖掘专题,拓展练笔

人教版教材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编排特点,就是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是围绕一个专题来编排的。各专题的导语提示了学习重点,明确了读写训练点。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这一特点,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专题的重点,有选择地引导学生练笔。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以“感受自然”为专题,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和两篇略读课文《山雨》《索溪峪的“野”》。为了达到“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这一训练点目的,教师上完两篇精读课文后,让学生进行比较:同样是描写大自然,《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观潮》《桂林山水》等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们通过讨论交流,知道了同样是写景的文章,以前学过的文章中,作者是带领我们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壮观,现在所学的课文,作者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大自然的奥妙。從表达方法上看,前者主要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具体;后者则充分运用了联想和想象,读这样的课文,让我们觉得自己好像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在跟大自然对话。这些文章是多么的有情有义呀!

讲解文章后,我安排学生以“ ,我来了”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把题目填完整,横线上可以填事物,也可以填地方,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习作上交后,我发现学生们的想象生动而有灵性。

六、以文本为依托,扶放结合,有效仿写

高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因此练笔的量就应该增加,面就应该扩大。儿童都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借助教材引导学生对文体的表现形式进行仿写,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表达能力,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诗歌,它的格式一般都比较整齐、统一,容易把握,易于仿写。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活动“轻叩诗歌大门”中有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致老鼠》,在学生充分朗读感受诗歌的魅力,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用诗歌表达出来的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植物进行仿写,写出自己的感受。有学生写了一首《致老虎》。

我喜欢你们——

长长的尾巴,

十足的威风,

额上威武的“王”字。

虽然你爱欺负小动物,

但我还是喜欢你们。

如果我能把你们召集在一起,

一定要你们,

种地做饭、和大家友好相处。

还要教会你们

不要吃肉,

改作素食主义者。

我还要给你们

介绍个朋友——

它的名字叫猎狗。

这首诗虽然粗糙,但却写出了学生美好的愿望,充满童真、童趣。依托教材仿写,扶放有序,自然就能水到渠成。

总之,教材这一文本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教学中,我们应将读写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教材有效引导学生练笔。当然,练笔也要适时适量,必须遵循“以学定教”“因文而练”的原则。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提升,练笔才是有效的。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结合
浅析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
广西民族图案的拆分与重组创新研究
浅论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企业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