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与生活之关系

2017-08-12宋洁坤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8期
关键词:感悟语文教学生活

宋洁坤

[摘 要]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入生活元素,让生活激活学生思维、经验等,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体验、感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更获得心灵的洗礼、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感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44-02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的教学内容是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化来源于人类对世界的感悟、描摹和不断的总结。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文化所依存的这个世界,包括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的生活。语文新课标强调要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学修养、健全人格的培养。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不能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展开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教学中,应引入生活元素,让生活激活学生思维、经验等,同时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体验、感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一、在教学中引入生活的元素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否理解一篇课文、理解得有多深,取决于学生在课文之外对生活的认识程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多维度感悟课文内容。

(一)情感代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阅读中,设身处地的情感代入,能使读者推己及人,触摸到别人的内心情感。在教学中,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既表达了毛泽东对毛岸英的无限思念之情,也表达了一代伟人的丧子之痛以及不想让自己悲痛影响其他人的复杂情感。教学时,小学生对这样的情感难以有真切的体会。为了让学生感受主人公的情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设想:“如果你的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自己难得见上他们一面,那你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如果在家中对你特别好的亲人去世,那你心中又会有怎么样的感受?”两三分钟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当时,有的学生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当再次阅读课文时,他们对毛主席的思想情感理解就不一样了。正是这种情感代入,让孩子们能慢慢地感受到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超人的胸怀。同时,情感代入能让学生懂得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道德品质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上课之前,我还让学生阅读关于毛泽东的文章。有的学生读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有的读了《指点江山——从毛泽东到江泽民》等。课外阅读深化了学生对毛泽东同志思想情感的理解,有助于他们从更广阔的视野观照人物,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实物显示,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在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的内容都是描写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植物等。但是,学生对它们大多其熟视无睹,并不能从平常中发现它的独特含义。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又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素质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将学生常见的物品拿出来,让学生认真观察,能有效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这篇文章时,我先提问:“你们对花生和花生植株熟悉吗?”很多学生吃过花生,也见过花生植株,但让他们描述花生植株时却又抓不住特点。为此,我拿了一棵花生植株和一把花生到课堂上。看到之后,他们对这寻常之物多了一份好奇,都仔细观察起来。它的叶片如何,花瓣长成什么样,果实长在哪里,学生都非常好奇。同时,我还拿了一枝月季展示给他们,让他们对比两种植物的不同之处。通过近距离、有目的的观察以及对比,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深刻内容,而且养成了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的习惯。

(三)走进大自然,向大自然学习

人类从大自然中走来,在大自然中学会了生存、领悟了美,大自然就是我们最好的课堂、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在教会学生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以及基本的阅读、写作和表达沟通能力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包括对大自然的感悟能力、对社会的感悟能力、对自我的感悟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感悟能力尤为重要。在教学相关文章时,我喜欢让学生亲身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在对大自然的亲身感受中不仅深化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更能提高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悟能力。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山中访友》一文,描写了大自然的美景,表达作者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妙感受。教学时,如果仅仅通过语言文字,学生的理解就苍白而单薄。为此,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后,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早晨,或者雨后的傍晚,到附近的田野山林中,亲近感悟大自然;同时让学生对照课文,在相同的场景中朗诵相应段落。比如,走到树林,就诵读:“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遇见到山泉水,就诵读“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在吟诵之间,学生能感悟到作者奇妙的文学思维,对文章的修辞手法也熟稔于心。通过这样反复的吟诵,孩子们几乎能背诵课文,有的还能仿照课文描写一种景物。看得出,大自然这个课堂给予了学生灵感和创造力,而他们的口语、写作能力也在这样的训练中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懂得了感悟美、欣赏美,也在美的熏陶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的魅力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训练语言文字的能力,运用语言文字增加生活的乐趣,发现生活中语文的魅力。

(一)在家庭教育中学习语文

家庭是孩子活动的第一空间。如何利用学生与家长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也许更多的是家长的事情,但教师在其中起到不可缺少的引导作用。比如,我给孩子和家长布置了一项“饭桌两分钟”的语文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吃饭前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跟家长说一说,要求能说出最有意思、最有感触的见闻。这样,能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而家长也对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有所了解。这样的活动得到了家长的肯定。

(二)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

处处留心皆学问。社会是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教师应利用好这个课堂推进语文教学。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中,我让学生在逛街时留意街头广告,寻找广告中的错别字。活动刚开展几天,孩子们就找到了许多错别字。在寻找的过程中,他们对错别字的辨别力得到提高。另外,针对当今社会一些时髦的广告用语,如理发店的“今日说发”、首饰店的“掌上名珠”、电器店的“冻力十足(冰箱)”等,我让学生讨论这种偷换同音字现象,分辨哪些用法是破坏语言文字的規范、哪些是妙笔生花的。孩子们就像一个个文字小法官,主动去指出并纠正不规范的文字。这样,通过社会实践,孩子们掌握了语言文字的知识,更懂得了规范的语言文字对社会的重要性。在放寒假前,我要求孩子们在春节期间摘抄各家各户的春联。春联是我国传统语言文化的载体,饱含人们对新年的期望。放假回校,我让学生将收集的春联进行展示,并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样,提升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也传承了中华的优秀文化。

总之,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活融入文本,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更获得心灵的洗礼、能力的提高。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感悟语文教学生活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