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实现精彩生成
2017-08-12叶兰花
叶兰花
[摘 要]翻转课堂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一种让学生知识存档、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限时讲授、设计争辩、开放资源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学习思考的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翻转课堂;精彩生成;讲授;争辩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30-0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先进的教育思想不断涌来,冲击着固有的教育思维。在这种背景下,以学生为主的翻转课堂应运而生。何谓翻转课堂?如何适合学生?通过多年的摸索、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解放学生的头脑,由此生成新的思考点与知识点,这是对翻转课堂最好的理解。
一、限时讲授,延长思考,给生成提供空间
课堂上,教师过多的讲述,不但影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而且把本该属于学生的思考空间给挤占了,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停滞”状态,让他们的大脑变成了的容器——机械地“灌装”知识的容器。限时讲授,管住教师的嘴巴,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与理解,这样能让学生学会学习。虽然教师在备课环节显得更有难度,但能延长学生思考的时间,拓宽课堂生成的路径,让课堂更加精彩。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四册《有趣的发现》一课时,我没有过多纠缠于对课文的分析,而是直接出示发现的结果,让学生诵读后提问:“达尔文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反復观察比较。接着又追问:“达尔文又是如何进行反复观察比较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去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最后,经过思考,学生就给出了初步答案。有的说,达尔文起早摸黑去捕捉昆虫,然后分别在小风、大风的时候去放飞、观察;有的说,达尔文为了捕捉不同的昆虫,得到更为准确的答案,上山、爬树,非常辛苦;有的说,岛上已经没有了小翅膀的昆虫,他还要去家乡或者其他地方去捕捉小翅膀昆虫来放飞、观察;还有的说,为明白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特殊情况,达尔文带着昆虫经常光顾这个小岛。
如果把孩子的思维比作一串鞭炮,那么一个人的亮点就会让更多人闪光。在这样的自主空间内,学生自由驰骋,很轻松地得出结论:科学实验很辛苦,科学发现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
限时讲授,其出发点是让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阅读教学课堂,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能力与素养。
二、设计争辩,碰撞思维,给生成提供动力
一位哲人说过,真理是在争辩中产生和确立的。一个个思想活跃、敢想敢说的学生,面对含义丰富的文本,他们肯定会有认识上的不同,会出现各不相同的理解。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焦点”做文章,鼓励学生进行个性体验,让他们人人参与争论,在争论中碰撞思维,生成新的认识,从而唤醒他们的创造潜能。
如,在教学《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时,面对狼的凶恶与小羊的温和,加上认识的有限,学生都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可怜的小羊肯定会变成狼的美餐了。这时,我提出一个让学生争论的问题:“可怜的小羊真的一定会落入狼口吗?我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小羊顺利逃脱,甚至战胜恶狼的方法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很快沉浸到课文的每一个字词中,去寻找不同的答案。于是,一场思维的碰撞开始了。有人从“温和”一词中体会:“从‘温和一词可以看出小羊是个好人。好人就有好报!他不会被狼吃掉的。”有人从“喊”字中体会:“‘喊既是对狼胡说的不满,也是一种求救。说不定旁边有猎狗、农夫或者羊妈妈等赶过来救它。”有人从课文最后的省略号中体会:“省略号表示结果不确定。小羊从‘温和地说到‘可怜地喊,说明他已经开始动脑筋反抗了。说不定,在最后的时刻他想到了逃走的好办法……”
一时间,教室里“拥狼派”与“护羊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思维的火花在这时被点燃。课堂争辩,在激活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也演绎了课堂的无限精彩。
课堂争论,不但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而学生兴奋的状态为更多的生成提供了可能。
三、开放资源,放飞思想,给生成提供养料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应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改变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开放教学资源,不但是一条能满足学生需求的途径,而且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提供舞台。
教学资源随处都有。比如,苏教版第四册练习5中有认识图标一题。教学时,我没有让学生死记图标的内容与表达的意思,而是让学生走出教室,寻找走道里的图标——安全通道;然后,让他们沿着图标所指的箭头走一走,理解安全通道的真正含义。这样,加深学生对图标的印象,为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图标打好基础。
再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大禹治水》一文,有这样一句话:“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进了大海。”“真的是九座大山、九条大河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我提出了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去查找答案。
教室顿时沸腾了。怎么查?怎么理解?他们各展其能。由于课堂时间是短暂的,于是他们回去后和家长再查。第二天,答案便出来了。他们不但理解“九”代表多,更理解了大禹治水的艰辛,怪不得大家都称他为“伟大英雄”。 而开放之后的生成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他们提出问题:“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的妻儿父母为什么不出来看他一眼?”“劈山挖河会不会影响交通和环境?治水也有危险,老百姓有没有怨言?”这些生成,为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开放资源的课堂,可以让学生求知、创造的激情飞扬。
四、精心敲击,善于思辨,给生成开花的渴望
善于思辨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敏锐的思辨,能让学生去除浮躁,静下心来思考深层次的问题,能有效促成课堂的精彩生成。
思辨应不言他人之言,而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点。但学生毕竟知识、阅历有限,很多时候会人云亦云,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点拨、旁敲侧击,引领他们在“新”字上做文章。
如,在教学《夕阳真美》一课时,我让学生读读课文,看看画面,拿出彩笔恣意画画。在他们都感叹夕阳真美时,我在旁边敲击了一下:“你觉得课文中除了夕阳真美,还有什么也很美?你能找出来吗?”
教室里安静了下来。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思辨的机器开动了。可惜,思辨的结果并没有超出我的预料。有的说是灿烂的霞光很美,有的说连绵起伏的西山很美,有的说五彩缤纷的云朵很美。只有一位小朋友说“爷爷”也很美。“为什么?”我马上追问并再次敲击:“仅仅是因为夕阳照得他满脸红光吗?”学生思辨神经再次被触碰。他们有的在书本中找,有的坐在那里想。有个学生还真的有了新的发现:“我觉得爷爷奶奶非常恩爱,他们都是美的。”接着,我引领学生看老年人的生活图片。他们终于感悟到文章表达的内涵。
由于受心理、思维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认识往往无法深入,因此教师要引领、点拨他们。思辨过程中,教师应该是“首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营造课堂的氛围,一旦发现生成的苗头,就要轻敲侧击。只有这样,生成的花朵才能开得鲜艳。
翻转课堂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它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学习的环境,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一种让学生知识存档、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完全理解其含义,积极建构课堂,围绕“生成”这个点反复“翻转”,才能真正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