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策略

2017-08-12罗德凤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8期
关键词:阅读期待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罗德凤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教学整体意识、年段重点意识、阅读期待意识和评价引领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核心素养;整体意识;阅读期待;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28-02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各种错位、越位现象屡屡出现。对 “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很多教师依然是模模糊糊,更别说什么“关注核心素养”了。笔者认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是一句空话,教师应认真思考“教”和“学”的问题,将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那该怎么教呢?

一、要有教学整体意识

现行语文教材大多以单元整体来编排教学内容,每单元有相对独立的阅读主线和训练重点;一篇课文的教学也同样要从整体入手,听、说、读、写、思的训练也应和整篇课文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同时,我们的教学也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因此,教师要有教学整体意识。

如,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山村的早晨》《登上企鹅岛》《奇异的植物世界》《鸟儿的侦察报告》。看似各自文体不同,但仔细研读教材,我们就会发现整组教材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围绕一个意思从几个方面来写的。因此,可将本单元教材进行整合,提炼出 “文章是怎样从几个方面把一个意思写具体的”的阅读训练重点。(如下表所示)

这样,教学本组课文时,尽管文体不同,但依然是围绕“文章是怎样从几个方面把一层意思写具体的”这一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进行教学,做到清清楚楚一条线。

同样,一篇课文的教学,整体教学意识也尤为重要。在平时的听课调研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讲读课文时,通常是抓住文本的某个语段进行条分缕析,教学缺乏整体感,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零零碎碎的。这都是缺乏整体教学意识造成的。其实,不管是教材解读还是课堂教学,都讲究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有它清晰的脉络,一节课的教学也有它的一条主线,串连起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要有年段重点意识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与习作”“语文综合实践”等板块在各个年段的教学目标有所侧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年段重点意识。比如,同是古诗教学,基于不同年段的教学重点和学情,一年级的《登鹳雀楼》和五年级的《示儿》教学重点与教学方法肯定不一样。在朗读指导和理解诗意上,《登鹳雀楼》一课重在读准、读顺,借助插图让学生大致了解诗意后,读出上下两行诗句对仗工整的节奏感即可。教学《示儿》一诗,可在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他们研读感悟,对比诗人与普通人不同的临终遗言,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拓展补充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诗人在不同时期的诗作——《秋夜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书愤》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国恨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这样,抓住一个“悲”字,把短短28个字的七言诗读厚,让学生读懂诗人、读出情感,可谓是荡气回肠。这样的教学策略,显然是符合学情和学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巧用阅读期待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大都善于利用阅读期待,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达成教学目标,提高阅读品质。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语文S版六年级的《穷人》一课时,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首先,在复习本课词语中,让学生初尝“发现”的乐趣——三行词串,分别是描写环境、心理活动和人物品质的词语。其次,教师提问:“课文除了课题,通篇没有一个‘穷字,却处处让人感受到穷人生活的窘迫。你能找出课文中体现‘穷的细节描写吗?”让学生再获发现之喜悦。其三,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文本,发掘穷人身上的高贵品质——善良、关爱、勤劳、同情。对学生解读文本时忽略的地方,教师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如对孩子的描写。这样,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穷人虽是生活中的穷人,却是精神上的富人”的主旨,再由“意”及“言”,揣摩课文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其四,迁移运用,仿写句子。教师提供以下情境:“考试试卷发下来了,成绩很糟糕,你在家里等妈妈回来…… (忐忑不安);考试试卷发下来了,成绩很优秀,你走在回家的路上…… (乐不可支)”要求学生扩写句子时不能出现括号里的词语,但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却能让人分别感受到人物“忐忑不安” “乐不可支”的心情。最后,拓展延伸,名篇荐读。整节课,以“发现”贯穿始终,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觉醒了,更加喜欢读、喜欢写、喜欢学语文。可见,教学中,巧用阅读期待,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四、评价引领规范意识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尤其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学生回答問题或发言时的表达极不规范,说话无序、不完整、词不达意等现象屡见不鲜,而很多教师对此往往视而不见。这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严谨性和术语的专业性,因为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天生具有模仿性,教师的语言、思维是学生模仿的主要方面。其次,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表达做出相应的评价,使学生的表达更加规范。教师的评价不仅要丰富,还应有针对性,具备诊断和激励的功能。对课堂中学生表达不规范的地方,教师要及时纠正,以规范的语言去要求学生,体现出语言习得的过程,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语言。

总之,探寻基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策略,要求我们语文教师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思考,不仅要思考“教什么” “怎么教”,还要思考“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要把握好当前的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阅读期待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