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语文闲暇活动的策略探寻
2017-08-12牟春燕
牟春燕
[摘 要]低年级语文闲暇活动,是指如何合理利用、支配空闲的时间,获取语文信息,掌握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生的心理特点、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动手、表演、说话、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思考表达的习惯,理解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关键词]闲暇活动;低年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25-02
“闲暇”,《现代汉语大辞典》中解释为“空闲”。就小学生而言,是指除了课堂学习、正规活动以及满足自身生理需要所需的时间以外,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同学段的学生,受学习任务等因素的影响,闲暇时间或多或少。当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闲暇时间较为充裕。小学低年级语文闲暇活动,是指如何合理利用、支配空闲的时间,获取语文信息,掌握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活动。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闲暇活动呢?
一、个体式闲暇活动策略
所谓个体式闲暇活动,是以学生个体为单位,结合学习内容确定活动主题,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的活动。
(一)看看——“一周二观察”
学会观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开展观察活动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结合单元教学内容,每周设计1—2次观察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观察景、物、事等。观察的内容,一要根据单元的训练重点,二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三要分析学生的环境条件。为提高观察的效果,在布置观察任务时,要给学生提供观察的步骤,明确观察要求,使他们学会观察。
1.凭借性观察,即凭借课文内容的词、句、图等,对周边生活环境进行观察。这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通过观察,学生获取感性材料,丰富生活经验,提高对事物的认识。例如,学习“飞翔”一词,让学生观察小鸟、老鹰、飞机、风筝等在空中不同的活动方式,使他们明确“飞”与“飞翔”的不同点,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2.娱乐性观察,这是一种结合娱乐活动进行的观察活动。如,过生日、看演出、游公园、看电视等这些娱乐活动伴随着学生的童年,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之一。娱乐性观察,把娱乐提升了一个高度,要求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有目的地观察人、事、物的特征,有时则带有随机性。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安排,和家长进行配合。
3.随意性观察,即闲暇不经意的观察。包括动态观察和静态观察。动态观察,如妈妈做家务、天气变化、小动物活动……静态的观察,如花草树木及小玩意的形状、颜色等。这种观察对培养学生的无意注意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更好地观察、反馈,教师应注重观察结果的处理。
(1)合理运用观察卡。在观察前,发给学生观察卡,让学生根據观察卡上的要求,进行有重点的观察,然后用一两个句子或词语简单填写。观察卡一般包括观察的时间、地点、对象名称、观察结果和备注。“观察结果”要根据景、物、事等不同方面进行细化,制定出不同的观察卡。如,观察小动物的观察卡:
■
(2)及时反馈。每周一、周五两次晨间活动是反馈观察结果的时间。学生对自己的观察做介绍,在小组中交流、评议,选出优秀的观察卡,并给予激励性评价。
(二)想想——“一课一思考”
学会思考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探索精神的基础。根据学习内容,我们设计重点思考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了解事物。按思维的方式,分为以下几种思考的类型。
1.凭借性思考,即凭借教材内容及相关景、物、事件进行的思考。这是一种简单的联想性思考。如,学习《司马光砸缸》一文,让学生思考:“如果不砸缸,可以用哪些方法救人?司马光用的方法与你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让学生从事件的正反两个方面思考,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2.想象性思考,即由景、物、事件所引发的思考,要求展开一定的想象。这是一种发散性的思考。它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不同角度,由此及彼进行充分的联想。如,一个学生对小朋友为什么都爱滑滑梯展开思考。通过观察,他回家告诉妈妈:“小朋友爱玩滑滑梯,是因为玩的方法简单,可以坐着滑,也可以躺着滑,而且也挺刺激。滑滑梯像我们学过的‘个字,撇是滑板,捺是梯子,中间的竖是水泥柱。这根水泥柱是支撑滑梯用的,它一定要牢固,要不会塌下来,小朋友会摔伤的。”
3.创造性思考。这是一种求异性思维,要求学生思考闲暇时的所见,从创新角度去进行思考。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0”像什么,小雪花落到地上会变成什么等。这种活动能激活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的创新意识。
学生将思考的结果说给家长、老师、同伴听,或用画图,或用简单的日记等方法表达出来,以此进行反馈。
(三)做做——“一周一动手”
现代教育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动手能力的训练在学生智能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方面,课外的实践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容易使学生获得动手操作的机会。闲暇时,让学生进行动手活动,指导学生去做一做,不仅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而且能使学生积累感性经验,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创新意识。
1.做的类型有以下几种。一是模仿性做做,即凭借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进行模仿操作。生活中的一些家庭事务,如擦皮鞋、洗手帕、叠被子等,可以让学生模仿着做,使他们体验父母操持家务的艰辛,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二是随意性做做。闲暇时,学生依据个人爱好、特长进行操作。如,折纸、手影、玩泥巴等,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三是创造性做做。未来需要创造。闲暇时,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与想象利用果类(萝卜、西瓜皮、土豆、茄子……)进行制作。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热情,使他们创造能力得以展示。
2.展示成果,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作品展示、操作比赛等方式,教师能了解学生操作的认真程度和动手能力的强弱,也能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
二、家庭式闲暇活动内容与形式
家庭式闲暇活动,是以家庭为单位,结合学习、生活、娱乐等内容进行,由家庭成员一起完成的活动。
(一) 演演:“一周一展演”
演演,即指用表演的方法再现文本内容、电视内容或生活中所见的事的活动。表演,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角色认定,其内在机制是将主体对象化,又将对象主体化的心理置换过程。根据儿童喜欢表演的特点,在闲暇时,让学生把自己一周内从课文中学到的、生活中观察到的或亲手做过的事有选择地表演给父母家人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内在的自我表现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敢说敢为的胆量,增强合作意识,又能使学生在温馨的家庭活动中,外显的心路历程,真正掌握语言。
1.凭借性展演,即凭借课文内容及已做过的事再向父母进行展演。如,表情朗读、扮演角色及动手制作等。有声有色的表演把课文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还原为生活言行,易于学生理解感受,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才能。
2.发展性展演,即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如增加情节、穿插对白、想象等展示。如,学了课文后,学生把其内容展演出来,添加神态、动作、语言,或与父母同演等。这种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
3.创意性展演,即对周边生活、教材内容等进行再加工后所进行的展演。如,学了《两只小狮子》一文后,对课文的插图进行创新改画,想象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是怎么做的,再表演出来。
(二) 赛赛:“半月一比赛”
比赛活动能诱发学生强烈的好胜心理。利用闲暇时间,以家庭为单位,或进行趣味语文比赛,或进行手工制作比赛,或进行绘画着色比赛等。这种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既能丰富家庭生活,又能培养竞争意识,更为学生的说话写话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知识型比赛。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利用闲暇时与家长进行“查字典”“成语接龙”“背古诗”“消灭错别字”等活动。这种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有利于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2.智力型比赛。如,猜谜语、脑筋急转弯等这些活动不仅深受学生欢迎,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3.拓展型比赛,即对原材料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有新意的拓展延伸活动。如,编谜语、续说课文、以文绘画、以画说文等活动,学生兴趣盎然。这种活动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能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 说说:“一日一说话”
语文闲暇活动为低年级学生学会说话创造有良好的实践条件。它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中,主动地把每天所学、所见、所做,尽情地、清楚地、响亮地向家长进行倾吐,有利于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1.凭借性说话,即凭借课文内容插图及有关物进行说话的一种活动。这种说话活动有依据、有参考,学生玩得轻松。但应与背课文区别开来,要让学生把书中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如,学了《火车的故事》后,让学生利用闲暇时向父母介绍课文中几种桥的神奇之处。
2.叙述性说话,即对发生在周边的事、物以及景等进行清楚明白地叙述,并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感受。如,让学生说说放风筝时的情景。在反馈中,有个學生说:“活动开始了,老师一声令下,草坪上可炸开了锅。有的风筝飘飘悠悠乘风而起,喜得主人兴高采烈、前呼后叫;有的风筝与风筝缠在一起,急得主人手忙脚乱,互相埋怨。”
3.创造性说话。利用闲暇时举行“家庭辩论式”说话,如就某一事物发表感想,评点小动物等活动。这类活动的内容要贴近生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个体式闲暇活动和家庭式闲暇活动能合理利用、支配学生的空闲时间,能让学生获取语文信息、掌握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