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阅读素养的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2017-08-12裴晓娅
裴晓娅
[摘 要]略读课文教学是阅读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教略学丰”,以促进学生提取信息、推论信息、整合诠释、比较评估等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情视角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需要;要巧解“导语提示”,通过补足要素、挪移融合导语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要做到粗中求细,并架设拓展桥梁,让学生迁移运用方法,以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略读课文;阅读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16-03
“略读”是学生在取得精读的经验和方法后的一种自主阅读实践活动。沈大安老师认为,略读教学应掌握“粗略、应用、自主”三个方向,其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快速地阅读文本,获取信息,明白文本主题,获得不需要教而自主阅读的能力。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能力就是我们的学习力。布鲁姆的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将阅读能力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如何开展略读课文教学,使之不致“花落无痕”“雁过无声”,抑或“精耕细作”“掘地三尺”,体现略读课文教学的“教略学丰”,提高学生的提取信息、推断信息、整合诠释和比较评估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阅读素养呢?
一、成竹在胸,学生先行
画竹必得成竹于胸,意在笔先,方能振笔直遂。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认为“新世纪课程改革,就教师而言,须聚焦课堂教学质量;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情分析至关重要。”陈隆升博士在《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一书中提出,语文教师要依据“学生已经有所体验但仍感到有疑难”的内容组织学习活动和“使学生感到意外,引起他们好奇心”的内容展开教学,从而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因此,略读课文教学可“翻转课堂”——课下吸收,课上内化。让学生设计“预学单”并开展预习,这样能使学生对新学的略读文章有初步的感受和理解。而教师通过学生完成的“预学单”进行分析,能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笔者在教学《金钱的魔力》时,和学生一起设计了预学单(下图)。其中第一、二题面向全体学生,重在生字词及朗读的落实,课堂上这两方面的训练做简略处理。第三、四题是重难点,涉及信息提取、整合诠释、综合评估,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感知。课堂上,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语——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的方法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使学生内化概括的方法。“我的疑问处”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分析问题、解决疑惑。这样,学生的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得到检验和肯定,产生的问题得到教师的回应并解决,对学习者来说是备受鼓舞的。这样学习就有了内在驱动力,从原先的被动变成主动,真正地“翻转了课堂”。
二、挥毫泼墨,整体架构
(一)巧解“导语提示”,大胆取舍
略读课文前的“导语提示”一般既对上篇课文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又顺势提出本篇课文学习的重点内容及要求。“导语提示”常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引导。这些问题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探究,是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统领整节课教学或重要板块的学习。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先明确教学目标,简化环节,依据导语提示设计主要问题;再让学生依据精读课文习得的学法进行学习,从而架起阅读迁移的桥梁。
1.丰盈:补足要素。
略读课文的“导语提示”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交流阅读体会、赏读重点内容。这些内容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但不同的文体略有差异。因此,略读课文教学就可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结合“导语提示”确定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根据导语要求,如果文本中缺失哪一方面,设计时就要适当补充,使教学形成一个整体,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锤炼:挪移融合。
当然,并非所有的“导语”都能为己所用。有些“导语”过于理性,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则涉及面过大无法展开探究;有些“导语”不适用于课堂教学顺序,需要整合梳理或改造。这些都需要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调整、补充。
(二)妙用“阅读单”,削“足”适“履”
沈大安老师认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学生的整体阅读,略读课文教学应注重方法的迁移与运用,从整体入手设计简练而科学的“思考与练习题”,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提升阅读水平。指向阅读素养的略读课文“阅读单”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1.质疑问难,梳理整合。
在学生初读略读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阅读任务寻找疑点,再根据疑点整合问题,并以此作为贯穿整个教学始终的核心问题。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鲨鱼》(课外阅读)时,课前布置了让学生提问的阅读任务。课上,他先告诉学生:“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然后,他选择了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在PPT中呈现。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学会了辨别什么是“大疑”,什么是有语文价值的问题。同时,教师留足了时间让学生修改问题、调整问题,使他们清楚问题的价值。最后,教师呈现了事先统计好的“提问排行榜”,将最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列出来:“为什么这位父亲要放这一炮,不怕伤到他的孩子吗?如果炮手不放这一炮,结局会怎样?炮手有没有别的选择?……”这样,引出课堂重点交流的板块,让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探究,深入学习。
2.分析概括,整体贯穿。
概括能力是中高年级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一文时,可以先指导学生利用在精读课文《夜莺的歌声》中学到的拟小标题的方法来概括文本各部分的内容;再让他们进行对照修改,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如,学习《大自然的启示》中的《“打扫”森林》一文,可先让学生运用“学习单”设计阅读任务,找到相关语句;再说说文中动植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画一画生物链。在这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教会了学生整体探究课文的方法。
3.比照探究,学法迁移。
目前,群文教学方兴未艾。在群文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比照探究,能实现阅读技能的迁移运用并巩固,提升他们的阅读力,从而获得阅读感悟。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是描写动物单元,选编了四篇课文。老舍写的《猫》和《母鸡》,在写法上不尽相同、各有特点;丰子恺的《白鹅》与叶·诺索夫的《白公鹅》,同是写鹅,却姿态各异,大相径庭。其中,《白公鹅》和《母鸡》是略读课文。像这样的略读课文,教学时就可根据主题阅读的理念设计阅读任务,以精读课文为切入点,学习实践阅读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目的。
4.品读感悟,自主阅读。
略读课文其实是学生自主阅读的载体,是阅读技能的演练场。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圈画批注、快速浏览、互助合作等,不断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阅读新闻通讯类的文章,不仅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和文章的大概意思,关注文中出现的故事情节、重要人物和环境描写,还可以适当地做些摘要和批注,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可设计以下阅读任务:找出国际救援队队员开展救援行动和工作环境的句子,想象他们工作的情形,用合适的词语在句子边批注,然后汇总到下面的空格中:
这样,教学时就可聚焦这个核心任务展开学习。
三、轻笔细描,精略有致
略读课文教学应从内容分析向语言积累与运用转变,要在内容理解上求“略”,语言实践上求“丰”。同时,由于略读课文中不少的文章文质兼美,体裁、结构、表达等各具特色,因此,要求教师精心挖掘“精读”“细读”的学习点,引导学生在精华之处细嚼慢咽,内化阅读方法。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香港,璀璨的明珠》一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从香港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等方面具体介绍了香港的繁华和美丽。文章具有中心句“导航”与首尾呼应的特点,并且每个概括性句子都能提炼出一个中心词,分别是“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和“灯的海洋”。只有引导学生一步步把长文读短,从段读到句,从句读到词,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读懂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因此,本课的学习便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完成阅读任务:“思考课文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香港,从段落中提取一个词填入相应的方框内。”(下图)
这样,学生不仅要提取信息,还要将这些“中心词”根据内容进行排列,理清课文的结构;既要读懂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些词语把香港的某一方面写具体,也要读懂词语背后的意思。这样的阅读过程就是摘要和连结的过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再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全神贯注》一文,在语言表达形式上独具特色,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细致传神,是读写结合的契合点。教学中,笔者将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进行教学,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罗丹修改塑像的句子,圈出关键词思考:“课文通过哪些描写来表现罗丹的全神贯注?”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理解描写茨威格感受的句子:“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这样,让学生感受到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提升学生比较评价的能力。最后,再引导学生对这一自然段中两句只描写茨威格看到的,没有写他想象的话进行补充。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全神贯注”的内涵,而且迁移运用了人物描写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依据文本结构、语言特点等找出略读课文“精”教“精”学内容的切入点,才能使学生跳出文本,具有更灵动的思想和更丰富的表达。
四、画龙点睛,阅读延伸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课文是阅读方法的巩固和运用。只有通过略读课文的教学,进行阅读能力的迁移,学生才能抵达独立阅读的彼岸。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学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以一文带群文,从读懂一篇课文发展到读懂整本书,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一文,由两篇不同表达方式的短文构成,其中《“打扫”森林》以说故事、讲道理的形式呈现,《人类的老师》则以摆事实、举例子的方式介绍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在课堂教学的结尾,笔者让学生比较这两种形式,并说说更喜欢哪一种表达、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分享他们的观点。这样,在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中产生了思想的碰撞,启迪了学生的心灵,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此时,笔者再推荐学生阅读《奇异的仿生学》《大自然的启示》(丛书)和《十万个为什么》等。这样,便架起了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
如果说精读课文像数学课的例题,那么略读课文就像习题;如果精读课文的教学是精致细腻的工笔画,那么略读课文教学就是粗线勾勒的写意画,却又“粗”中有“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总而言之,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做到精略有致,才能相得益彰,使学生在略读中得“法”,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滋养他们的阅读生命。
[ 参 考 文 献 ]
[1] 陈隆升.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3.
[2]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 汪潮.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責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