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争创“七个高原一流”县级公安机关

2017-08-12王建林青海省德令哈市副市长公安局长

现代世界警察 2017年8期
关键词:海西州全州公安

文/王建林(青海省德令哈市副市长、公安局长)

争创“七个高原一流”县级公安机关

文/王建林(青海省德令哈市副市长、公安局长)

王建林(摄影/王建武)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西藏、新疆、甘肃三省区交界位置,是青海省维稳处突的“西大门”,海西州德令哈市是海西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科技、文化、教育中心,也是海西州东部经济区中心。德令哈市公安局现实有民警146人,平均年龄为29.8岁。

历年来,我局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全国严打整治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全省严打整治先进集体”“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创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青海省公安系统执法示范单位”。近年来,全局共有106个集体和270名民警先后立功受奖。队伍中涌现出了一名“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两名“任长霞式公安局长”;两名“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三名“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六个派出所分别被评为“全省十佳派出所”、省级、州级“人民满意派出所”;2016年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单位”“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范集体”“全市民族团结先进集体”;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在全省人民满意度调查中名列前茅,连续三年在全州执法质量考核中获得第一名的成绩;2017年,再次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代表时的谆谆教诲至今萦绕心间,特别是总书记对公安工作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十六字”总要求更是新形势下加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推进国家长治久安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指南。作为“全国优秀公安局”的荣誉集体,我们将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践于行动、推动工作,进一步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战斗力。

围绕中心、坚定履职不断提升公安工作水平

2016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公安机关的正确指导下,我局新老党委班子共同努力,在全市财政拮据的情况下,多方奔走,争取党委政府对公安工作的支持,各项工作突飞猛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178万元建成占地52亩、建筑面积近一万平方米的公安业务技术用房,建成指挥中心、案件管理中心、执法办案中心、刑事技术中心,新的公安业务用房设备齐全、功能先进,在全州处于领先优势;投资2053万元对德令哈市看守所进行了改扩建。二是加强视频监控设施建设。总投资2226万元建成“德令哈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和“全省藏区平安城市视频监控一期项目”,共设置监控点位249个,架设372台高清摄像头、六个治安卡口、四个电子警察、五套单兵图像传输,形成了覆盖城区主要街道、人行道、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控网络,在全省走在了前列。三是突出公安打击主业。2016年以来,成功破获了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案件,严厉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同时,针对金融诈骗、涉税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等经济类犯罪,不断加大打击力度,有力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针对新型网络案件,成功破获了全州首例网上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件和“8·26”全州首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该案受到公安部通报表扬。

突破难点、狠抓重点着力争创“七个高原一流”

按照海西州公安局在年初确立的将海西州打造为青藏高原最具安全感的自治州的要求,我局提出了争创“七个高原一流”的工作目标。

一是投资20万元在全州率先建成了“案件管理中心”,安装了“案件网上巡查系统”,实现对受立案、执法流程、执法环节和执法结果的即时性、全程化监督管理,正在争创“高原一流的案件管理中心”。

二是年内争取资金3500余万元,正在建设“平安乡镇视频监控系统”和“德令哈市农村、牧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项目”,即将建成全面覆盖市区、乡镇的无盲区视频监控系统。同时,引进了“以萨神眼大数据系统”“人脸识别系统”,还将引进“合成指挥作战”相关技术,正在着力争创“高原一流的指挥中心”。

三是加大对执法办案中心硬件、软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争取率先建成集网络化、规范化、实用化、人性化、现代化于一体的“高原一流执法办案中心”。

四是以申报“全国一级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为契机,投资98万元购入立体足迹采集仪、生物物证发现仪、便携式X光机等先进设备,力争刑事科学技术对案件侦破起到关键作用,进而争创“高原一流的刑事技术中心”。

五是累计投入资金156万元,建成了“微信朋友圈舆情监控系统”“网吧管理分中心”和“互联网监控中心”,有力地提升了电子数据勘验、网络舆情处置水平,正在争创“高原一流的网络安全监管中心”。

六是投资688万元建设的行政拘留所项目正在建设当中,逐步完善在押人员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机制,建立“5+2”收押体检医务模式,推进“教育感化深挖犯罪”工作,建设社区矫正、监外执行人员警示教育基地,着力争创“高原一流的看守所和行政拘留所”。

七是按照构建智慧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要求,在人、财、物各方面向巡警力量倾斜,经多方争取,现巡警大队民警15人,辅警38人,警力达53人;筹措装备经费386万元,在原有六辆巡逻车的基础上,购置一辆先进的“反恐突击救援车”、两辆“防暴巡逻车”和执法执勤装备;深入开展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工作,街面武警、特警、巡警达每天八车29人,构筑起了点、线、面相结合,全天候、全覆盖、多区域的打防管控体系,全市接警量较去年同期下降23.5%,正在争创“高原一流的巡警大队”。

履职尽责、严厉打击,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在社会大开放、经济大发展、人员大流动的形势下,影响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不断出现,社会治安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和反复性不容低估。因此,我局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使命,主动出击,积极作为,深入开展打击防范工作,持续加大摸排管控力度;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始终把严打整治作为主业,积极探索建立新的作战体系,深入开展“打击盗抢骗”“缉枪治爆”“打黑除恶”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侵财类案件。同时,持续深化“平安细胞”创建活动,完善“五张防控网”(社会面治安防控网、重点行业和重点人员治安防控网、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治安防控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防控网、信息网络防控网)体系,健全完善智慧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把握机遇,迎难而上,培育新的亮点品牌

一是落实从优待警各项措施的指示和省公安厅“爱警暖警”十项措施要求,狠抓“五小工程”建设。今年以来累计投资60余万元对民警食堂、心理减压室、阅览室、健身房、民警风采展示厅进行了改造升级,对办公院落进行了绿化;投资400万元正在对两个派出所进行扩建,投资252万元对三个牧区派出所与森林派出所进行合建;投资十万元充实民警大病救助基金;同时,高度重视涉及民警切身利益的职级待遇问题,自2016年9月以来,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争取,累计提高民警职级待遇16人,极大地鼓舞了民警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牢牢把握全州信息化建设形势大好的有利局面,蹄疾步稳地推进“平安乡镇视频监控”项目和“农村牧区视频监控联网应用项目”,在提高“天网”工程覆盖率的同时,逐步整合社会信息资源、整合视频监控资源,深化监控设施应用,以信息化、数据化支撑合成化作战体系的构建。三是进一步深化公安改革。按照精简机关、充实基层的要求,整合警力资源,探索尝试“大部制”改革,合并职能重叠的部门,实现警力向打击主业倾斜的目的;准确把握“放、管、服”的改革要求,持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简化办事流程;通过初步建成的“互联网民生服务平台”“微信民生服务平台”,尝试“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的应用,形成键对键的“指尖”便民服务模式,力争推出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亮点品牌。四是坚持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笔杆子”,充分利用我局现已初具规模的微信公众平台和全州首个“警务直播间”电视传媒平台,协调报纸、网络等媒体做好公安宣传工作,更好地展现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提升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赢得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五是在现有一个一级派出所的基础上,力争每年完成一个派出所的晋级工作,并围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活动,努力打造出一个亮点鲜明的高原多民族农牧区派出所。六是本着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的态度,现已在全州率先实现了“110”接处警平台与政府“12345”服务热线的初步对接工作,减轻了基层接警负担。七是进一步加大毒品犯罪打击力度,由州、市禁毒委争取、筹集专项资金50万元,正在海西州高级中学建设近200平方米的“青少年预防毒品警示教育基地”试点工程。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9”会议重要讲话精神,以“十六字”总要求为引领,推动德令哈市公安事业的发展进步,带领全市民警投身于“绿色、美丽、清正、和谐”的现代化柴达木新城建设之中,打造一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公正执法、纪律严明”的柴达木瀚海公安铁军。

猜你喜欢

海西州全州公安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泸西县总工会:全州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会议在泸西召开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监控系统在高速公路公安卡口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