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时期“男女社交公开”论争的背景因素分析
2017-08-11贾卓娅
摘 要:封建社会以来,传统伦理纲常名教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占主导地位,女子社会地位低下,她们的社会交往权利被无情剥夺。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对传统封建礼教进行严厉批判,传播西方民主理论,女性人格意识觉醒,女性主义思潮掀起,这一时期围绕“男女社交公开”问题开始了一场思想论争。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男女社交;女性主义
作者简介:贾卓娅(1993-),女,汉族,山西临汾人,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以内蒙古地方党史为研究方向。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1
一、经济环境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和控制,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传统经济结构日趋解体,中国社会发展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提出“中體西用”,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创办了近代民用企业和军用企业,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近代一批实业家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和主张,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近代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救国救民的运动。先进知识分子和近代工人阶级以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在中国组织并爆发了思想文化层面的斗争——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封建文化和伦理道德,宣传西方先进文化。而“男女严防”等观念作为封建伦理纲常的产物,自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批判对象和论战的焦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虽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但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二、政治背景
近代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导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深陷民族危机之中。为了挽救国家命运和争取民族独立,各阶级不断探索且开始寻求救国救民和御敌之术。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主张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但对封建势力仍存有幻想,最终导致革命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废除封建帝制,实行三民主义,但由于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革命果实被袁世凯剥夺。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恢复帝制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随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他们开始反对孔教纲常,主张在思想文化层面开展一场洗礼——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以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以改造国人的封建意识形态为基础,对传统封建伦理道德提出挑战。“男女社交不公开”作为封建伦理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新文化运动则首先在这一领域掀起波澜。
三、思想来源
(一)西方女性主义学说的传播
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实施政治控制和经济侵略的同时,西方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民主、平等思想和女性主义学说渐渐渗入到进步开明知识分子群体之中。20世纪初西方女性主义学说传入中国,为中国近代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支持。例如:1902年斯宾塞的《女权篇》介绍至中国;1903年约翰·弥勒的《女人压制论》被翻译传入中国。[1]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民主理论和女性主义学说传播更为广泛。例如:哲父转译了英国人Edward Capenter的《自由社会的男女关系》一书;陈独秀翻译了法国Max O' rell的《Thoughts on Women》等。[2]西方女性主义学说以自由、平等、理性为基础认识男女两性社会,批判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主张女性应享有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交等方面的权利。西方女性主义学说的传播,唤醒了中国长久沉睡的女性意识,鼓舞了中国近代受封建伦理道德压迫和束缚的女性,在意识形态领域为近代女性提供支持和激励。
(二)封建纲常名教的危害
封建社会以男权意识占主导,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生活上,抛头露面的永远只是男性,而女性由于社会地位低下,她们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和驯服工具,其专属职能是相夫教子,因此对男性产生严重依赖性。传统封建礼教从道德和法律上将男女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束缚在一定领域中,为了维护封建道德秩序,对男女社会交往严格限制,出现了“男女授受不亲”、“男女严防”和“男女有别”的意识形态观念。在这种封建教条的长期束缚下,社会交际范围仅限于男性之间,女性与男性正常交际的权利被无情剥夺,她们的生活空间受到限制,心理受到严重的摧残和打击。例如沈求己在《现代女子急宜革除的旧习》中写道:“偶然在门口站站,也要遮遮掩掩,探出退进,一见了人,便好似见了老虎一样,往里直逃”。[3]可见近代中国女性在社交领域的空白化,家庭成为她们不可挣脱的牢笼。
封建社会以来,男权意识占主导,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在传统纲常礼教的灌输与束缚下,社会一直固守“男女授受不亲”、“男女严防”等封建教条。随着西方民主理论的传播和近代女性主义的兴起,这一局面才渐渐被打破。“男女社交公开”是新文化运动开展过程中争论的焦点之一,男女社交公开有利于打破封建伦理道德,促进女性人格意识的觉醒和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且对于推动近代社会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邵自玲.民国女子社交生活与女性意识研究以都市女性为主体[D].广西师范大学,2006.
[2]邵自玲.略伦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男女社交.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11).
[3]沈求己.现代女子急宜革除的恶习[J].解放画报,1920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