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新五字诀
2017-08-11仵晓平
在中学阶段的各类语文考试中,文言文翻译题是大多数学生失分较为严重的一道题,很多学生总是望而生畏,做题都是听天由命。
其实,每次考查的都是浅易文言文,要翻译的文句一般都不太长。只是因为文言文语言太精炼,个别语句不符合现在的语言习惯,才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只是一种特殊的汉语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文段不是死板的文字,一般都有鲜活的人物、动人的故事、优美的景色、做人的道理。需要翻译的文句都是在结构、内容、语言、情感等方面尤为突出的句子,掌握了翻译方法,不但能做好翻译题,还能从根本上解决文言文的教学问题,完成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翻译。
1.读。
“书读百遍”是平时文言文学习应有的态度,养成习惯,形成语感,确实能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可是,试卷上的都是第一次接触的文言文,时间紧,压力大,读三遍的可能性都很小,遇到难理解的地方,掌握一些读的方法有时候能起到关键作用。一是认准字形,读准字音。文言文里有一些现在不常用的字,应避免把形近字的读音当作正音。如“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2016年新课标Ⅱ卷)中的“啖”而不读“谈”,“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2016年北京卷)中的“畋”不读“攸”。二是要辨明多音多义词的词性、词义,读准字音。现代汉语中多音多义字很多,文言文中也有一些多音多义字,这就要求学生辨明这个字的词性和词义,确定读音。比如“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2016年新课标Ⅰ卷)“处”读chǔ而不读chù;“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2016年新课标Ⅱ卷),“间”读jiān不读jiàn,“胜”读shēng不读shèng;三是要正确断句。长一点的句子,往往在表达一个完整概念或意思的地方,有一个小的停顿,这个停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对句意的理解。如2016年新课标Ⅰ卷中有“是不虔君命也”这句话,意思是“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正确的停顿为“是/不虔君命也”;2016年天津卷“宗质起揖之坐”,应停顿成“宗质起/揖之坐”。
2.找。
要翻译的句子,从原文中摘录出来的,就脱离了语言环境。首先要找出该句的主语和宾语,弄明白它说的人和事。如2016年新课标Ⅰ卷“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应该添加的主语和宾语有“(人主)锡宴(汝)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汝)必使(人主)亲临,(汝)处之安乎?”;2016年上海卷“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添加主语和宾语后为“(羊祜)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羊祜)辄饮(之)以醇酒,使(之)不得言”。其次要找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成分。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一般不用深入理解和翻译,把它们找出来,就会使句子的特点和考查重点突出。如2016年新课标Ⅱ卷“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去掉名词后,只有“见”“啖”“示”“进之于”几个知识点。再如2016年天津卷“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部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去掉名词后重点关注的只有“若……异也……谓之……通于……乎”。这时候再翻译,就容易多了。
3.释。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大原则是直译,讲究字字落实。这一步要有耐心,更要细心,重点落实的字词是上一个环节剩下的字词。可以再去掉几个虚词,需要重点理解的内容就凸显出来了,这些地方也往往是赋分点。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翻译一般就是用现在的合适的双音节词替换句中的单音节词。难点是从诸多的双音节词中找到语义和语法都较为适合的一个词,要注意词性与词义。比如“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这句话中的“虔”“疾”“臨”“安”的词义与词性的落实。
4.连。
就是把对照原句解释出来的一个个词语,按照现代的语言习惯,连接成结构完整、语义明确、语气顺畅的一句话。这个环节要特别注意文言句式,尤其是倒装的句子;如果是复句,注意添加句子之间的关联词语;联系上下文,注意叙述的角度和人称;要体现出来一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注意文句的语气,反问和感叹要正确使用标点。
5.誊。
先把译文在稿纸上写好样稿,然后再比对原文,尽量做到字字有着落,词词有照应,务必做到词达意足,文从字顺。可以试着把译文还原成让翻译的文句,如果有不吻合的地方,加以适当修正,没有问题后再往答案纸上誊写。书写的时候要字体大小适中,间距疏密合宜,卷面整洁。
以上是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一点心得,拿来和大家分享。文言文翻译能力的提高,是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的突出表现。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培养起来,这就为他们打开了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实现文言文教学的初心。
(仵晓平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第一中学 27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