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魏平城时期作家高允著述之特色

2017-08-11王春燕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3期

摘 要:北魏前期文学延续了十六国及两汉文学的创作特色,总体上以典正质朴为主,多表、奏议、政论之文。高允的创作亦如此。殷孟伦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中曾评价高允的作文为:“洪量似文饶,风节似汲长儒。”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

关键词:高允;著述;文学特色

作者简介:王春燕(1994.2-),女,汉,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01

一、主题上:歌功颂徳、政教美刺

北魏是由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在马背上打来的天下,所以天下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当时的汉族士人处于一个尴尬局面,即被利用又打压的局势。在“国史案”时,又有许多汉族士人被杀,于是这些作家的文章中难免刻意避免敏感的政治话题,而多歌颂帝王或称赞朋友之词,再说他们的文章也多应诏之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而高允身为汉族士人之一,纵使荣宠四世,但他的著述中仍然歌功颂德占据多数,无论诗赋。对于自身的情感的流露几乎不可见。北魏初期作文延续了汉儒的“诗教”说,所以文章中不免重视美刺教化。这在高允的文章中都可以清晰地看出,他也曾说过“颂者美盛德之形容”。所以他的颂几乎全是歌功颂德之类。如上面所分析的《北伐颂》、《鹿苑赋》都是歌颂帝王的典范之作。而《答宗钦十三章》和《征士颂》则有称赞朋友之意。他也认为文章是为政治所服务,这也是极力继承儒家思想。所遗失的《代都赋》据《魏书》记载是高允规讽之作,当时尚书竇瑾因犯事被诛杀,他的母亲被高允收留六年之余,高允后上书规劝帝王应有同情之心。

二、风格上:刚健质朴、典正疏拙

北魏初期的文学不同于后期以及南朝文学那般细腻,偏向抒情的倾向,多章表奏议,所以形成了典正质朴又有些粗略、笨拙的文风。据《北史·文苑传》载:“当时之士,有许谦、崔宏、崔子浩、高允、高闾、游雅等,先后之间,声实俱茂,词义典正,有永嘉之遗烈焉。”由这段文字可看出当时文学的总体风格,这也是高允创作所坚持的风格。至于典正疏拙则是高允的文章典雅而正规,但又透露出模仿稚嫩之态。影响一个作家文风的原因有多种,比如社会文化、政治局势、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但最直接的则是作家自身的心态情绪。在北魏初期那种压抑的氛围之下,士人们只能创造歌功颂德的书表,因此他们的文风也就缺少了柔美之感。如高允的《罗敷行》则完全可以看出模仿痕迹,并且显得也稚嫩拙劣。但他的作品中那种慷慨激昂、刚健质朴的风格还是值得后人去借鉴。

三、感情上:平淡寡味、内敛谨慎

北魏作家们在创作感情上表现得平淡寡味,与他们受政治影响下那种封闭、内敛的心态有关,只因为他们是汉族士人,所以生活的小心翼翼。据《魏书》记载,曾经因“国史案”,大批文人被诛,高允因此二十年不为文,这也对文坛是一大损失。高允的文章不露声色也源于他自身淡泊名利、沉着冷静的处事。允的文章中常常写别的东西,而将自己的感情隐藏起来,不愿表露。如著名的《征士颂》,他在全篇对与他当时一起被征之人的品性写得清清楚楚,而将自己的那种凄凉之情压得异常之深。仅在文章中写到:“中心九摧,挥毫颂德,漼尔增哀。”这类的感情抒发之词。正因为高允在文章中将自己的感情隐藏,所以才使得文章读起来平淡寡味,也能从中了解到他的内敛的心态。

四、语言上:直白浅显、通俗易懂

高允的文章虽然各种文体兼备,但是这不影响阅读,因为他的语言浅显易懂,没有拗句拗词。这与北魏初期作家们不太重视声律、艺术特征等方面有颇大关系。他们的文风继承了十六国、两汉时期,重视作品的实用性,所以文章就写的通俗,能供人一眼看出所写之意。如他的劝谏之文以及某些颂词都具有这种特点。如《谏皇太子营立田园》一文中:“天地无私,故能覆载;王者无私,故能包养。昔之明王,以至公宰物,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示天下以无私,训天下以至俭。故美声盈溢,千载不衰。”这一段话是给太子指出天地是无私的,没有什么生僻拗口之词,一目了然。再如《征士颂并序》中将和他一起被征的人的姓名籍贯一一列出,没有一点晦涩之处。而至于所谓的声律、修辞方面的运用,则是少之又少。这时他们崇尚的就是所谓的质朴浅显。

五、句式上:四言为主、模儒宗经

高允的作品在句式上基本以四言为主,格式整齐,这都与他崇尚儒家经典脱不了干系。如他的文章《答宗钦书》、《北伐颂》都是以严格的四言句一写到底。他还在文中大量引用儒家经典,比如仁、礼、教化等众多儒家观念。他的著作不仅单句引用,更有完全沿袭模拟经典的作品也比比皆是。北魏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天下,它要真正走上正统地位,就必须通过儒家的礼教文化达到目的。因此北魏前期的作家就承担起这一大任务,他们的作品中不时地会出现有关儒家经典地观念。如他的《征士颂》,总共二百四十六句,出自于《诗经》的有:“绸缪典诰”、“翰飞紫冥”、“如渴如饥”、“所谓伊人”等词语;而源于《论语》的则有:“与朋以信”、“莫耻于下”、“发愤忘餐”、“思贤乐古”等耳熟能详的经典;源于《周易》的有“初九而潜”、“蹈方履正”等词。其中还有来源于《尚书》、《孟子》等经典的句子。他的《答宗钦书》都引用了经典。这一切都源自高允尊经以及维护儒家经典,他从小的家教感染了他对儒家文化以及古代经典的热爱、遵循,在他的文章中他也大胆地去写。他还曾经劝谏文成帝应该恢复礼教来进行国家统治,可见他的“宗经”思想。

高允是北魏初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在文学凋零的那个时代,高允的著述虽然显得质朴无华,但作品与生活紧密相连,并且贴近时局,形象地反映了北魏前期文学的现状,他也对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学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在著述中所体现的一系列艺术特色,正印证了他自身的个性与性情,这对我们后世研究高允提供了巨大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