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度市:打造脱贫攻坚“可持续模式”

2017-08-11王尽舜孙剑磊聂晓

中国扶贫 2017年15期
关键词:平度市草莓村庄

王尽舜 孙剑磊 聂晓

平度市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总面积3176平方公里,人口138.7万,辖12个镇、5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791个村庄。受历史、区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平度市贫困人口较多,经济基础、人均财力等仍比较薄弱。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8926户、23838人,脱贫任务占青岛市的60%。

平度市在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21个贫弱村庄顺利摘帽基础上,大胆创新、深化措施,探索出贫困户幸福提升工程、“农创体”项目建设工程、美丽乡村融合工程等脱贫攻坚“可持续模式”,走出一条彰显特色、可持续提升致富的扶贫之路。

致富动力可持续:户脱贫“个性定制”

在平度市省定贫困村白沙河街道东李戈庄村,贫困户王春丽正在草莓大棚里忙活着,以前她是贫困户,如今两个草莓大棚让她华丽变身。

今年48岁的王春丽,丈夫10年前因病去世后,儿子就读于莱州职高。2016年初政府把她列为精准扶贫对象。平度市扶贫办帮她找到种草莓大棚的脱贫路子,并邀请专家服务队来“田间学校”免费授课和培训。王春丽用扶贫资金搭起草莓大棚,一年就获利12万元。

村支部书记刘进福说,村里有草莓种植基础,特色产业扶贫路子是贴合实际的,如今村里8户贫困户靠种植草莓不仅顺利脱贫,收入更翻了好几番。

王春梅的草莓 “致富棚”是贫困群众产业扶持受益的一个缩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鱼再多,也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无法拔穷根,平度市依靠强有力的、可持续的产业带动,依托18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探索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模式,对接市场潮流,推进现代产业化进程,全市扶持特色种、养产业发展的占57.6%,为3443户贫困户审核拨付产业扶持资金1721.5万元。

“咱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计件工资,而且不耽误地里的农活,每月能挣3000多块钱。”在白沙河街道任家河岔村的恒新基电子有限公司平度分厂加工车间里,刘美芳正忙着组装包装一根根电线器件。年近五旬的她独自抚养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除种地外无其他经济来源导致贫困。经研究,村委班子决定用村委大院50多间闲置房屋引进的“扶贫工厂”,帮刘美芳有了这份持续性收入。“‘扶贫工厂给经济薄弱村带来每年2.6万元租赁费收入,还解决了200多村民的就业问题,工人的吃饭开销也增加了村里贫困户的蔬菜、馒头加工等收入。”村支部书记任德武介绍。

为使刘美芳这样的贫困户足不出村实现就业增收,平度市将草制工艺品、假眼睫毛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部分工序转移到村,各镇、村利用闲置土地、房屋或村级活动场所建立“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和“扶贫驿站”260余个,在村办合作社、种苗公司及各项公共建设工程中优先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的贫困群众安排保洁清理、治安巡逻、护林防火、道路养护等公益岗位,让贫困户看得到收入、摸得到脱贫 “大门”。

“通过技术培训,促进贫困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对贫困人口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 “转、扶、保、救”四措并举推进转移就业,加快贫困群众奔小康的步伐。全市共扶持539户、1552人实现就业。”市政协副主席、市扶贫办主任唐云莉说。

“精准”二字意义重大,平度市针对贫困户缺技术、缺水、因病、因残等11种不同致贫原因,采取产业扶持、转移就业、低保兜底、爱心企业认领等不同举措,多渠道增加收入。同时针对大部分因病致贫的现状,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商业医疗保险,减少贫困群众的刚性支出,为贫困群众实施收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医疗普惠、幸福安居,“量体裁衣”、“一户多策”、 个性定制“脱贫菜单”一步步提升贫困群众的资金收入。

脱贫机制可持续:

扶贫“农创体”建设工程

2016-2018年,山东省定贫困村每村每年40万元、三年120万元,青岛市定经济薄弱村每村每年30万元、三年90万元,一次性拨付到位。面对贫困户思想保守、眼界狭窄、信息闭塞,干事创业的办法不多的实际,贫困(经济薄弱)村扶贫项目单一、集体经济薄弱、思路不清等问题,如何帮助贫困群众和贫弱村将扶贫资金有效规范使用,发挥最大效益?项目整合建设给出这样的“答案”。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借助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的东风,山东省平度市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广大农民创新创业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也让更多农民加入到创新创业的行列中。极推进农民创新创业工作,推动农民创新创业载体(以下简称“农创体”)建设,是平度市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确定的重点特色改革事项之一。

平度市以扶贫“农创体”为载体,积极打造“农创平度”品牌,依托现有各类特色农产品集中区,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创业创新园区。通过农创帮贫困村、农创带贫困户等形式,帮助贫困(经济薄弱)村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光伏发电等项目。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脱贫减贫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发展可持续的脱贫产业,更需要可持续体制机制保证,否则脱贫减贫难以为继。全市投资2.39亿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89个,整合56个村财政扶持资金建设8个扶贫农创体,严格项目建设程序和质量,细化工程标准,明确工程流程,组建由18名专家组成的项目评审复验委员会,对所有扶贫项目进行规划论证、风险评估、全程把关,确保实施项目科学规范。

去年四月份,青岛和冠葡萄专业合作社与石家庄、东埠、大罗家、东三甲4个经济薄弱村签订结对共建合作协议,结对共建葡萄产业基地具体的收益方式为“负盈不负亏”,而且当年即收益:4个经济薄弱村分别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0万元,购买处于盛果期、占地15亩的春暖式葡萄大棚15个,整体托管给和冠葡萄专业合作社经营,统一选种栽培、科学管理、对外销售,每个村當年固定净收益可达5万元左右。

蓼兰镇杨家顶子村扶贫创业园将周边12个村庄的50个贫困户全部纳入扶贫范围,成为科技兴农与农业扶贫的典范。按照“政府引导、资金统筹、合作社带动、村户参与”的运作方式有效带动3个贫弱村摘帽和周边50个贫困户、138名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每年可实现利润100万元以上。

平度市围绕大泽山葡萄、平度大花生、蟠桃大姜等18个地标农产品,促进农业向农村产业融合升级,增强农创基础,共有崔家集蔬菜扶贫农创体、蓼兰镇杨家顶子扶贫创业园、泽山农创体、马家沟芹菜农创体等8个扶贫农创体。当年带动16个贫弱村庄摘帽,吸纳400余名困难群众入园从业脱贫,将农民创新创业建立在前景广阔的优势产业上,壮大60多家专业合作社,把2925名贫困群众吸纳到产业化脱贫链上,农民脱贫致富“小康梦”正在逐步实现。

融合提升可持续:

补齐贫困村基础设施短板

针对多数贫弱村庄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的短板,平度市将贫弱村庄与美丽乡村、特色村、旅游村建设深度融合,整合涉农资金,2017年将剩余188个贫弱村庄全部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畴,同步规划、同步實施、合力攻坚,将所有贫弱村庄脱贫摘帽建成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

干净、整洁、路畅、村绿。行走在云山镇赵家庄村孝和街,“百事孝为先、诸事和为贵” “崇德尚文、孝美平度”等一行行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幢幢新房在干净的沥青路衬托下亮丽如画。你很难相信,这里曾是村集体经济无收入的省贫困村。

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派驻云山镇赵家庄村第一书记方海涛介绍:“孝和街是村里主干道。打造孝和街,扶贫先扶志,举办“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塑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和谐浓郁的文化氛围,提高村民幸福感。”

如果以木桶理论来衡量民生幸福,木桶装水量不是取决于木板平均值,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农民如果医疗、卫生、服务得不到满足,幸福指数很难达标。在第一书记的积极协调下,赵家庄村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樱桃、草莓等果品运输及村民出行问题,多方筹措资金新添健身器材及33盏太阳能路灯,村级文化小广场建设有模有样。从此村里晚上再也不是漆黑一片,打篮球、打乒乓球、在健身器材区锻炼,各得其乐,唱流行歌曲、做健身操,各展所长。

赵家庄村村支部书记陈云宝表示:“下一步将依托云山镇打造省级乡村旅游镇的契机,发展建设樱桃、草莓等现代农业精品采摘园,努力打造现代农业、休闲农业旅游村。”

除赵家庄村外,平度市的各个村庄也都立足特色打造示范区。古岘镇二里村依托传统古村落的修复改造,发展旅游业和特色美食;旧店镇东石桥村以红色文化为背景、打造绿色生态家园;旧店镇九里夼村以青山绿水为基,发展乡村休闲游。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脱贫攻坚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核心是富民强村,根本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平度市上下同心、左右合力、多策并举开辟扶贫新路,以可持续模式推动精准扶贫,相信贫困户脱贫长效机制提升、贫弱村庄脱贫摘帽的康庄大道就在眼前。

(供稿单位:平度市扶贫办 )

猜你喜欢

平度市草莓村庄
山东省平度市农村黑臭水体DOM三维荧光光谱的平行因子分析
我的小村庄
胶西北平度市上庄地区金矿床特征及成矿规律
村庄,你好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草莓
平度市环保局铁拳治污 严守“8小时”之外执法
村庄在哪里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