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发世界最远射程的反舰导弹,意味着什么?
2017-08-11徐依航严东兴
徐依航++严东兴
近日美军宣布,海军新型远程反舰导弹(LRASM)已经成功通过了F/A-18大黄蜂战机的气动性和试航性验证,并计划后续将进行进一步的测试评估,据估计到2019年,LRASM将达到初期作战能力。LRASM服役后,将会成为美国海军航空兵有史以来攻击距离最远的制海武器。即将服役的LRASM-A型远程反舰导弹属于亚音速反舰导弹,其最大的射程为926千米,能够确保发射平台在敌方武器射程之外对海上目标实施打击。
美国海军近日首次从其FA一侣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上成功发射了LRASM导弹
自射程达460千米的RGM-109B战斧远程反舰导弹在20世纪90年代退役后,美国海军所使用的反舰武器序列中,RGM-84 Block 1D鱼叉反舰导弹仅有278千米的射程,远程反舰能力出现空缺。如果遇上装备射程达660千米的3M-54T口径(北约代号SS-N-27A炙热)反舰巡航导弹的俄罗斯船舰,美国海军水面舰艇将会处于挨打的局面。因此美军需要研发一种满足远程反舰任务,且具有更强的生存性与突防性的新武器。美国海军目前新研发的这款超远射程导弹,被称为“海上战争游戏规则改变者”,它集隐身、智能、精准打击于一体,美国B-52战略轰炸机已经搭载该型导弹进行了相关试验,美军各型水面舰艇和战略投送力量未来装备LRASM后,无疑将对未来海战场水面兵力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有可能会彻底改变海军水面舰艇的发展方向。
1982年4月2日,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的马岛战争爆发
从发展趋势来看,射程更远、无法干扰、极难发现的远程反舰导弹还将不断出现。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导弹推进燃料和效率还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打击距离将会越来越远。依据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每隔约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意味着受限于体积的导弹制导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性能将会成倍增长,其综合制导能力将达到几乎无法被干扰的地步。隐身技术还在不断发展,而探测技术受自然环境的限制无法同步跟上,从空中或远距离发现掠海飞行的导弹将变得越来越困难。海战场攻强于防的差距将不断拉大,战场规则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二战末期日本发动的“神风特攻行动”是一次未来海战不成功的预演。当时,日本海军主要兵力已损失殆尽,却利用过时的飞机配以新手飞行员,组成“人体导弹”,给美国海军造成了重创。虽然由于当时日美两军实力巨大的差异,以及战后美军“一超独大”的现实掩盖,但导弹胜过水面舰艇的事实是无法否定的。1982年的马岛海战再一次显示了这两者之间的差异。辩证法告诉我们,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质变。显然,LRASM导弹的出现,已经突破了海战场矛与盾对抗平衡的界限。也就是说,海战场矛与盾的斗争出现了严重倾斜,进攻能力已远远大于防御能力。
我们在历史更加悠久、内容更加丰富的陆战场也能找到些启示。人类作为陆生动物,在陆地上繁衍、争斗了几千年,陆战场法则相对于海战场要丰富得多。约米尼的学生马汉在著作《海权论》中的许多概念都来自陆战场,如:中央位置、内线、外线、集中等。陆战场上矛与盾的斗争过程中,战场攻防能力也多次出现过失衡。从近代来说,当机枪出现时,防御能力已大大胜过进攻能力。遗憾的是,当时的人们选择了视而不见。陆战权威人士约米尼曾说:“1851年底,在巴黎我很荣幸偶然受到一位知名人士的咨询,他问我最近火器的改进,是否会在作战方式上引起重大变化。我回答说火器的改进可能对战术细节产生一些影响,但是在规模较大的战略性战役和大的联合作战中,现在和过去一样,仍要运用那些使古今伟大的将军们如亚历山大、恺撒、腓特烈和拿破仑等获得胜利的原则。”如果用这句话来对照20年后的普法战争还有些道理,但对照60年后的一战就显得有些离谱了。机枪出现后,与圆镐、铁丝网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强大防御力量,阻止了大炮加冲锋士兵组成的突破企图。据战史专家评估,当时1名战壕中的持枪士兵能够阻止8名士兵的进攻。索姆河战役刚过100年,回忆当时的战场情境,我们除了感叹人们的固执和迟钝,还能得到什么教训呢?一战后出现马其诺防线并不奇怪,这是当时战争实践的产物。而其之所以成了人们笑话的对象,也只是因为晚出现了20年而已。如果在一战前就修筑,就会成为先见之明了。当飞机和坦克出现在战场上后,军队恢复了机动,“闪击战”主导了战争,马其诺防线就成了过时的摆设。
俄罗斯SS-N-27炙热导弹巡航速度达到马赫数2以上
恩格斯曾預言:“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现在射程达926千米的智能导弹出现了,矛与盾的对抗又一次出现了失衡,海战场很可能将出现革命性变化。从本能上说,人们将研究如何对其进行干扰、实施软硬打击,人们头脑中的马其诺防线从来没有消失过。也许,这一次又不一样了。
颠覆性影响
最远射程的舰导弹的出现将对海战场产生颠覆性影响。
制海权的概念将发生变化。所谓制海权,传统定义为海洋可以自由地为我所用而不能为敌所用。LRASM导弹成型后变得廉价化、普及化是可以预见的,到时候一些小国或地区凭几枚岸舰导弹就可以控制一大片周边海域。南海周边国家如果拥有这型导弹,并将其部署在沿海要点,南海大部分海域都将处于其威胁之下。再如,假若朝鲜拥有了该型导弹,也只要将其部署在沿海要点,就可以封锁对马海峡、渤海海峡。海战实践已经无数次证明:舰艇编队在与岸上炮台的对抗中肯定会吃亏。不打,就没有制海权。战争行动的进一步升级是可以预见的。
海上封锁、交通线作战等概念将要发生一系列变化。LRASM导弹成型后,水面舰艇的生存已成问题,对大型岛屿的封锁将由兵力封锁变为主要由火力封锁,因为LRASM可以自主规划路径,一旦探测到前方有敌人防空系统,软件便会规划全新的飞行路径以避免被拦截。同时导弹上装备有对抗干扰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系统,即使GPS中断,也可立即切换到惯性导航以及外部数据链,继续实施导引至攻击目标区域,再交由多模式传感器实施末端搜索与识别。因为其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精确攻击的能力十分强大,使用其实施海上火力封锁将很有效,大部分海上交通线的控制权将从舰艇编队手里交给陆岸火力要点。
现役水面舰艇的生命力将大幅下降,水上巨型“坦克”“航母潜舰”将会出现。LRASM导弹威力极大,攻击目标时采用掠海飞行亚音速飞行,对方传感器远距离不容易发现,不仅避免了中程防空导弹拦截,也大幅缩短了近防武器系统反应时间。一旦命中目标,457千克的半穿透高爆炸药以及剩余燃料将对目标造成严重损伤,命中一发就可能让敌方大中型水面舰艇如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等丧失战斗力。未来舰艇要提高生存能力,要么采用新材料进行装甲以抵御打击,要么改变外型到水下寻求庇护。从技术上看这样的新材料短时间内还不会出现。设想一种“航母潜舰”,平时在水下航行,需要飞机起降的时候就浮到水面上来。利用LRASM导弹需要长时间飞行的弱点,完成起降后再下潜到水中,就可以大大提高“航母潜舰”的海上生存能力。
海上编队的组成必然发生质的变化。就如战象方阵必然从陆军战场上消失,舰艇组成编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防御能力,特别是为保护关键舰艇的安全。随着智能海上远程打击武器的发展,这样的海上队形方式已达不到预定目的。LRASM具备高突防与生存性,相比战斧或鱼叉导弹,其在外型上具备隐身能力,并采用不依赖主动雷达的多模式复合传感器,通过红外线、被动雷达射频传感器等,避免对方截获自身发射的雷达信号,其多模复合传感器精确度能够在3艘靶船中挑出符合信号特征的目标靶,并精准命中靶船上层结构,对目标实施致命打击。未来舰艇更强调自身的攻防能力,尤其是海上的生存能力。在提升自身生存能力的基础上,各种舰艇分散各处,通过信息数据的远程交换,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實现整体的攻防能力。
结语
军事技术历来是军事变革中最活跃的要素。技术决定战术,战术决定战略。一战、二战的情境均大大出乎战前人们的预想。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战场的情境,惟一可以确定的是,未来战场一定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谁能够紧紧跟踪军事技术的发展,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战术,据此及时调整装备技术的发展方向,谁就能赢得未来战场的主动权。
责任编辑:张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