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诊疗航空发动机?!

2017-08-11任大刚

南都周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方法论论文航空

任大刚

维修航空发动机,或许的确需要整体观念、动态辩证和经验积累,但这些用得着由中医思维来启发吗?

前几天网上传出一篇《基于中医诊断理论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学术论文,论文一出现,跟着就是几波冷嘲热讽。

这篇论文的作者“房红征”等四人,对航空发动机制造和维修技术并非一无所知。检索署名“房红征”的文章,多与技术和维修有关,考虑到“房”与“红征”的姓和名均非常用,几乎可以断定,“中医诊疗航空发动机”一文的作者,是一名公营机构的航空航天业从业者。

这篇论文并非出于“民科”的胡思乱想,而是有它的一番专业的深思熟虑。仔细阅读这篇论文,发现作者对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比较了解。

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通俗地讲,其一,逆向研究,就是把别人家的发动机拆了,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然后依样画葫芦,照着做一个。其二,在设计制造上,先定好飞机是什么样子的,然后“配”一个相应的发动机。而先进国家是反过来的,发动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飞机设计制造要“将就”发动机的发展。

中国的研发思路产生一个后果,发动机设计和制造,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人家为什么会这样设计。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一旦出现故障,“很难进行基于设计图纸和数学模型的正向推理”,换言之,出了故障,不仅不知道故障在哪里,更不知道为什么会出故障。因此,维修思路只能采取“穷举法”,一个一个排查,寻找根源,但是“大多数无法完成,导致故障无法‘归零”,也就是,维修一番,也不敢肯定所有故障都被彻底排除了。

应该说,房红征等四人对中国航空发动机存在的问题,至少从常识和逻辑推理上,是看得比较透彻的。为什么要走“中医诊疗”之路?房红征等人说,是因为缺乏正向设计能力、缺少实际设计经验、相当一部分发动机故障机理未能掌握。一句话,就是没有比较彻底地掌握发动机技术。

房红征等人提出“中医诊疗”思路,实属无奈之举,但荒唐之处十分明显。

首先,房红征等人認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五行”的动态辩证论、“神农尝百草”的经验积累方法论,可以作为检测发动机故障的原则。这些原则作为前现代时期的解释话语体系,我们都非常熟悉,这套话语体系因其前现代性,玄学色彩浓厚,有很大的模糊性和游移性。

其次,把航空发动机比附为人体,不伦不类。航空发动机运转起来提供动力,人吃了饭才能行动,同样是“动”,但两种机体的工作机理完全不同,这点房红征等人作为公营机构的技术人员,应该不会犯糊涂。

同样,发动机出故障,原因非常精确,而且只有一个,只不过你没有找到它而已;而人生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前者是一对一的关系;后者是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关系,包括中医在内,几乎所有医学理论都是这样认为的。而即便是中医,也不得不承认,经常出现的情形是,有的病,只是因为外界因素即所谓阴阳五行的的变化,不治而愈;或者未经服药,只是调整心态和改变生活环境,不治而愈。航空发动机的故障,有没有可能不治而愈?遇到这种情形,中医方法论如何用于诊疗航空发动机的故障?

再次,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确定性增强,中医理论本身遭到很多质疑,否定中医的很多。中医理论本身是否成立,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何让一个备受争议的方法论,去指导现代高科技的结晶?

用中医诊疗理论诊断航空发动机故障,可笑吗?一点都不可笑。它不过是“中体西用”的现代版本而已。上世纪80年代,中国书报杂志大肆宣传莱布尼兹发明二进制,是由于受到八卦图的启发,以此证明计算机的先祖在中国。没有中国人,计算机还不知道在哪里呢。这便是新兴计算机领域的“中体西用”论。

维修航空发动机,或许的确需要整体观念、动态辩证和经验积累,但这些用得着由中医思维来启发吗?

猜你喜欢

方法论论文航空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论西方哲学方法论之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意义
航空漫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