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季羡林:潇洒的高考范儿

2017-08-11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清平乐国文季羡林

1930年,19岁的季羡林与同学一起,从山东济南进京赶考。初入京城,坐在洋车上的季羡林,茫然地打量着眼前红的墙、黄的瓦。不过初来乍到的迷惘,很快就被一份新鲜和惊奇所代替。他没有像许多考生那样顶着巨大的压力,而是成竹在胸,没有一丝一毫高考前的紧张。

在住所,窗外刚刚泛白,他就起床。不是忙着看书,而是悠闲好奇地观察周围的环境。不是对着一缸荷花、几盆杂花,兴致勃勃地欣赏,就是对着一棵墙边的枸杞树思接千载。到了黄昏时分,季羡林又约了几个同考,到西单一带散步,在黄昏充满了木樨花香的诗意中,放飞缥缈美丽的思绪。高中三年打下的坚实基础,使季羡林考前有了如此轻松的心态。在报考填志愿阶段,季羡林更是显尽潇洒。别的同学都报了七八所大学,而他独独只报了北大与清华。结果两所名校同时录取了他,羡煞多少人!据说当年北大的试题,堪称奇葩。北大国文试题是 “何谓科学方法?试分析详论之”,与一般的国文试题大相迥异。英文试题的汉译英,也让考生大跌眼镜,竟要求译李后主的《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凭着平日扎实的功底,季羡林把硬骨头当成小菜吃了下去。最终,季羡林选择了清华大学。

【多維解读】

1.超然物外。季先生之美,不仅美在其学问,还美在其对身边万物的那种关注与热爱。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超脱与淡然,让他的人格有一种令人敬仰的高度。

2.胸有成竹。真正的潇洒,往往源于美好的梦想与踏实的追求。虽然时光流逝将近一个世纪,面对当时年少的季老,我们依然不由得生出无限钦佩与赞美。

【适用话题】

关注、热爱、生活、自然、从容、诗意、洒脱……

猜你喜欢

清平乐国文季羡林
转弯, 也是人生的一种前进方式
我的书斋
听雨
清平乐
打麦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萧娴《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