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埔名将之子王童拍《风中家族》诉说两岸离合

2017-08-11黄文杰

台港文学选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名将黄埔军校家族

黄文杰

2015年7月,黄埔军校名将王仲廉之子、知名导演王童在接受中评社访问时表示,当初拍摄《风中家族》电影,之所以会以1949年徐蚌会战(淮海战役)为背景,只是说明那场战役,整个国民党输掉了,“也分离了”,历史就是如此,历史也不能忘记,但他的电影是看故事不是看历史,这是人的故事。

这部《风中家族》电影,是导演王童睽违12年后执导的新作,电影描述1949年徐蚌会战后,3名年轻军人带着1名弃婴,飘洋过海来到台湾,在台湾重建家园落地生根的故事。内容横跨了台湾60年,是一部题材厚实、具史诗能量的历史电影。

王童,本名王中和,黄埔军校名将王仲廉之子,著名作品有《策马入林》、《看海的日子》、《无言的山丘》、《稻草人》等。

1949年,王童当时年仅7岁,跟着父亲从安徽迁台,那种逃难式的分离情怀,从小便深植脑海。60年后,许多相关纪录片与电视剧陆续推出,纪念这个历史上具重要分水岭的特殊年份,拍摄《风中家族》的想法,亦就此诞生。

2015年7月29日,桃园市文化局与《风中家族》剧组合作,举办桃园场电影特映会。这部电影描述1949年大离散的年代,命运的锁链让他们到了台湾,彼此从不相识到在一起的故事,这是属于台湾这块土地的共同历史记忆。

大迁徙年代的故事,对台湾来说特别有意义。当时的人面对离散,心中有许多纠葛及思念,但是人的生命就像杂草一样充满韧性,再怎么样困难的环境都能找到真正的友谊及感情,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没有利害关系,只有真情相遇,这些都是“外省台湾人”走过的路,王童导演透过影像留下的不只是电影,也是台湾心灵沟通的媒介。

他说,《风中家族》耗资1亿 4000多万,透过这部片,能看到怀旧及复古的50年代台湾景象,李淳及林玟谊等年轻演员,虽然没有走过那个年代,却能诠释出人与人相遇最真诚的故事,带给大家对台湾更真实的想象。

王童在稍早接受中评社访问时也提到,这部电影想讲述的是,“外省人”在战乱大迁徙之后,不分彼此,在台湾怎样活下去,怎样认同,怎样互助,特别是没有血缘却比有血缘更相爱。

他表示,電影确实是描述1949年国共内战,也曾经在上海试映,反应不错,主要看人物不是看历史,不是看物质也不是战争,真正要传递的是,人与人的情感。这个道理就好比台湾为何爱看《抢救雷恩大兵》。战役是历史,跟我们也没有关系,但战争之下,如何看到父亲与儿子的爱,兄弟与眷村情感如何凝聚,这是人的故事,也才是拍摄这部电影的关键所在。

导演王童在开映之前强调,这是一群没有血缘关系却因故相聚在一起的人们,如何在动乱年代中安身立命、落地生根的故事,历史是不能忘记,但拍完电影也要好好想想,未来的台湾要怎样?

他说,未来的台湾要怎样?重点是“大家要在一起”,“吵架可以啦”,但对大是大非一定要在一起。

猜你喜欢

名将黄埔军校家族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HK家族崛起
《小偷家族》
皿字家族
初唐名将
熊雄在黄埔军校二三事
清初名将鳌拜
黄埔军校初期的办校方针
“名将之花”被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