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议题的确定
2017-08-11张海峰
张海峰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就是立足于学生使用的语文课本,依据某一篇课文、某一单元确定的议题将多篇文章组合在一起,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议题,即师生间围绕选文讨论的话题,其质量直接影响着群文阅读教学的效度。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如何确定议题是关键一步。
一、源于教材:议题确定的根基
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就是从教材出发的群文阅读,它虽然不再是一堂课或多堂课教学一篇课文,而更加注重学生阅读的数量、质量和速度,但它的出发点还是语文教材,所以议题的确定一定是要源于教材。
1.解读“单元导语”确定议题
“单元导语”具有导航、导读和导学的功能。通过精细解读,就能从中找到确立议题的依据。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导语就揭示了单元课文的主题是歌颂父母之爱,这种爱是为孩子不辞辛劳的奉献,是对孩子一如既往的鼓励和时时刻刻的严格要求,是在孩子危险时挺身而出的呵护和想尽办法的营救。这个单元的导语还提醒学生在学习这组课文时,要关注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父母对孩子的爱。一位教师在《学会看病》教学过程中,以“你能从文章中读到怎样的父母之爱”为议题,组织学生阅读《父母安全网》《鼾声》《母亲的故事》,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的生动描写中交流阅读收获,体会到生活中父母的爱无处不在。解读好“单元导语”,确定群文阅读的议题就有了风向标。
2.依据教材表达特征确定议题
为了准确地表情达意,作家在表达上都有显著特征,有的擅长描写,有的擅长议论,有的擅长心理刻画……《学会看病》是毕淑敏的作品,毕淑敏不仅是作家,还是心理医生,十分擅长心理描写。一位教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心理变化过程后,出示了毕淑敏的《剥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以“找出文章中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为议题,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并借助读后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心理描写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写作手法,它能使读者透过人物的外表,洞悉他们的内心。
3.依据阅读策略确定议题
一位教师在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结构图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然后出示多篇童话,要求学生尝试使用结构图把握童话的主要内容。学生或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各自选择喜欢的童话概括,最后全班交流,互相补充、评价,学生分析和整合学习成果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可供讨论:议题确定的关键
议题是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的主题,确定议题时,一定要保证学生有思维的空间,使得议题能统领学生展开读书、交流、质疑和思考,历练思维能力,启迪阅读智慧。
1.为学生提供具有开放性特点的议题
所谓开放性,是指议题存在多元理解的可能性。对议题的多元理解,可以源自选文内,还可以沿着生活的逻辑,超越选文。
开放性的议题,立足选文,具有多元理解的可能性。例如,《她是我的朋友》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写的故事发生在战争时期: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为了救同伴,还是献出了自己的血。在教学这一课时,一位教师以“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称为朋友”为议题,引导学生阅读了一组从各个角度记叙友情的文章,并发表各自的见解:有的说互相喜欢就是朋友,有的说彼此陪伴就是朋友,有的说能互相鼓励就是朋友……开放性的议题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开放性的议题,可以超越选文,具有生成多元理解的可能性。如前面提到“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成为朋友”这一议题,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生活场景,朋友也有不同的类型,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理解。
2.为学生提供具备冲突性特点的议题
议题的冲突性,就是针对群文的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思想观点,在学生感到疑惑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中解决疑惑。
例如,在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孔子游春》的教学中,教师以人物为纽带,选择了几个介绍孔子轶事的小故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阅读,议题为:孔子非常伟大,读读这些文章,孔子有没有让你不太满意的地方?学生在认真阅读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说孔子有点情绪化,有的说孔子也会感情用事,有的说孔子遇到挫折时会提到“命”,显得消极……学生心中的孔子形象不再是一个平面的偶像,而是一个立体的、丰满的人了。
三、侧重语用:议题确定的导向
语文教学的根本落脚点在于语言文字的应用,也就是语用教学,即学生学习语文后,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的运用包括词汇、书面语、口语、篇章结构、文章体裁等方面。因此,在确定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的议题时,要尽可能地侧重语用。
1.领悟遣词造句的妙处
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书面表达,遣词造句不仅要注意语言的规范,还要注意符合一定的语言形式和表达习惯。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细细地找啊,找啊”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中的一段话,作者把刚刚到来的春天描写成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两个叠词写出了小姑娘羞羞答答的动作,把早春时节大自然若隐若现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一位教师在执教这一课时,立足使用,着眼叠词,联系生活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了这两个叠词在课文中的含义后,出示了一组学生学过的或没有学过的课文中搜集来的含有叠词的句段,先让学生找出叠词,然后讨论:从这些叠词中,我们能读出什么?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叠词的使用,能够传神地描写出人物的音、形、情、志,有栩栩如生的表达效果,这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体会表情达意的技巧
学生在习作中,常有“情”却表达不出来或表不到位,以至于“无情无意”或“无‘情呻吟”,看不到作者多年生活的感情印记。说到底,还是语用能力有待提高。
一位教师在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的教学中,带着学生从以课文中的排比句为出发点,展开群文阅读。她先带着学生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完整无瑕的翡翠。”通过师生交流,学生明白了排比句的句型特点:句式相同,排列整齐,至少三句。接下来,她让学生品读: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待学生初步领悟到能增强气势,朗朗上口之后,她分发节选自《光斑儿》《呼兰河传》《太阳诗》的景物描写片段,讓学生找出这些文本中的排比句,继续围绕“用上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组织学生阅读交流,学生除感受到排比句使文字更加优美外,更深刻认识到排比句式的情感表达效果,为实践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打下基础。
独具匠心的特殊句式,各种生动的修辞手法,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欲扬先抑等表现手法,能够传达情感的标点使用等,这些都是文章作者为更好地表情达意常用的技巧,群文教学时尤其要特别关注。
3.学习谋篇布局的方法
谋篇布局是文章的内容组织和排列形式,也是文章的结构布局。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有起伏、有波澜,才能吸引人、感染人。
倒叙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方法,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凸显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灯光》将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写。一位教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安排了“学习写作顺序”这一环节,在启发学生发现本文是采用倒叙的写法之后,出示《十年前的回忆》和《梅花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哪一篇与《灯光》的写法完全一致?经过讨论,认识趋于一致:三篇文章都是倒叙,却不完全一样,《十年前的回忆》是把事件的结局提前写出来,《梅花魂》和《灯光》是将最突出的片段提前写出来。此后,教师便要求学生围绕“《灯光》和《梅花魂》为什么不把结局而是把最突出的片段提前到开头来写?”这一议题逐层展开阅读、交流。在这样的讨论交流中,学生不但能体会到文章结构的巧妙,提升语言鉴赏能力,而且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