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宣肺化痰方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2017-08-11潘文超朱正萍
潘文超,朱正萍,赵 蓓
中药宣肺化痰方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潘文超1,朱正萍1,赵 蓓2*
(1.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31;2.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00)
目的 观察宣肺化痰方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治疗组予自拟宣肺化痰方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退热、咳嗽等症状临床疗程上均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比例小;结论 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诊治中充分运用中药宣肺化痰方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社区获得性肺炎;宣肺化痰方;临床研究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ispersing lung and Resolving Phlegm Recipe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Method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treatment group to the quasi xuanfeihuatanfang and observ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Result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fever,cough and other symptoms,and the side effect was small;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因多种病原体感染导致的肺实质炎症,临床中常见症状为畏寒发热、咳嗽咯痰、咽痛、声嘶等,CAP多属于中医学“咳嗽”、“肺热”等病证范畴[1]。中医学认为咳嗽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临床中本证病程常可迁延,治疗过程中亦常出现不同兼证,例如风寒、痰湿、内热、津伤等。因此中医辨证论治在本证的治疗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运用,即抓主要矛盾,又兼顾疾病的次要矛盾,充分显示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个体化治疗格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全部病例为2014年1月—2016年3月南京浦口区中医院内科八病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1.2 一般资料
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研究对象共120例,按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比例1:1。治疗组60例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5±2)岁,体温37.6~40.1℃,平均体温(38.9±0.5)℃;对照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1±3)岁,体温37.8~39.9 ℃,平均体温(38.8±0.3)℃;两组资料经χ2检验,患者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两组患者年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3 纳入标准
(1)临床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年龄在18~80岁之间,性别不限;(3)腋温>37.5℃;(4)病程≤10天者;(5)知情同意,志愿受试。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如下治疗方案:
(1)治疗组: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予抗生素治疗基础上予自拟宣肺化痰基本方:麻黄4 g、杏仁10 g、桔梗5 g、炙甘草5 g、射干10 g、前胡10 g、僵蚕10 g、浙贝母10 g、炙蜈蚣3 g、蛤壳15 g;并根据患者痰的性状及舌苔、脉象等临证加减,加减方为:①若兼鼻痒、喷嚏、清水多涕,加用细辛3 g、辛夷10 g、苏叶10 g;②兼咯吐黄稠痰、舌苔黄,加鱼腥草30 g、桑白皮15 g;③见咽喉干燥、口干、痰少质粘如丝、舌苔薄干,脉细数,加南沙参12 g、玄参10 g。由本院制剂室浓煎2次,每次100 mL混合,每日2次,疗程3~5 d。
(2)对照组: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予抗生素治疗。
两组病例中根据病情可予静脉补液,临时退热等对症治疗。
2.2 疗程
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对照体温变化为3~5 d,疗程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
2.3 观察项目
两组疗效观察指标设定参考《内科学》[2]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第1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人口学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址、体重、体温、病历号、就诊时间;
(2)体温、咳嗽咯痰、咽干咽痒、鼻塞流涕、胃脘嘈杂恶心、腹痛腹泻共七项;
2.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试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制定:
2.4.1 体温疗效判定:
(1)临床控制:24~48 h体温恢复正常(腋温降至37 ℃以下,48 h无复升);
(2)有效:48~72 h体温恢复正常;(3)无效:体温未降低或升高;
2.4.2 临床症状疗效判定:
(1)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3 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1)、两组临床疗效指标比较(见表1-2)、两组治疗后胃肠道副作用比较(见表1-3),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性差异(P<0.05)。
经χ2检验,两组患者临床控制例数、无效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χ2检验,两组患者平均起效时间、平均完全起效时间、平均下降幅度、反跳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 两组治疗后胃肠道副作用比较
经χ2检验,两组患者在食欲下降、大便次数增多2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1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表1 -2 两组临床疗效指标比较
4 结论
咳嗽是基层医院目前临床常见病症,其病因较多,病情演变较快,多与病毒、细菌感染有关,且存在咽源性、鼻源性、嗜酸粒细胞浸润等非感染性因素,西医治疗咳嗽方式有限,且长期、反复、滥用抗生素多造成患者脏器受损、耐药性增多、患者坚持治疗信心下降等不良反应,中医对咳嗽立论自成体系,辨证论治,灵活多变。通过此次的中药临床干预研究和分析,在临床积极发挥中医辨证论治施以中药汤剂充分体现了中医“同病异治”治疗特色,收到了良好的疗效,亦为临床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2] “十二五”规划教材.内科学第八版[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1.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spersing Lung and Resolving Phlegm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Pan Wenchao1,Zhu Zhengping1,Zhang Pei2*
(1.Pukou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Jiangsu 210031,China;2.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00,China)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dispersing lung and resolving phlegm prescription;clinical study
赵蓓(通信作者),女,硕士,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潘文超,硕士,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