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日贸易摩擦启示

2017-08-11肖林江周子炜编辑张美思

中国外汇 2017年9期
关键词:摩擦升级出口

文/肖林江 周子炜 编辑/张美思

美日贸易摩擦启示

文/肖林江 周子炜 编辑/张美思

从美日贸易摩擦的历史看,对美贸易摩擦难以避免。为应对特朗普时代的中美贸易摩擦的可能加剧,我国应借鉴日本经验,汲取其教训,在多方面做好准备。

自上世纪50年代起至今,美日贸易摩擦从未停止。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主张“美国优先”,倾向贸易保护,或再次加剧美日贸易摩擦。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张也可能影响中美贸易,因此应借鉴日本处理贸易摩擦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在市场开拓、产业结构升级和汇率稳定等方面做好安排,以全面应对可能发生的中美贸易摩擦。

美日贸易摩擦历史回顾

二战后,受益于美国的大力扶植,日本经济快速恢复。1955年,日本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对外贸易由此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进而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池田内阁“月薪两倍论”发展计划、战前发展经验和战后廉价劳动力等因素的推动下,日本轻工业高速发展,相关产品对美出口不断增加。美日最初的贸易摩擦就源于轻工产品。1965年,美国对日本贸易首次出现逆差,此后美日贸易摩擦逐步加剧。上世纪7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主要集中于钢铁产业;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贸易摩擦的焦点逐渐转向汽车产业;90年代后,由于日本遭遇“失去的十年”、中国等新兴市场崛起和美日一系列贸易协定的签订,美日贸易摩擦趋于缓和,双方主要着力于双边制度的协调和市场开放,特别是日本农产品市场的开放。

美日贸易中的主要出口“自主限制”协议

美日贸易摩擦中美方的措施

一是 “自主限制”出口协定。由于经济和政治上对美国的依附,在美日贸易摩擦中日本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自主限制”出口的协定(见附表),涉及纺织品、钢铁、汽车、半导体等多类产品。

二是301条款。美国应对贸易摩擦的利器301条款诞生于《1974年贸易法》,强化于《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包括一般301条款、特别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及其配套措施,针对货物贸易、知识产权和电信及服务业等多领域。301条款本质是一种“威胁”,美国贸易代表可以根据他国“不公平”和“不公正”的贸易行为,开展调查并采取撤回对其贸易减让或优惠等措施。上世纪70和80年代,美国共对日本发起了24次“301调查”,涉及钢材、电信、木材和半导体等多类产品,几乎均成功迫使日本让步。

三是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措施是美国应对贸易摩擦的常用手段。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分别对日本发起反倾销调查65次和44次,均有6成的案件被裁定倾销成立,征收的反倾销平均税率分别约50%和60%。其中,钢铁、彩电和半导体等多类产品成为反倾销调查对象。21世纪头十年,美国对日反倾销力度明显下降,调查降至12次。

四是迫使日元升值。上世纪70至80年代,美国主导日元两次大幅升值:第一次是1972年,经美国允许,日本短暂将汇率从360日元兑1美元提高至308日元兑1美元;第二次是“广场协议”,自1985年协议签订后至1988年年初,日元对美元累计升值近100%。日元快速升值一方面推动日本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加速了日本国内的产业“空心化”;另一方面则重创了出口,为后来以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导致的资产泡沫埋下了伏笔。

五是开放日本市场。在美日贸易摩擦中,除限制对美出口的日本产品外,美国还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其目的之一,是为了保护美国国内产业和控制贸易逆差。如在汽车和半导体摩擦中,1987年《贸易与竞争力综合法案》要求日本平等地向美国开放制造业产品市场;1987年《美日半导体协议》要求日本对外开放半导体市场至外国半导体占比达20%。目的之二,是为本国优势产业扩张市场。如1985年《禁止进口日本电信产品法案》要求,禁止日本电信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直到日本市场对美国电信产品开放;1991年,日本允许美国牛肉和橙子进入日本市场;1993年,美日达成协议,同意日本在七年内逐步实现进口美国大米至国内消费量的8%。

美日贸易摩擦中日方的措施

一是产业结构升级。由于在贸易摩擦中处于被动地位,产业结构升级成为日本缓和贸易摩擦的重要手段。日本产业升级总是领先于相关产品的贸易摩擦:上世纪50至60年代纺织品摩擦时,钢铁等重工业已快速重建;70年代钢铁产品摩擦加剧时,汽车和半导体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发展重点;80和90年代汽车和半导体摩擦升级时,信息技术和服务产业正加速发展。产业升级使日本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由低到高,令美日贸易摩擦焦点不断转换,有效避免了贸易摩擦的深化和激化。

二是对美投资设厂。为了规避出口限制和反倾销等贸易壁垒,自上世纪80年代起,日本加大了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将工厂转移至目标市场,对美投资占对外投资的比重不断上升,由1981年的26%升至1989年的历史高点48%。以汽车业为例,丰田、日产、本田等日本车企均在美国投资生产。此外,“广场协议”后日元的快速升值,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本对美国的投资。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对外投资的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产业空心化”,使国内实体经济日渐衰落,财政和货币政策效果均有所削弱,成为“失去的十年”的重要原因。

三是扩大出口市场。由于美日贸易摩擦频发,加之亚洲国家的快速发展,日本逐步重视亚洲市场,开始推行“雁型模式”:一方面投资亚洲国家,转移产能,利用其原料和劳动力;另一方面,扩大对亚洲的出口。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一直是日本的最重要的出口国;而1991年起,亚洲逐渐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

四是利用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1995年WTO成立,贸易多边化为日本处理贸易摩擦提供了更有力的武器。在上世纪90年代的“柯达-富士”案中,WTO并未支持美方关于日本保护市场使富士胶卷获得额外竞争优势的主张,极大增强了日本在WTO规则下解决美日贸易摩擦的信心。此后,日本积极通过WTO规则申诉美国的贸易壁垒。1995年至2010年间,日本的申诉量超过上世纪50至80年代的总和,涉及报复性关税、反倾销、钢铁保护等多方面。

特朗普时代的美日贸易摩擦

特朗普的贸易保护政策充满了不确定性。虽然其多次宣称要对日本在贸易和汇率上采取措施,但目前并没有出台任何具体政策。基于对其竞选和上任后的言论和行为的分析,预计特朗普时代对美日贸易摩擦会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汽车和农产品是未来美日贸易摩擦的重点产品。汽车和农产品一直是美日贸易摩擦的焦点,TPP协议谈判中,两国对此就多次拉锯,最终日方做出了较大妥协。但目前TPP协议基本“流产”,预计特朗普会重新重视汽车和农产品的贸易安排:一是“美国优先”的主张。预计特朗普会加大对汽车产业贸易保护的力度,同时加速打开日本农业产品市场。日前,丰田等日本车企被特朗普所“威胁”,要求改变投资地为美国,并增加在美雇佣人数。二是大型企业和协会的游说。由于畜产业历来是是共和党“争夺选票的机器”,预计特朗普会进一步对日施压,以打开日本的农产品市场。

第二,“利益交换”将在未来解决美日贸易摩擦中发挥重要作用。特朗普的贸易主张呈现“去多边化”的倾向,包括退出TPP、重新考虑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等。但是特朗普仍表示支持“自由贸易”,可以与各国分别签订贸易协定。双边贸易协定由于参与国针对性强,容易成为“暗箱”中“利益交换”的手段。预计美国将以贸易摩擦为契机与日本进行广泛的“利益交换”,利用政治、经济等其他问题从美日贸易中攫取更多利益。

第三,塑造“弱势”美元仍是处理美日贸易摩擦的重要手段。预计特朗普将通过政治施压或其他安排迫使日元升值,抑制强势美元,从而减少贸易赤字。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美元汇率处于历史高位。由于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和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强调财政刺激,美元存在继续走强的基础,恐会继续削弱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进而伤及就业。二是增加进口关税难度较大。竞选期间,特朗普曾宣称对所有进口商品征20%的税,但是单方面加税可能遭到贸易报复,而且日前同样不被看好的“难民禁入”行政令被美国法院“冻结”,因此预计特朗普不会盲目提高进口关税,而是可能采取压低美元汇率的手段。这不但比提高关税的实施难度低,而且能起到全面提高进口产品价格的效果。

对处理中美贸易摩擦的启示

从美日贸易摩擦的历史看,对美贸易摩擦难以避免。最初日本通过产业结构升级试图逐渐摆脱纺织品的摩擦,但随着产业层次趋向高端,却在汽车和半导体等领域遭遇到更激烈的摩擦。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预计随着技术进步、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我国在高新产品方面也必然会迎来与美国之间新的贸易摩擦。为应对特朗普时代的中美贸易摩擦,我国应借鉴日本经验,汲取其教训,在利用WTO等多边规则、产业结构升级、开拓市场和稳定汇率等方面做好准备。

第一,以“多边”应对“单边”,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目前对美出口仍占我国出口总额约两成。在特朗普贸易政策主张趋于“单边化”的情况下,我国应注重两个“多边”:一是用好WTO等多边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保证对美出口不快速下滑。一方面,WTO有相对成熟的规则,贸易争端的裁决结果相对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可在规则范围内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避免“双边”和“单边”机制中贸易制裁导致的摩擦激化。此外,我国在WTO框架下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近年反诉美国也有成功的案例。二是加快推进多边贸易协定,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积极介入TPP的后续谈判,加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扩大成员范围,吸引TPP协议国参与。

第二,“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全面提升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一是保持和拓展出口市场。目前,我国对外出口产品仍以中低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随着劳动和环境成本的上升,我国此类产品面临越南、印度等低劳动力成本国家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保持目前的出口份额并扩大出口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丰富高端产品线势在必行。二是提高对美国产品的竞争力。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打破技术壁垒。目前,我国在某些高新技术领域的关键部件仍需依赖美国进口,贸易摩擦中美国常以“禁运”为威胁强迫我国让步。产业结构升级也有助于增强我国服务业的实力。我国已加入WTO15年,相关保护陆续到期,美国凭借自身优势可能在未来对我国金融、电信等服务业造成不利影响。三是培植内需以降低对出口的依赖。目前我国处于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是“破题”的关键,而其中的关键又在于产业结构升级。这关系到新增长点的培育和内需的创造。

第三,保持汇率稳定,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笔者认为,由于提高中国产品关税影响较大,加之目前中国列于美国的“汇率操纵国”观察名单,预计特朗普仍有可能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发难中国,迫使人民币升值。从美国看,特朗普仍未放弃推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特朗普履任后虽未履行竞选承诺“立即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但仍多次称“中国引导货币贬值,获得不正当竞争优势”。从中国看,需要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在跨境资金流出压力下,人民币贬值可能加剧资金流出;而快速升值则可能抑制出口复苏势头,不利于我国经济企稳。回顾日本历史,在“广场协议”的安排下,日元大幅升值既催生了国内资产泡沫,又推动了过度对外投资而陷入“产业空心化”,导致日本出现“失去的十年”。目前我国处于经济新常态,必须汲取日本的教训,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为供给侧改革创造良好的涉外经济环境。

作者单位:外汇局大连市分局

猜你喜欢

摩擦升级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摩擦电纱线耐磨性能大步提升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摩擦是个好帮手
给情绪找个出口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钢摩擦面铝基在刹车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