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爱情心理
2017-08-10柴赛君
柴赛君
摘要:《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劳伦斯生动地描述了几段经典的爱情故事,探索了其中的人物关系和爱情心理。本文以女性爱情心理研究为基础,分析小说中的恋母情结,解读以米莉安为典例的精神恋爱和克拉拉为代表的性欲之爱,进一步剖析其局限性。
关键词:《儿子与情人》;爱情心理;恋母情结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儿子与情人》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心理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该小说围绕十九世纪末贝斯伍德村一个矿工家庭的生活。小说前半部分呈现了莫瑞尔夫妇由之前的和睦变成无休止争吵的过程,以及莫瑞尔太太和其儿子之间异乎寻常的强烈感情;而后半部分叙述了二儿子保罗和米莉安、克拉拉的爱情故事。母亲的固恋、米莉安的精神恋爱、克拉拉的性欲之爱这三种爱情心理模式都是不成熟不健康的。
一、保罗的挣扎——恋母情结
莫瑞尔太太(格特鲁德)出身于一个名声很好的中产阶级家庭,在圣诞节舞会上遇见了沃尔特·莫瑞尔。当时的莫瑞尔体态挺拔、英俊潇洒,而格特鲁德还是一个坦率漂亮的少女。两人一见钟情,在第二年的圣诞节,他们就结婚了。然而,由于家庭教养和性格的差异以及艰苦的生活条件,不久,莫瑞尔夫妇就发生了争执。在第三年的圣诞节,格特鲁德生了一个儿子,可这并没有改善夫妻关系。莫瑞尔逐渐酗酒成性,打骂妻儿来发泄自己的郁闷,而莫瑞尔太太鄙视丈夫,痛恨他的弱懦,并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儿子身上。起初,她把全部心思投给大儿子威廉,期望他出人头地。他也如母愿,在伦敦找了一份好工作,但威廉却因病早逝。威廉死后,莫瑞尔太太变得十分消极,闷闷不乐,失去了生活的期盼和兴趣。
不久,二儿子保罗重病不起。莫瑞尔太太开始意识到应该照顾好活着的人,而不是一直惦记着死去的人。在保罗卧于病榻的七周里,母子俩相依为命,从此,保罗就成了她的生活和精神支柱。一方面,莫瑞尔太太厌恶自己的丈夫,认为自己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丈夫”,甚至把自己作为女人和妻子的感情需求转移到了儿子身上。她想方设法地从精神上控制保罗,占有保罗的爱。这种扭曲的母爱和强烈的占有欲像无形的精神枷锁一直束缚着保罗。另一方面,保罗和母亲一同嫌弃和疏远莫瑞尔,竭力保护和安慰自己的母亲,甚至像情人一样爱着她。小说中描写到保罗抚摸母亲的头发,热吻她的喉颈。也正是因为这种恋母情结,保罗的性格、情感和性心理都无法得到健全地发展。他不停地在母亲、米莉安和克拉拉之间挣扎,极其痛苦,最后在精神和欲望的冲撞中被摧残。
二、米莉安的孤独——精神恋爱
保罗在威利农庄游玩时结识了雷弗斯家的米莉安。那时她快十六岁,清纯美丽、温柔腼腆。他们兴趣相投,保罗教她法语、代数,而米莉安也十分欣赏他的才华,他们经常一起绘画、学习。在这种亲密的气氛和自然清新的环境中,两人之间萌发了爱情。然而,米莉安有着强烈的宗教信仰,对男女问的事情不自在,感到畏惧和痛苦。两人保持着一种纯洁高雅的关系。她时常把自己强烈的感情投放到身边的小事物中,比如无限爱慕地抚摸鲜花,爱意绵绵地观赏红叶。
年轻的保罗感到一次次的冲动,热血沸腾,但又无法向米莉安表达内心的感受。而米莉安怀揣着宗教的圣洁感情,爱上保罗,让她觉得自己犯下了罪行,她内心中的欲望和羞耻感、童贞观在抗争。两人的恋情起起伏伏。同时,莫瑞尔太太意识到米莉安正在把保罗从她身边抢走,因而不断反对和干涉这段恋情。后来,她以自我牺牲的方式满足了保罗,为他献身。然而,她并不是想要他,而是想要和莫瑞尔太太一样占有保罗的灵魂和精神。两人最后的结局还是分开了。
三、克拉拉的痛苦——肉欲之爱
克拉拉·道斯太太生活在社会下层,和丈夫分居。她肤白貌美,有着丰满健美的身躯。克拉拉的出现满足了保罗的欲望,填补了在米莉安身上得不到的安慰。每次见到克拉拉,保罗浑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了。但他的爱只是赤裸裸的发泄,是强烈的激情。他把她当成性伴侣,认为克拉拉不够深刻,满足不了他的灵魂。即使克拉拉热烈地爱上了保罗,她却始终不理解他,不能得到他真正的爱,而她精神上的追求也被保罗忽略。对于克拉拉和保罗的感情,莫瑞尔太太并没有十分生气,因为她知道这个女人得到了保罗的身体却无法得到他的心,迟早保罗会厌恶她的。终究,他们还是分开了。
最后,莫瑞爾太太患上癌症,安妮和保罗姐弟二人不忍看母亲遭受痛苦,让母亲喝下了有过量吗啡的牛奶结束了她的生命,也使保罗摆脱了母亲这么多年的精神束缚。米莉安虽然将自己给了保罗,却是以自我牺牲的方式,这种充满宗教信仰和灵魂追求的爱给她带来的是无止尽的孤独和痛苦。而克拉拉的激情和欲望不能给保罗精神上的宽慰,于是她又回到了丈夫的身边。总而言之,这部小说呈现了三种爱情心理模式。畸形的母爱,追求精神的灵爱,和满足欲望的性爱各有不足。通过对这些爱情模式的分析,现代女性亦能从中得到启发。拥有健全完整的人格、找到灵与肉的和谐、树立健康自然的女性爱情心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