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1985年的垃圾桶
2017-08-10曾颖
曾颖
【适用话题】行动 青春 引以为傲 合理表达
读大一的侄女来信说学校的同学们因为不满食堂承包者的伙食太差,集体罢食,有同学甚至从校外抱来几头小猪,让猪在饭堂吃饭,以示抗议。我笑了笑,恍惚中又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1985年,我读初三。这一年,我所在的县城教育局开始计划按区域而不是成绩录取高中生名额。这一改革因为县城两所中学的硬件和师资的不平衡,受到极大的阻力。一中在主城区,师资力量雄厚;二中则在郊区,且刚从乡办中学升级而来。而悲催的是,按照这个原则,我们班的绝大多数人都将分在二中,整个班级陷入一种绝望而愤怒中。我们决定做点什么。有人建议给教育局写联名信,但在签名这个环节却卡壳了。有人建议写黑板报,但也很快就被否决了。因为此前,有同学因为写了一篇质疑“3·5”学雷锋有摆形式的嫌疑,受到学校的严厉批评。
这样的讨论在后操场进行过四次之后,有几个女生决定不再与我们为伍。于是,第二天教育局、县委和县政府门口出现了几张巨大的大字报,上书:“我们反对按区域升学”。此事甚至惊动了公安局。班上那几个慷慨如烈士的女生,为此惴惴不安了几天,终于在确认什么事也没有之后,才慢慢缓过劲来。
這事之后,大家又围聚在后操场,一片愁云惨雾的焦灼。一个男生突然发话,他咬着牙说:“那些想出按区域分校的人,真应该把他们装进垃圾桶里!”有人甚至干脆大喝一声:“在这里胡思乱想有什么用?谁有种今晚就推一个垃圾桶到教育局门口去!”十四五岁的孩子最听不得的便是“有种”“无种”之类的话。这一句话,几乎就纲领性地为不知所措的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很快,大家就开始研究怎么干。时间定在当晚,任务是每个人把自己家门口的垃圾桶推到县教育局门口。
我永远记得那个初夏的夜晚,我在床上数着天上的星星等路灯熄灭,这是我们行动的信号。在我数次险些睡着又惊醒之后,街灯终于灭了。我拿起藏在枕头下的布手套,悄悄开门,蹑手蹑脚地来到楼下早已选好的垃圾桶旁,昂头仰脖,屏住一口气往前推。一想着明天天明之后街面上将出现的奇境和人们的惊叹,那味道算得了什么?小意思!
这时,我感觉在不远处的巷口,也有垃圾桶轮子在地上滑动的声音。我感觉整个小县城的所有街道上,都传来沉重而兴奋的滚动声。这是一群少年,在用自己以为可行的办法,表达自己的心声,既有忐忑不安的小心,又有跃跃欲试的亢奋。当我大汗淋漓地把垃圾桶推到教育局门口时,那里已聚集了很多垃圾桶,黑暗中似乎隐隐还看得到匆匆闪去的身影。
那晚参与的人数,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县城所有街道的垃圾桶,无一遗漏地跑到教育局门口。推垃圾桶的,除了我的同学们之外,还有和我们同样不满意新升学方案的邻班甚至邻校同学,甚至还有拔刀相助或掺和热闹的人。我们那晚的成果,第二天环卫所派出三辆垃圾车忙活了一天才复原。
按区域分校的计划,最终由于其他方面的压力,没有实现。我们都清楚,这事与我们诉求并不明确的行动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我们心中仍各自存有一点小小的自豪感,认为我们为自己的命运,做过点什么。
【素材分析】青春的记忆,总是与热血沸腾绑在一起。虽然如此莽撞、懵懂地反抗,并不值得提倡,但这群少年生命意识的苏醒,足以让他们的青春岁月引以为傲。
【速用名言】
1.我们还活着。我们不得不去领悟自我,发现自我,表达自我。——功夫演员 李小龙
2.风险越大,甘冒风险的自傲感也越强。——法国思想家 罗曼·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