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冬天盖什么被子
2017-08-10倪方六
倪方六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人们纷纷把床上的厚被子收起来。在古代人们也盖被子,你知道跟现代有什么不同吗?
古人盖的被子有多大?
古人被子的大小与使用者的身高有关,像做衣服一样“量体制被”,长度大约是一个半身高。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以汉尺来算,其身高约在2.22米,即使以孔子生活时代的周尺来算,身高也在1.91米。据此可知,孔子盖的被子应比一般人的大许多,长或在3.3米,短也有2.9米。
古人盖的被子有多宽?
古人一般以“幅”来衡量布帛的宽度,故“幅”也是被子的宽度单位。《汉书·食物志》记载:“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一幅宽的被子应是小孩用被,或非冬天情况下短暂休息时覆体用。成人所用的单人被一般不会少于两幅宽,双人大被都在三四幅宽。也就是说,古人所盖被宽在1米至2米之间,这与现代人所盖被子的宽度差不多。
古今被子大小、宽窄有所不同,但形状都是一样的,皆为标准的长方形。 在古代,能置办一床像样的被子并不容易,经济条件好的人家,被子可以做得既大又厚,而穷人的被子既小又薄,有的连小被也置办不起。但由于被子是御寒之物,所以古代乐善好施之人常会在冬日给穷人“送衣送被”以表达关爱,现代流行的“送温暖”一词就是由此演绎而来的。
古人结婚用被有什么讲究?
被子是古人重要的“家当”,也是财富象征之一。古人结婚用被更看重用料。有条件人家的被子用绫罗绸缎来做,所谓“锦被”“绮被”“罗被”都属于这类高档被子。结婚用被也叫“双人被”“鸳衾”,俗称“鸳鸯被”。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赵飞燕在当上皇后时,她的妹妹赵合德送来了一批高档用品,其中就有“鸳鸯被”“鸳鸯褥”。
古代被子里面填充何物?
在棉花没有进入中国之前,做被子用的布是葛(南方)、麻(北方)一类植物纤维纺织的。而更早时候,被子是用兽皮来制作的。除了单被外,冬天御寒的被子是需要填充物的,即所謂“被胎”。在没有棉花之前,用不起真丝的古人多用“絮”做“被胎”,芦花、杨柳絮、敝绵(真丝下脚料)、茅草都可以做絮。
絮质量很差,“败絮其中”一说就是这个意思。显然,布衾盖在身上没有丝衾舒服、温暖,特别是盖的年头一多,保暖效果会更差。
唐宋时,随着造纸术的进步,人们又想到用纸来做被子,此即“纸被”。纸被以福建产质量最好,宋代诗人陆游在收到朱熹从福建带给他的纸被后特作《谢朱元晦寄纸被》一诗,赞道:“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软如绵。”需要提一下的是,明清以后,棉花开始成为被子的普遍填充物,还因此出现了“弹棉花”这一行当。
张晓玛摘自《 人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