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淡
2017-08-10常博源
常博源
《海上钢琴师》说过:“繁华的都市里应有尽有,只是没有尽头。”迷离的灯晕,摇曳的路影……无不蛊惑着人心,不知让多少儿郎放弃了诗、梦与平淡。
时代飞速变化,我们得到的越来越多,可欲望似乎永远得不到满足,灵魂也随之迷了路。
黑夜降临,都市的弥弥灯光,将人们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匆匆行过的人们,或是疲于奔波,或是厌于世故,他们匆匆着,也麻木着。经济时代带来了“成功学”和“成功鸡汤”,这些本是鼓舞人心的东西,可偏偏又赶上了一个网络规则不完善、互动平台刚刚兴起的时期,泛滥的“假鸡汤”催逼着人们走上了追求名利的道路,盲目而又麻木。
其实生命的意义远远不应该只是车水马龙的利益追求,还应有着抛却繁华的平淡闲适。
古时的文人雅士,他们视功名利禄如无物,追求着平淡与超然,追求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是平淡的朝奉者。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王维淡泊世外的生命似流水行云,他削竹为笛,独自静坐在竹林之间。自有空灵的的月光,让繁华尽褪。一袭白衣,在婆娑疏影中,在笛声风声叶声的奏鸣中感悟人生。与白云为伴,与山水为邻,飘飘然似忘却红尘。一颗平淡心,给竹林添了一分神韵。他明白平淡,大隐于市,独姿庭院,做红尘的雅客,清风弄影,明月留步。何尝不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呢?
亦或是那在南山之下悠然采菊的五柳先生,于田园中重返自然、返璞归真,寻得生命的大自在。再如古希腊的哲学家们,用平淡之心探索自然,寻源生命,竹杖芒鞋,扣经问史。
平淡让他们的生命焕发光彩,如皓月清风让人仰慕。
洞庭之阳,长江之北,大别山南,黄州密林。细雨霏霏,平添落寞。一阵徐缓的穿梭,抖落了凄寒的春雨,抖落了料峭的春风,斗笠轻衣,吟唱着如清风般的诗词。一束微暖的斜阳抹去蒙蒙的寒意,更洒下星光点点,照亮他曾有的迷惘,回首宦海浮沉的过往,他不再愤慨,不再颓唐,目光清越而闲适,原来,风雨亦无,晴亦无。他轻吟一曲词,平平淡淡。黃州一行,苏轼抛却了繁华和思怨,感悟了平淡,随缘自适,扁舟草履淡然于山水之间。
平淡之心在滚滚红尘中分外可贵。功名利禄的诱惑、锦衣玉食的享受,让许许多多人在纸醉金迷中,恍然不觉时间的流逝,患得患失,忧思不断。又有几人能大彻大悟,放下胸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我想起了路遥《人生》中的高加林,在城市追逐功利后,于绝望之际方知最好不过这平淡却又真实的乡村生活,没有勾心斗角和利益计较,可却已然物是人非,佳人不在。
在时光的洪流中,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要想使之抵达梦想的彼岸,就要有勇气放弃眼前的果子,用一颗宁静致远的心,追寻远方美丽的风景和生命中的诗。
梭罗就是一名平淡之心的拥有者,他放弃眼前繁华城市生活,独居于瓦尔登湖畔,在自己的小木屋里开荒种地,春华秋实,追求精神生活,注重灵魂的成长,于此,一部杰出的作品应运而生。
平淡之心于林清玄,是心如止水的禅意。他将自己从获奖的成就中拉出,毅然决然入山修行,深入经藏,抛弃繁华。赌书泼茶,倚楼听雨,日子清简如水。禅的时光,内心安然平和,而他自己也在山寺中修炼的更加质朴,那些动荡不安的世事,早已化作流水淡烟。而平淡却又从不意味着一事无成,花敛容、月遮羞、日藏光,无不因为远离繁华而更具美丽芳华。更如当林清玄出山之际,“菩提系类”和“佛典系类”也随着他问鼎当代文学。
佛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佛道无边誓愿学。菩提无上誓愿证。”净眼观世,风起云涌,鱼龙混杂,唯有心灵是净土。心安,则不被世事惊忧,佛让众生暂居浩荡红尘,红尘则是道场,在这里,我们要学会随遇而安。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安得一片空山鸟语地,使得人与白云栖?安得一汪潺潺清泉濯我心处,看得谭深鱼儿戏?安得一片幽冥兮,来得我与月相惜?就像《云水禅心》的那样在空山老林,听那清泉叮咚叮咚似无意,映我长夜清寂。
都说人间世剧场,众生编排着一部叫做生活的戏。对此,白落梅问道:“有一天,是否需要摘下人生的道具,做回纯粹洁净的自己。在菩提树下淡然修行,看青山遮日,绿水无波?”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自在心中,而相也由心生。修身之道,在于保持一颗平淡之心,随缘自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