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生态发生巨大正向变化
2017-08-10唐任伍
唐任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高压反腐,从严治党,厉行“八项规定”,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从而彻底改变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现象。
笔者注意到,越到基层,改变愈发明显,文山会海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言简意赅的大实话大白话。新任湖南常德市委书记周德睿在就职讲话中提到“十多十少”,强调新官上任要上“三把锁”——“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莫伸手、作风上不丢丑”,而非上任就烧三把火。这一言论直击部分干部“官气”的症结,发人深省。
十八大以来动真格的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深度触及广大干部的作风、行为和心理。部分干部灰色收入、红包收入没有了,公车不能随便私用了,公款吃喝大大减少了,一时间让一些人不适应。甚至,过去不正常的状况与现实间的距离,导致这些人产生“失落感”,诱发心态失衡:抑郁、自杀和其他心理疾病发病率上升;一些官员因经济状况达不到预期有挫折感,自认为是“弱势群体”“高危职业”;一些本就有鸵鸟心态的官员又患上“网络恐惧症”,手脚原本不干净的人尤其怕“见光死”,该管的事不管,该干的事不干。
好在党中央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从严治党常抓不懈。当前,大多数干部心理渐复平静,行为趋向理性平和,变化了的社会生态进一步促使官场文化发生巨大的正向变化。
政治生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人民公仆”逐步内化于心,成为官员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对官员的评价标准。“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逐渐成为多数人的为官之道。
公务员只是职业而非升官发财和享受特殊福利待遇途径的观念逐步得到强化。能出能进的公务员机制正在建立,“官本位”色彩逐渐淡化。
为官有为成为操作层面的官场基本职业准则,让一些过去整日无所事事、懒政和不作为的官员感受到了压力。
以机关单位为代表,公职人员的工作方式在发生变化。实事求是、勤勉肯干的优良传统回来了,部分干部一度习以为常的形式主义“花架子”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取消公费医疗等一系列干部待遇“去特殊化”举措赢得广大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尤其是统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使普通职工曾一度羡慕的公务员福利工资的优越性体现得不那么明显。
政治生态的好转,为大批党性强、素质高、作风硬、干劲足、清正廉洁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创造了良好条件。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也让广大干部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对自身的定位日渐清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永葆人民公仆本色;勤政务实,理性平和,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在官场重新成为风尚。▲
(作者是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