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源革命的中国样本

2017-08-10文丨

遵义 2017年15期
关键词:革命能源发展

文丨 佳 雨

能源革命的中国样本

文丨 佳 雨

图为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项目大同京能10万千瓦光伏项目一角。光伏发电“领跑者”项目——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项目正式通过验收。(新华社记 詹彦/摄)

能源革命新构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生态文明的重视达到新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建设美丽中国,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由此促成了中国能源发展理念和政策取向的一系列变化。

长期以来,中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资源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仅单位产出资源、能源消耗居高不下,而且各种原因造成的浪费也相当严重。部分资源已高度依赖进口,能源资源供应安全面临严峻挑战。2012年,中国能耗总量达到40.2亿吨标准煤,突破了“十二五”能耗控制线。

十八大报告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中国电力报评论指出,党的十八大站在新起点上谋篇布局,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呼之欲出。

2014年6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就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作出系统阐释,并提出五点要求:第一,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第二,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第三,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第四,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第五,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能源生产和消费“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体系日渐清晰。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此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新时代。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了2020年中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其中,在能源领域,意见提出,能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这些指标也成为中国制定“十三五”能源系列规划的根本遵循。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成为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能源工作的行动指南。

同样在这次会议上,党提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中国能源发展思路发生重大转变,“清洁”首次排在中国能源体系的修饰语的首位。未来,能源发展的主题将转向清洁化。而这,恰恰是能源领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直观体现。

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为化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的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党的领导,是能源领域改革发展的灵魂。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努尔•白克力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能源发展改革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特别是2014年6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鲜明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国能源发展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3年来,全国能源系统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化认识理解、强化思想引领,深入推动落实、加快转型步伐,能源发展改革实现新跨越新突破,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系统规划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能源发展的使命任务、方向目标和主要举措,开辟了中国特色能源发展理论的新境界,对于在新起点上加快推动中国能源事业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如今,神州大地上正在进行着一场革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这场革命力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其意义和影响将超越能源领域,波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也为世界能源转型贡献出“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样本”。

解码能源革命的新问题新挑战

当前,全球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三大难题,中国能源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只有作出积极调整和改变,才能推动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构建能源互联网,能帮助我们有效破解发展难题、积极应对这些挑战。

2014年4月25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下称《战略》),被认为是能源革命的具体路线图。

据媒体报道,为了这个《战略》,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开头第一句话是:“在世界各国面临的能源问题中,中国的能源问题可能是最复杂、最费思索的。”他认为,《战略》对今后十余年中国能源革命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认为,以前,中国对于能源消费,从主管部门到能源企业,基本思路都是“保供给”,不管能源消费合不合理,“保供给”是硬道理。甚至有的时候,还抱着“为能源找出路、为产业找空间”的心态,大上高耗能项目。能源消费革命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

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则表示,推动能源体系革命性变革,已成为大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取向。与此同时,世界能源技术创新进入活跃期。

《战略》指出,能源科技整体水平与能源结构转型要求不适应,支撑引领作用不够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新能源在技术经济性等方面竞争优势不明显,通过市场作用调节能源结构的机制尚不完善。体制机制难以适应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需要。世界能源地缘关系日趋复杂,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同样面临诸多挑战。

业内人士时家林认为,一个以新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总体能源利用率将由目前的14%左右提高到约40%,生态环境恶化和气候变暖的态势将得到有效遏制,在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消除贫困,实现能源消费公平。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类技术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以风电和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首次超过常规能源发电装机。全球173个国家制定了自己的新能源发展目标,新能源在全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欧盟计划到2050年时,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75%。瑞典等国家明确提出到2040年前后,电力消费100%来自可再生能源。中国政府也明确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力争达到50%。从目前的情况看,有希望提前实现这一目标。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认为,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代表世界未来能源发展方向,是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手段。

中国工程院的研究报告提出,中国加快推动能源革命必须把握几个要点。首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是能源革命的重要基础。其次,科技创新是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撑,必须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路线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审慎研究引进能源技术和产业模式。此外,还要加强国际能源战略合作,包括加强能源开发和利用合作,加强科技和重大装备合作,在能源金融、投资模式、人才交流等领域全面合作等。

“立足新问题新挑战,要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和推动农村能源革命为核心,加快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成为必然选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谢克昌说。

据媒体报道,谢克昌口中的“新问题新挑战”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农村能源革命问题。“农村能源是中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薄弱环节,存在结构失衡、污染严重、设施落后、效率低下、普遍服务难等问题。没有农村能源革命,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国能源革命。”谢克昌说。

其次,可再生能源“边建边弃”问题。“‘十三五’期间,全国风电装机将达到2.1亿千瓦以上,光伏发电装机为1.1亿千瓦以上,重点开发区域是中东部和南方地区,而这恰恰是‘三北’地区新能源外送的目标区。在经济新常态下,电力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谢克昌说。

2016年中国西部地区平均弃光率达20%,弃风较为严重的地区是甘肃(弃风率43%)、新疆(弃风率38%)、吉林(弃风率30%)、内蒙古(弃风率21%)。对此,谢克昌认为,日趋严重的“弃风弃光”形势与装机规模攀升,电力市场竞争激烈都是可再生能源“边建边弃”问题,也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中的新挑战。

第三,国际能源话语权问题。谢克昌认为,国际能源话语权与国家地位不相配的问题也是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中不可忽视的“新问题新挑战”。

面对诸多不容忽视的“新问题新挑战”,谢克昌提出四点建议。“首先要树立环境优先、节约为主的能源发展理念。”他尤其提出,能源与环境密切相关,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指引,以推动农村能源革命为核心,以劣质煤逐步替代和提高终端用能清洁化水平为主要抓手,宜气则气,宜电则电,改善农村用能结构。树立“能效是一种资源”的理念,把节能贯穿社会各领域各环节,抑制不合理消费、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还要推进非化石能源高比例利用。科学发展水电,立足自主,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拓展可再生能源利用途径和机制,提高消纳能力。”谢克昌认为,盘活存量,破解可再生能源“边建边弃”困局,就要树立“盘活存量就是引进增量”的理念。他建议:一是要按照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有序推进‘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跨省区消纳4000万千瓦”要求,制定实施细则,明确如何送,送到哪里。二是要以国家实验室为平台整合优势资源,突破制约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储能系统稳定性、可靠性,特别是压缩空气储能的循环效率,电池(堆栈)的循环寿命、蓄能密度等指标性能,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第三点,面对‘新问题新挑战’,中国也必须推进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必须明确:实现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化石能源也可以是清洁能源。”谢克昌表示,煤炭产业发展的出路在于实现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把煤炭从单一燃料变为燃料与原料并重,要加强原油源头布局和需求管控,实现供应多元化和需求合理化,优化炼制工艺流程,稳步提升油品品质。另外也要科学发展天然气能源。

“天然气是实现‘低碳时代’的过渡桥梁,也是近中期改善中国能源结构的最现实选择。‘常非并举、内外并重’,实现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必须坚持两点。”谢克昌认为,一是在加强国内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基础上,创新投融资模式,强化技术攻关,提高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经济性。二是科学规划国外天然气引进规模、方式与节奏,适时加大LNG进口规模和现货比例。

最后,谢克昌也建议,中国要创新全球能源治理模式。依托“一带一路”、放眼全球,以产业发展、金融运作、规则制定、人文交流为抓手,显著提高国际能源话语权。

努尔•白克力撰文指出,当前,国际能源格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开拓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新前景,必须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能源发展道路,进一步增强战略定力,切实做到坚持绿色低碳的方向不动摇,坚持节能优先的方针不动摇,坚持从煤炭资源丰富的国情出发不动摇,坚持立足国内的原则不动摇,坚持创新开放的战略不动摇,为能源发展改革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能源调结构和经济稳增长、能源生产和消费、能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能源总体发展和地方创新发展、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等重大关系,不断推动能源发展改革行稳致远。

努尔•白克力表示,扎实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扩大能源领域有效投资,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实施能源民生工程,深入推进能源领域重大改革,深入推进能源国际合作。加快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筹办好“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俱乐部,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稳步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强能源战略、规划、政策等方面的国际交流,推动能源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大力拓展参与国际能源治理的平台、途径和方法,在共同打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能源治理体制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工作人员在浙江磐安县盘峰乡大岭头村的一户居民楼顶检查刚刚并网的光伏发电装置。大岭头村目前已并网的个人光伏用户有50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0%,并网容量193.21千瓦,是当地有名的新能源“光伏村”。(新华社 徐昱/摄)

能源革命“中国方案”领跑全球

国际能源巨头、BP集团在上海最新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不包括水电)同比增长14.1%,增加5300万吨油当量,为有记录以来最大增幅。其中,中国超过美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生产国。

目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比例只有4%,但增长势头非常强劲。2016年可再生能源增长量占全球能源新增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比例从2015年的6.7%上升到2016年的7.5%。

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已成为全球能源结构优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推动因子。截至2016年底,中国风电累计装机量和太阳能累计装机量均位居世界首位。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说,中国正引领着全球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2016年中国贡献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的40%,超过经合组织总增量。

2017年6月6日至8日,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CEM8)暨第二届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MI—2)在北京举行,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安南•阿明会上表示,中国目前是全球转型中心,希望能够继续与中国和150个可再生能源署成员国一起合作,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全球部署。

据媒体报道,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广泛共识和共同行动。“中国是全球能源转型领跑者,在促进能源转型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其影响不仅仅限于中国境内,例如‘一带一路’建设就展示了怎样实现跨境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安南•阿明表示。

对此,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瑞克•海茨指出:“中国的清洁能源经济转型将对推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起到重要作用。”

“事实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效投资国,也是风能、太阳能领域的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对于风能、太阳能和电动汽车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英国儿童投资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凯特•汉普顿说。

在中国,能源结构逐步呈现低碳化、清洁化的趋势,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明显回落。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的34.6%。风电累计装机量和光伏发电累计装机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不仅如此,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50万辆,占全球市场的50%。

凯特•汉普顿表示,中国能够在清洁能源方面发挥领导力、分享智慧,能够让经济增长跟碳排放脱钩,推动能源革命,建立一个非常好的模式,供发展中国家借鉴学习。

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推动能源革命。

按照《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量有68%以上将来自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清洁低碳能源将成为能源供给增量的主体。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创新技术中心主任道夫•哥兰说,在未来,我们需要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好消息是,其技术已经可行,成本已经是可以承受的了。中国在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提到,“我上周听到,数以千计的风电厂、光伏电厂在中国建设起来,这说明中国对发展再生能源有决心。”

与会专家表示,清洁能源经济转型将带来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就业以及气候变化治理的多赢效应。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詹•克瑞兹表示,未来是信息导向型的社会。清洁能源经济转型可以培养高科技的、高薪酬的人才,创造新技能,同时增加出口。所以,中国绿色就业不是问题,对于中国而言,它是解决方案与发展机会。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行业年报,2016年,全球有980万人从事可再生能源行业,其中,中国就业人口占360万。

绿色经济将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在会上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煤炭行业的就业人数为500多万,煤电产业是200多万。而以风电、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到今年年底,就业人数能够接近于煤炭行业。据《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部署,到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总的投资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将带动超过1300万人就业。

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提出,探讨构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俱乐部,要加强政策沟通,各国进一步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交流和对接;要加强产能融通,加强能源科技研究,开展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联合攻关,推动重大项目、先进标准和工程服务合作,协同提高区域与全球能源供应和保障能力;加强设施联通,积极推动跨境能源通道建设。

努尔•白克力表示,加快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筹办好“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俱乐部,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稳步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强能源战略、规划、政策等方面的国际交流,推动能源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大力拓展参与国际能源治理的平台、途径和方法,在共同打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能源治理体制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油气资源丰富,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目前,“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新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俱乐部呼之欲出。对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现状,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在率领中国工程院能源革命咨询项目调研组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后用8个字进行了总体概括——“资源丰富、成效显著”。

“当前,全球经济和能源转型面对多重挑战,各国能源资源禀赋不均衡,能源运输通道建设滞后;很多发展中国家能源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能源供应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费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应携手打造‘一带一路’油气合作的升级版。”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指出分析说。

日前,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正式发布《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倡议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俱乐部。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俱乐部是一个开放性平台,面向所有国家和所有利益相关方开放。俱乐部旨在通过一系列务实的工作,推动各国间政策沟通和贸易畅通、加强能源投资合作和产能合作、增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完善全球能源治理结构。

李冶认为,过去“一带一路”沿线油气合作集中在上游资源的开发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油气合作将更多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合作需求和中国的产业优势,向包括炼化、管道、工作技术服务在内的全产业链迈进;朝着科技研发、人才交流和教育培训等领域更深层次扩展,形成新的合作产业链和价值链,打造以油气合作为核心的经济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程志强认为,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要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这是继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又一次在重要国际舞台上提出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这一重大构想是有效解决世界能源问题、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和积极响应。

另外,全球气候治理,已从中国方案到中国行动。《巴黎协定》的快速生效,再次表明气候变化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具共识的议题之一,没有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也没有国家可以独立应对。习近平主席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提出,我们要创造一个各尽所能、合作共赢、奉行法治、公平正义、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未来,全面阐释了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发挥了引领性作用。中国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者,希望通过签署《巴黎协定》,完成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为中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和内生动力,加速推动发展方式和能源结构转型。

中国开启了能源领域改革的窗口,《巴黎协定》的签署也为中国深度推进能源定价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契机。

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进程以及全球能源变革的趋势,为中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和共赢的机遇。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要推动能源产业对外深度融合,打造世界范围内有竞争力的国际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能源体系的建设,扩大话语权和影响力。特别是注重和加强能源领域的南南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变革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在全球能源和气候治理体制变革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体现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当今世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努力转向绿色低碳发展。这是一个总趋势,也可以说是一场竞赛。在这场竞赛中,中国不能落伍,而必须尽快抢占新的战略制高点,切实迈向生态文明。

猜你喜欢

革命能源发展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中国的出行革命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