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叛逆抗争到融入社会

2017-08-09王雁南

参花(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觉醒独立女性意识

摘要:作为“五四”以来最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丁玲用独特的女性视角、觉醒的现代意识,塑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不断探寻生命价值、捍卫自我尊严的女性角色。丁玲作品中最富有价值的无疑是她深切关注女性命运,全力发掘女性意识的写作手法。从现代意识、自我精神、独立人格等视角分析丁玲不同时期作品中不同的女性形象,可以对她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其对女性命运的思考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女性意识 封建传统 独立 觉醒

自“五四”运动以来,思想的自由和解放成为时代的主题,丁玲作为具有现代意识、思想觉醒的杰出女性作家,以细致而自然的笔调、现代而自由的思想、朴实而坚定的信念,描绘出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这些新女性们能够勇敢挣脱封建传统的束缚,果断摒弃狭隘保守的思想,坚定迈向追求自我和个性解放的道路,她们从迷茫忧郁、沉沦在自我的精神痛苦中,到最后选择了勇敢抗争、追求女性的自主和独立。

因为“我自己是女人,我会比别人更懂得女人的缺点,但我更懂得女人的痛苦。她们不会是超时代的,不会是理想的,她们不是铁打的。她们抵抗不了社会一切的诱惑和无声的压迫,她们每人都有一部血泪史。”所以在丁玲的笔下,女性大部分是以悲剧的人生命运作为前提的,然而由于在不同时期丁玲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态度也有所不同,因而影响了她在不同时期塑造的女性形象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一、陷入精神困境无法自拔——梦珂、莎菲

丁玲的处女作《梦珂》和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都属于她早期的作品,社会风气的压抑与沉闷使得人的精神状态也处在低潮,迷茫的生活状态和失去方向的无力感是当时大部分年轻人的真实写照,丁玲敏感地抓住了这一时期青年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波动,写出了他们的集合和代表——梦珂与莎菲。

(一)迷茫而逃离的梦珂

梦珂是丁玲塑造的第一个女性形象,她天真、纯洁,同时又有一颗反叛而抗争的心。像所有怀揣着梦想的少女一样,梦珂从乡下来到大城市上海,这是她的第一次逃离。纯真的梦珂在学校发现了红鼻子先生调戏女模特的行为后愤怒不已,她不仅怒斥了这样的恶行,并用离开学校的方式表达抗议,这是她的第二次逃离。

随后梦珂来到了姑母家,在空虚庸俗、骄奢淫逸的生活中她爱上了二表哥晓淞,她用满腔热情仰望着她的表哥,换来的却是表哥的欺骗和玩弄。当梦珂意识到表哥的虚伪,意识到她灵魂与肉体和谐统一的爱情理想无法实现的时候,梦珂从姑母家不辞而别,这是她的第三次逃离。

至此梦珂便陷入了极度的精神痛苦中,最后走进了从前便令她感到羞耻的圆月剧社,再也没有回姑母家。她一直在挣扎,然而越挣扎却越沉沦,渐渐地,梦珂变成了一个靠出卖色相而苟活的女子,她被当时残忍的社会现实所淹没,她最终的结局也一定是走向陨灭。

(二)苦闷而纠结的莎菲

同样是表达在特定环境下的女性的身心痛苦,莎菲相比梦珂多了女性个性解放的成分。莎菲是一个生活上迷茫、精神上不甘、性格上孤立又骄傲的典型小资形象。她既叛逆又懦弱,是封建礼教的抗争者,却在渴望新生活的同时把自己孤立起来;她既真诚又虚伪,直白地表达对凌吉士外表的倾慕与热爱,又近乎残忍地伤害真心爱着她的苇弟。莎菲渴望的理想爱情是灵魂与肉体和谐统一的,苇弟不明白她的精神世界,凌吉士虽了解女人却更善于玩弄女人。

这个得了“時代病”的青年女性就像是郁达夫笔下的所谓“零余者”,孤独而没有出路。于是莎菲在疾病缠身的同时,挣扎在痛苦的精神桎梏中不能自拔,最终只能“悄悄地死去”。

《梦珂》和《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创作初期的作品,这两部小说的发表,给当时的文坛注入了新鲜而有力的血液。丁玲敏锐而准确地抓住了当时受过“五四”新思想影响的现代知识女青年的特征——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在精神的苦闷中沉沦。她们渴望自由和爱情,反抗封建传统;她们独立、自尊,坚定不移地捍卫女性的地位。

梦珂和莎菲都是被先进的时代意识唤醒的女性,她们不断地追求自由和独立,却没能找到人生的出路。她们就像是丁玲自身的缩影,“自己还是在黑暗中,没有找到一条光明的出路”,这使丁玲早期的作品都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

二、冲破樊笼桎梏实现自我价值——丽嘉、贞贞

在丁玲创作的中期,有两部作品是不可忽视并有着较大文学价值的。1930年丁玲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韦护》,显示了左翼革命文学的实绩。1936年丁玲逃离南京,奔赴延安投身到革命文艺工作中,创作出《我在霞村的时候》等多部思想深刻的作品。这两部小说都有着鲜明的革命文学立场,同时也是丁玲创作转型中的重要作品。

(一)哀怨又振作的丽嘉

《韦护》是“左联”时期丁玲开始尝试转型的一部作品,也是她第一部革命文学小说。主人公韦护是一个革命者,他的恋人丽嘉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小说以描写二人的恋爱关系为主线,从和谐的恋爱关系到莫名的矛盾冲突再到爱情瓦解各自寻求出路。当韦护决定放弃丽嘉,全身心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去时,文学的熏陶却令韦护向往着乌托邦式的、爱情至高无上的境界,而社会现实让他不得不选择投身革命和政治斗争。

丽嘉是有着“莎菲式”小资产阶级倾向的女青年,韦护离开后,她经历了短暂的怨天尤人又自我否定,最后选择振作起来,放下了对韦护的痴恋和个人主义的自怨自艾,想要“好好的做出点事情,作为探索人生道路上的新起点[1]。”虽然丽嘉的身上仍然有着莎菲的影子,可在爱情理想破灭时,她没有像莎菲一样绝望地沉沦下去,在她身上逐渐觉醒的女性主体意识让她选择了自我救赎,把个人生命与时代需要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质的蜕变。

(二)叛逆又选择的贞贞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在抗战时期的一部作品,也是丁玲成功转型的一部作品。小说的主人公贞贞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到了教堂,却被前来扫荡的日本人掳走沦为慰安妇。贞贞从日本军队逃走时遇到了“我们的人”,自愿回到日本军队进行传递情报的工作。当贞贞带着严重的妇科病辗转回到家乡后,她的亲戚邻里对她的冷漠、不屑和鄙夷让她离开日本人的牢笼后又跌入了另一个牢笼[2]。在身心都遭受重创的情况下,贞贞没有像懦弱的莎菲一样陷入极端的精神痛苦最后被折磨致死,也没有像迷茫的梦珂一样渐渐麻木堕落,更没有接受夏大宝重新在一起的要求,而是选择离开,寻找另一块灵魂栖息地。

王蒙曾说过:“少年时代我读了《我在霞村的时候》,贞贞的形象让我看傻了,原来一个女性可以是那么屈辱、苦难、英勇、善良、无助、热烈,尊严而且光明。”[3]贞贞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传统的双重压迫,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并没有将她击倒,她果断而勇敢地在道德与尊严面前选择了自我救赎,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丁玲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把女性的解放和社会的解放相结合,达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所以丽嘉和贞贞虽有着不同的命运,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跳出樊笼追求新自我和新发展,避免了自己的人生走向悲剧,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了相对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三、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董桂花、杜晚香

1948年,丁玲完成了反映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后来的她经历了一系列人生波折,开始思考进入社会后的女性该怎么寻找出路,该怎样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贡献,这些问题促使丁玲完成了作品《杜晚香》。

(一)自卑却勇敢的董桂花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深入农村生活后写出的反映华北农村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董桂花是暖水屯的妇联主任,在土改过程中,她曾怀疑土地改革是否真的能让她过上好日子,甚至想过万一有一天国民党再打回来该怎么办,因此不论是思想还是行动上,她经常产生动摇,意志不坚定。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磨练,她思想和认识发生了变化,摆脱了之前犹豫不决、摇摆不定和那种被压迫久了的自卑软弱的态度,最后连她胆小懦弱的丈夫都开始鼓励她勇敢地投入到新生活的建设当中。这才是妇女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摆脱了封建传统的压迫,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在建设社会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并为之努力奋斗。

(二)平凡却进取的杜晚香

《杜晚香》是丁玲晚年创作的一部作品。在经历了求学、恋爱、被囚禁、被打倒等多个人生阶段后,她开始审视整个世界,并以女性的视角去赋予这个世界新的意义。

杜晚香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妇女,有著平凡普通的家庭,过着平凡普通的生活。可是她有一颗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心,不甘于重复单调的生活。她不想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带领着一群家属投入到农场的建设当中;她不再为儿女感情所牵累,她追求自由平等的夫妻关系,深入社会变革的潮流中去。杜晚香和其他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相比,已经完成了另一个质的蜕变,她自尊、自立、自信、自强,能把自己看作是社会建设工作中的主体,积极投身革命建设,为社会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个人价值发挥到极致,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

自“莎菲”家族顾影自怜的个人主义到丽嘉、贞贞式的叛逆并寻找新的自我,丁玲已从一个带有小资产阶级倾向的作家转变为一个革命文学者。丁玲作品中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告诉我们,苟且偷生并不是人格的自由和独立,女性必须自觉地摆脱封建传统和旧道德的禁锢才能冲破束缚、追寻自我、走进社会发展的洪流,积极主动地为社会做贡献,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并不是妇女解放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参考文献:

[1]丁玲.丁玲文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390.

[2]胡明贵.丁玲创作中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的消长[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01).

[3]陈明.谈丁玲的生平和创作[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1).

[4]丁玲.丁玲选集·第二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48.

[5]王婷婷,王妍.丁玲作品中坚强的女性形象[J].群文天地,2011(07).

[6]王蒙.我心目中的丁玲[J].读书,1997(02).

(作者简介:王雁南,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影电视学)

猜你喜欢

觉醒独立女性意识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李嘉诚:香港没资格“独立”
“觉醒”背后的美国华人群体
西班牙宪法法院判加泰罗尼亚“独立”违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