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2017-08-09张伟成
张伟成
摘 要:作文是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习作的起步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以后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培养留心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养成勤阅读、勤练笔的习惯,养成自觉修改的習惯四个方面阐述养成良好作文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积累;观察;阅读;习惯
一、引导学生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学导致学生作文内容不真实,说假话,千篇一律,不能感动人。这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奉命而作”。在学生的作文中,很多人和事都是简单捏造的,缺少真情实感,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因此难以打动人。
我曾经布置学生写一篇题目为《妈妈,我想对您说》的小练笔,开始我以为学生肯定会写出一些打动人心的作文来,但事与愿违,很多学生生搬硬套,都是写自己生病了,妈妈是怎样关心照顾自己的;放学了,天下雨,妈妈给我送伞;等等,故事情节大同小异。其中一位学生却发自内心向他的妈妈诉说压抑心中的心里话。他在文中真诚地诉说了他的妈妈为了使他成才,每天逼他不停地做各种练习题,连双休日的时间也安排好参加各种培训班了,他就像一只困在鸟笼里的小鸟,他在最后一句写道:“妈妈,您的心思我懂,但我只想做一只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妈妈,把我放飞吧!”这篇文章让人读后都不自觉对他产生深深的同情,从而想到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文章贵在真情,要想写好作文,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写出的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培养留心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
很多学生很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心惊胆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学生缺少对生活的留心观察,没有注意身边的事物,缺乏素材,导致“无米下锅”。现实生活是习作的主要来源,学生要想写好作文,要想有话可说,就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洞察力。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笔者认为平时作文课不应局限于课堂中,而是要把学生带出校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到市场去看一看集市的热闹情景,到野外去接触大自然,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
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写小动物的作文。其中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天热得像大蒸炉一样,人们都躲在屋里不敢出去。小狗也躺在树下歇凉,汗水从它的脸上流下来……”我拿出这篇作文让学生们评价。学生们都认为这篇作文的这几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天热的特点。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狗没有汗腺、不会出汗的特点,而是对学生们的评价给予肯定,然后让他们进行实际观察:炎热的夏天,狗流汗的样子是怎样的?过了几天,学生们纷纷告诉我,狗是不会流汗的。我相机引导学生要注意观察,写作文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不要想当然。
养成了细心观察的习惯,还要善于积累。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要让他们摘录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这样做不仅能激发阅读兴趣,而且能为说话、写话积累素材。因此,我们应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写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素材,为写作做好准备。
三、养成勤阅读、勤练笔的习惯
我们通过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而且也不是样样都能亲身经历的,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的过程中,思想、素材、感受以及语言的表达方法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这时,我们就应该指导学生进行练笔,把阅读积累转化为习作技能,提高习作能力。
平时教师还要结合课文教学,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语言规范进行小练笔。在教学《鲸》一课时,我发现学生的兴趣特别浓,都被鲸的生活习性吸引。于是,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放学后仔细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写一篇介绍小动物的作文。对这篇作文,学生们有素材,又有课文做参考,大都写得比较自然、真实,也能用上课文中的一些描写方法,描述得比较形象,虽然有模仿的痕迹,可是也不缺乏自己的特色。
四、养成自觉修改的习惯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学生写好作文以后,教师要指导他们互相讨论、对比和修改。让他们彼此交流自己的得意之处,学习别人的优点。作文修改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重要途径,而修改又重在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所以,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应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罗阳镇城郊洲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