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机"作业服务新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2017-08-09赵冠军
赵冠军
摘 要:“互联网+农机”新模式分析:建设“互联网+农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完善“互联网+农机”基础信息资料的收集汇总工作,重点加强对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管控力度,实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效果的改善,“互联网+农机维修服务”,加快农机尤其是现代农机装备的维修问题的快速解决。
关键词:创建信息化平台;完善基础资料收集;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实现“互联网+农机维修”等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7.08.022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和兴起,爆发了一场社会发展方式的深层次变革。“互联网+”概念既迎合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要求,也为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带来了新气象,为各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商机。“互联网+农机”概念也由此产生。所谓“互联网+农机”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卫星定位等现代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农机化生产的实际深度融合,从而推动农机管理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农机化管理的水平,实现农机化管理工作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方向快速发展。
“互联网+农机”在促进农机化管理进步的同时,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的产业升级带来的影响,实现农机的现代化管理和加快实现农业的产业升级相结合,加快完成农业的转变生产方式,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的中心任务,为智慧农业的发展,绿色食品的网上销售和质量溯源监管提供方便,充分发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助力农业供给侧的改革,培育新的农业经济业态,激发和释放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加快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因此,“互联网+农机”还能间接起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良好效果。
探索实行“互联网+农机”作业服务新模式,应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1)建设“互联网+农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这项工作是实现互联网技术和农机管理融合的基础性工作。实现“互联网+农机”的管理模式离不开功能完善、使用可靠、运行平稳的操作平台。可以探索将平台划分几大功能板块:互联网+农机研发、农机制造、农机推广、农机作业、农机监理、农机维修、农机金融等。要加大各地市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在省级及各市县建设农机生产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
(2)完善“互联网+农机”基础信息资料的收集汇总工作。首先应该自上而下的宣传贯彻“互联网+农机”的有益之处,提高广大农机工作者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农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收集汇总有关农机科研单位、制造厂家、重点农机品类推广、农机作业情况、农机维修厂家及维修网点、农机金融单位等多方面的基础信息,进行科学分类,划分几大板块,为农机产业链的相关各方提供有效的资讯信息,实现资源共享。这项工作各地要实现专人管理、专人负责、专人维护,才能有利于“互联网+农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3)通过“互联网+农机”模式,重点加强对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管控力度,实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效果的改善。逐步建立以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市县农机局为检测面的农机作业实时监测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的运行,实现现代农机装备使用信息和在用状态的实时监测,提高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验收質量和效率。同时通过动态信息监测平台,对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等有关农机作业过程实时监管、作业数据能够准确统计,为基层农机部门精准核查农机作业面积、作业质量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化途径。
(4)探索“互联网+农机维修”,通过互联网,加快农业机械尤其是现代农机装备维修问题的快速高效解决。当前,农机的维修服务问题一直是困扰广大农机用户的一个大问题。由于农机作业期间对维修的质量和速度都有很高的要求,有些维修故障如果只依靠生产厂家的售后人员进行解决,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也会影响农机用户的经济效益。鼓励引导农机生产企业、经销企业的售后服务团队和基层农机维修、农机推广队伍等参与到维修技术平台当中。提供便捷的维修服务信息,探索通过网络视频、图片等农机故障的远程诊断和专家在线会诊,帮助机手及时排除故障。为用户提供快速维修、现场服务、故障判断等各项服务。实现“互联网+农机维修”,既实现了维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修理质量及效率的提高,还能更方便快捷的了解相关故障信息,为生产厂家农机装备的产品改型升级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