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析
2017-08-09周琳
周琳
摘 要:随着常州轨道交通路网建设速度的加快,轨道交通对客流的影响不断增大。因此对历史客流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对运营部门制定合理的运营调度计划,提高服务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常州典型网格采集的实际客流数据为基础,首先,分析了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其次,利用MATLAB绘制了线路断面客流随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三维图。
关键词:常州;轨道交通;客流分析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3-0248-02
客流的变化是动态的,调查和研究实际的客流数据,是掌握客流在时间、空间上的特征和分布规律的关键要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进行调度优化设计、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最大优势,客流的分析及研究是基础而又十分重要的。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规律[1]是研究客流的核心内容。
1 选定常州轨道交通典型网格
针对常州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选取了包括中心站点(文化宫、南大街、怀德桥、勤业等共11个站点)的线路网络为研究对象,此路网由常州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交叉形成,包含的站点都具有自身的客流特色。其中,文化宫站为轨道交通1号线与2号线的换乘站,附近包含了商业圈、学校及医院等,南大街站属于典型的商业气息浓厚的换乘站。
在2017年3月期间对每个站点做了交通流量调查。
2 客流的时空特征分析
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根据客流量在全天各时间段的分布情况,每个小时进出车站的客流有以下几种分布类型[2]。
(1)单向峰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区间内的客流具有突出的的垂直方向的变化,或车站周围的土里利用性质单一时,出行客流集中分布,形成了早晚错开的上、下车高峰,例如:早高峰发生在上班或上学的时候,晚高峰发生在下班或放学的时候,一天中的其余时候属于平峰时段。(2)双向峰型: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位于综合性开发区时,其客流和传统交通方式的客流特征具有一致性,有2个对应的早晚上下站高峰,例如:常州市的勤业桥、花园、清潭、复兴等站点。(3)全峰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位于开发程度较高的市中心,或在公共建筑及设施的地方建成车站时,客流将处于高峰状态,沿线两个方向上的客流全天都很大[3],例如:南大街、怀德桥、文化宫等站点。(4)突峰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位于大型公用设施附近,如电影院、体育馆等,在电影或者体育赛事结束后,会出现一个突然的持续、较短的进站高峰客流。过段时间后,相对应的车站可能会有出现突然的持续、较短的出站高峰客流。(5)无峰型:当轨道交通自身的运输能力较小或在还未开发完全的地段建成车站时,客流无明显的上下车高峰,全天线路上的上、下站客流都较少,不会出现明显的高峰客流[4]。
客流在在空间上分布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各条线路上的分布,单条线路断面上的分布,单条线路上下行方向上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车站上的分布特征。
(1)线路客流的分布。影响单条线路客流不均衡性的因素有:线路走廊带及沿线土地开发程度的差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现状。因此,可以统计列车开行期间的客流数据来总结线路上客流的分布规律及特征。(2)上下行方向客流的分布。由于客流具有方向性,所以客流在线路的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均衡性。例如:当线路呈放射状时,早、晚高峰时期客流在上下行方向上不均衡性突出。(3)线路断面客流的分布。沿着一条轨道交通线路,车站的上下客流数差异较大。这是由于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开发程度、客流集散点数量和规模的差异引起的。因此,客流在线路断面上形成不均衡分布是必然的。断面客流分为:凸起型、均等型和渐变型[5]。(4)沿线上下车站客流的分布。轨道交通沿线各车站上下乘客的数量呈不均衡分布。对于轨道交通系统多数的线路,比例很少的车站却承担了全线客流总量的乘降。另外,由于客流的动态变化,居民住宅区数量的增加和线路的不断开设,各车展商的客流量都会变化,造成客流不均性的加大或者新的不均衡性[6]。
3 绘制三维客流时空分布图,分析实际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
根据调查得到的实际网络客流數据,利用MATLAB绘制线路断面客流随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三维图。如图1、图2所示。
由图4可知,从时间方向来看,11各站点上的客流特征总体呈现出双峰型,各站点均出现了早晚高峰。从断面方向来看,南大街、文化宫、同济三个站点上的客流量较大,呈现出了一定的断面不均衡性。
由图5可知,线路断面上的客流的时间动态变化很大,呈现空间不均衡性。
综合来看,可以看出所选取线网的客流具有以下特点:①各断面的客流随时间的变化很大,即时间不均衡性突出,表现出双峰型的特征;②早、晚高峰出现在7:00-9:00,17:00-19:00两个时间段。
4 结语
本文在常州调研客流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得到常州轨道交通典型网络客流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利用MATLAB软件绘制了客流时空分布三维图,对常州实际客流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保丽霞.基于信息集成的城市交通流诱导与交通控制协同的关键理论及技术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2]孙芙灵.公交调度中发车间隔的确定方法的探讨[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7,17(2B):44-48.
[3]牛学勤,陈茜,王炜.城市交通线路调度发车频率优化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3(4):68-72.
[4]何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5]方吉祥.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及运输组织方案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6]莫露全,刘毅.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