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单元:主旨演讲

2017-08-09

人民论坛 2017年20期
关键词:金砖标准化一带

演讲嘉宾

卢中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于洪君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兼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

朱杰进 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晓刚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

于欣丽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高鹰忠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卢中原:“一带一路”建设对标准化提出新要求

大家好,听说这已经是第三次举办关于标准化问题的论坛,我很荣幸受到邀请。“一带一路”对我们标准化工作提出什么样的新要求,我从这个角度来谈一下体会。

在当今国际格局中,中国为全球化大潮注入暖流,同时给世界带来中国提供的公共产品。在此背景下,我们要有自己的标准。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国的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商业模式等都要“走出去”,而我们的标准能否“走出去”,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了沿线国家间合作领域精耕细作、合作项目垂直深入的关键阶段。我们的标准化工作和思路也要跟进和引领,如技术的标准、能耗排放标准、各种安全标准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加强同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广泛社会基础。在“一带一路”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更多注意多元文化、人文关怀的对接。如果能够做到,那么“一带一路”倡议输出去,人家也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引进来,人家也是愿意来的。所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阶段性的提升,我们的标准化工作也要起到跟进甚至引领的作用。

于洪君: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强化标准意识

国际社会很早就意识到标准的连通、标准的相互认同、标准的国际对接问题。随着2000年我国加入WTO,真正参与世界经济循环,参与经济全球化,近几年从中央政府到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各个机构,乃至一些企业,开始认识到标准国际化的重要意义,开始大力推进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说我们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已经意识到标准的国际化对于我们参与经济全球化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后,“一带一路”进入了全球推进、精耕细作的新阶段。那么,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我认为,首先技术要先行,政策要做好引导工作。企业排山倒海地走出去,标准意识要强化,我们的标准国际化工作要跟得上。现在我们也注意到了,我们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有合作协议,和很多国家签署了类似的文件。但这还不够,这只是我们在标准国际化道路上走出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我在国外工作过,深深感到我们不懂得国际标准而使项目半途而废的经历和教训是多么惨痛,所以标准问题是企业走出去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和推进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标准意识,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我们要和“一带一路”国际伙伴搞好标准对接。让他接受我们这些先进的、成熟的标准,但不能强加于人。第二,我们要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协商制定双方都能接受的标准。第三,我们也要把国际上普遍公认的标准引进来,用先进标准淘汰落后标准。第四,我们要靠技术标准引领经济全球化,引领全球经济治理。最后,我们要在加强标准国际化的过程中,加强国内相关机制、体制的建设,让我们的标准走向世界,我们的“一带一路”就会善行致远。

朱杰进:“理念+制度”是新标准的塑造过程

金砖国家作为新时期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在南南合作、国际发展合作中,创新了它的理念;也通过自己的治理,银行的建设,对这些理念加以落实。我们今天探讨的是标准,怎么样塑造新的标准,我觉得两个方面很重要:一是要想提出一个新的标准,这个标准的背后得有新的理念,首先跟别人想的东西不一样。二是想的不一样还不够,新的理念一定能够转化成制度,转化成机制,而这个制度在实践中能够运行,让大家知道这个制度是有效的。“理念+制度”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新标准的塑造过程。

对于金砖国家来说,它创新了南南合作的三个发展理念,一是坚持互利和尊重主权的原则,二是经济增长优先,三是发展导向的全球经济治理,这在金砖国家中形成了共识,体现在新发展银行的制度中。这都是开始,很难说这些理念在实践中就能够行之有效,但是不管怎么样大家在努力,在探索怎么样创新南南合作,创新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张晓刚:国际标准化支撑“一带一路”建设

各国都在积极的参与国际标准化的活动,采用国际标准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一带一路”相关的贸易国在经济、政治、科技、社会各方面存在着差距,导致各国的标准是不一样的,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也不一样。要想避免贸易壁垒,要主动的参与国际标准化的工作,提高创新能力,争取发言机会,才能实现平等协商,互惠互利。

中国已与21个“一带一路”国家签署了标准化的合作协议,中国国家标准委与“一带一路”国家重点标准化组织进行了深入的互联互通,在双方共同关注的领域,相互采用对方的标准,共同推动对方标准的协同一致。今年五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后,中国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等12个国家的标准化机构共同签署了加强标准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联合倡议。这充分表明了沿线国家对标准化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互联互通的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已经达成了共识,将进一步推动标准体系的相互兼容。

今天大家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推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ISO對此十分的关注,这是对“一带一路”的一次很好很积极的呼应。我希望中国一如既往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在深入落实标准连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以及包括标准战略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领域的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标准与政策、规则“三位一体”的机制保障和软联通的作用。

于欣丽:标准联通“一带一路”的着力点

我认为,标准联通“一带一路”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首先是战略层面的对接。我们的战略要跟一些国家的战略,包括发达国家的战略对接,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要对接。

第二,推进基础设施标准合作,支撑互联互通的建设。包括在运输装备、能源、智慧城市加强标准化合作,促进人员交流,以标准兼容推动体系兼容。

第三,开展产能,扩大相互投资。在工程机械、油气、钢铁、有色金属等领域开展标准化的合作。首先我们要翻译中国标准,推广中国标准,宣传中国标准。我们在国际上倡导的是一个标准、一次检验全球认可。同时标准不是万能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也不是覆盖全领域的,在许多领域,在国与国之间开展贸易的时候,没有国际标准可以依据的话,我们共同来互相认可各自国家的标准。

最后,加强能源环境合作,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开展绿色产品标准的比对分析。比对分析是标准化工作的一个基础,也是开展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一个基础。提升绿色化、低碳化水平,建立节能标准的标识互认机制,带动技术产品装备走出去。我们做的一切,最终都是带动技术、产品、装备走出去。标准是提供服务的。加强金融标准合作,支撑资金融通。深化与沿线国家金融标准化合作,共同制定金融国际标准,推动我国金融标准走出去。

高鹰忠:标准化促进金砖国家互联互通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标准化实现“软联通”,结成“好伙伴”,拓展“朋友圈”,对于完善全球治理,开辟世界更加光明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联通是国际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机制保障。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全球布局,商品资金的全球流通,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全球往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的全球交流,各个领域不断拓展深化的国际务实合作,都要求世界各国在产品、技术、装备、服务等方面加强标准联通和标准化合作,用标准化这个渗透经济社会生活一切领域和全部过程的刚柔相济的手段来存异求同,打通经济全球化的“任督二脉”,从机制上保障公平安全、顺畅无阻、权益维护、互鉴互利、有序竞争、合作共赢,避免和化解矛盾冲突,促进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环境协力保护,走向共同繁荣。

标准化是深化金砖国家伙伴关系的导航仪。主要体现在标准化深化金砖国家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提升金砖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共同应对挑战;促进金砖国家人文交流,夯实民意基础;推进金砖国家机制建设,构建更广泛伙伴关系。

以标准化开辟金砖国家更加光明的未来。金砖国家应不断深化标准化双边多边合作和互联互通,按照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宗旨,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共促国际标准体系的完善,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责编/张译晟 美编/杨玲玲 解安琪(见习)

猜你喜欢

金砖标准化一带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2017年金砖五国电影展”举行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创新合作为金砖国家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