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权利与秩序思想的当代启示

2017-08-09徐妮妮吴新平

人民论坛 2017年20期
关键词:秩序权利利益

徐妮妮++++吴新平

【摘要】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时要积极借鉴马克思主义权利思想与秩序思想,保证权利与秩序之间的稳定性与平衡性。只有维持好了权利与秩序之间的平衡,才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现代化民主政治建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权利思想 秩序思想 民主政治建设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当今时代对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探讨马克思主义权利思想与秩序思想,可以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明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权利思想

现实的人的存在是马克思主义权利思想建立的基础,没有生活当中的现实人也就不会有权利和秩序,现实的人是要从事社会生产活动的,在进行社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与人接触,产生利益诉求,因此也就产生了社会关系,这一社会关系的产生就会有权利和秩序的出现。

现实的人主要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要具有人的本质,即人属于社会关系的综合,社会关系当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且经济关系为根本,对其他关系有着决定作用。第二,现实的人必须与社会发生社会关系,而不是独立状态,在社会当中从事社会生产实践,该部分生产实践活动应该为能够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权利思想认为现实的人为实践主体,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且需要接受自然与社会规律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权利思想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第一,就本质而言,权利属于社会规定下人们需求与满足之间的利益关系,可以说一切利益均源自需要,且生产会引起新的需要,继而要通过再生产予以满足;第二,社会是由不同的主体所组成的,不同的主体组成了社会关系,而在交往的过程中又产生了交往关系,社会关系和交往关系的不同也就代表了权利的不同;第三,权利的层次比较多,但是需要将经济权利作为基础与根本;第四,国家的性质决定着权利的性质,不同的国家政体代表了不同权利主体的利益;第五,权利本身是没有阶级性质的,但是掌握在不同的利益主体手中就具有了阶级性;第六,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要充分尊重人民的权利,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性;第七,权利具有具体性,永恒的权利是不存在的,权利的产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的秩序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秩序思想将批判资本主义政治秩序作为基础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属于典型的不公正、不平等、不自由的社会,马克思理想中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应该是共产主义,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不存在剥削和压迫,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权利。马克思主义秩序思想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否定,资本主义社会到处充斥着剥削,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两个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者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资本家占据了几乎所有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无产阶级为了生存只能依靠出卖廉价劳动力来获取报酬;另一方面,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中难以消除的肿瘤。

马克思主义秩序思想认为,秩序就是为了维持统治阶级的统治,从而缓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保证各个阶层利益的实现。当然,这种维护的关键在于度的把握。超过了这个度,政治秩序就会发生改变。马克思主义秩序思想的特征主要有:第一,秩序具有明显的阶级性,也就是说秩序实际上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秩序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统治;第二,秩序具有明显的强制性,统治阶级在维护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常会采用强制手段来镇压被统治阶级,在这个时候维护秩序也就成为了统治阶级实施镇压的理由;第三,秩序具有明显的目的性,秩序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第四,秩序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在原始社会秩序还不够明显,到了后期才逐渐显现,且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权利与秩序思想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

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发展的差异性时期。差异性社会主要是指我国虽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国家整体利益和人民利益是一致的,但是人民内部仍然存在矛盾,局部和个人利益仍然存在着冲突,社会还存在阶层。在差异性社会,各个阶层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利益分配的不一致。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阶层出现了分化,形成了不同的权利主体,这些权利主体因为社会地位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但是在市场经济下,无论何种社会地位的权利主体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只有保证他们的民主权利,他们才能充分参与利益的分配,维护自身利益,维护国家的稳定。

明确差异性社会中权利与秩序的辩证关系。在差异性社会当中,各个权利主体之间的长远利益一致,但是在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是可进行调节的。在差异性社会当中如何调节各权利主体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明确差异性社会中权利与秩序的统一关系。在差异性社会,稳定的政治秩序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顺利建设,也能确保普通民众能够获得政治权利:只有保证政治秩序稳定,民众才能够拥有稳定的政治权利。首先,为了保证政治权利的稳定性,我国必须重视政治制度建设,将政治秩序作为手段,将政治权利作为目的,通过构建良好政治制度维护政治权利的实现。其次,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当中要明确权利与秩序的辩证关系。权利与秩序的关系分为平衡状态与不平衡状态关系。二者处于平衡状态关系时,生产关系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个人能够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且能够保证政治稳定与社会稳定,亦能够推动经济发展。但是,如果两者之间是不平衡状态关系时,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就会产生阻碍作用,这样会严重影响个人生产的积极性。

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马克思主义的权利与秩序思想指导下,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当中必须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并且要重视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首先,我国需要积极扩大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治,可以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人民群众主人翁的地位,从而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人民的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代表了我国政治现代化的程度。其次,我国在政治制度化方面应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政治制度的适应性,令其能够容纳更多人民的政治参与。鉴于此,我国必须要积极建立健全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保证人民群众能够顺利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在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人民权益的保护是出发点,还要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人民虽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在权利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是由代表人民权利的各级政府实施的,人民不具有具体权利实施的条件,因此要注重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我们可借鉴国外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但是绝不可全盘抄袭,只有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促进我國社会的发展,激发人民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时要积极借鉴马克思主义权利思想与秩序思想,保证权利与秩序之间的稳定性与平衡性。与此同时,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提高我国政治制度化建设,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的政治权利能够顺利得到实现,缩小社会差异性以及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差距。只有维持好了权利与秩序之间的平衡,才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现代化民主政治建设。

(作者分别为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石河子大学教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

猜你喜欢

秩序权利利益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股东权利知多少(二)
秩序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I Love You, Dear China
心灵秩序
老师来审题
权利套装
乱也是一种秩序
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