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女神像里的猫头鹰
2017-08-09李子羽
李子羽
当我走下飞机,踏上纽约的土地时,这一刻仍如此不真实。
从确定申请哥伦比亚大学的交流项目,到裸考托福、写材料、准备面试,再到成功拿到交换名额,不过短短一个半月。彼时我虽为了本校的专业课忙得焦头烂额,却依然毫不犹豫地走向了这场孤旅。
还没来得及适应纽约客的生活,高强度的课程就使我猝不及防。每天除了正常课时,还有助教的补充课程、几百页的课前阅读材料、课后大量的作业和论文。每天睁开眼从床上跳起来,就开始检查自己的日程表和deadline,生怕错过一个事项。没有人会因为你是特殊的交换生而宽容你,相反,教授看到我之前的成绩和修过的课程,理所应当地拿出厚厚一叠商业分析资料:“Ziyu,你的目标不是期末拿A+,而是学习如何成为优秀的投资人。”
有一天被作业逼到凌晨1:00,灵感枯竭,打电话给在哥大读研的朋友诉苦。两人一拍即合,从各自住处走到学校看星星。她指着学校台阶上的一尊女神像对我说:“你知道吗,这里有一个传说。找到智慧女神像里的猫头鹰,你就会成为最棒的学生。”那夜顶着北斗七星,我一眼望见女神裙摆的左侧方,缩着一只小小的、瞪大眼睛的猫头鹰。恰好有一群研究生从台阶旁经过,见到一个中国姑娘指着某个方向兴奋得又跳又叫,他们一脸了然:“恭喜你,未来最棒的学生!”
10月的一天,和小组同学讨论课题到晚上11:00。正收拾东西打算回家,房东突然打电话给我,让我不用回住处。原来他家里厨房爆炸,消防员为了及时控制火情,撞烂了公寓所有的门。连带遭殃的,还有我那张窄小破旧的床。于是我就着学校咖啡厅难喝到吐的冰咖啡,在图书馆写了一夜论文。那晚我惊奇地发现,原来深夜灯火辉煌的图书馆,才是常态。
大家都蜷缩在椅子上,嘴里叼着笔,塞着耳机,对着笔记本电脑苦思冥想。直到早上6:00清洁阿姨来打扫阅览室,我们才起身伸个懒腰,和隔壁桌陌生的战友们闲聊几句,抱起书走向教学楼。对于在国内每晚早早就躺倒在床上刷剧、看闲书的人来说,他们耗不完的精力简直是一种天赋。后来在和丹麦同学聊起这个现象时,她喝着浓缩咖啡,揉了揉黑眼圈:“学习、工作、社交、睡眠,只能四選三。在这里,没有人愿意放弃前三样。”
学期快结束时,我收到了PwC——全球第一的会计师事务所的offer,佯装平静地向HR道谢后,第二天我便为自己举行一场庆祝仪式:清晨,我独自从曼哈顿上西区游荡到下城,整整走了122个街区。
城市还睡着,111街上一片寂静。只有哥大的学生来来往往,有从图书馆回家的,也有西装革履却抱着书去学校的,大概是赶完早课要奔赴华尔街面试的商学生。乘1号线去当代艺术馆看一个周三早间展,慢悠悠地坐在展馆二楼喝了半小时咖啡,再出发沿第五大道走了几十个街区,穿过布莱恩公园、韩国城和切尔西集市,到SOHO时,喜欢的餐厅正好开始新一天的营业。坐下来点一份贝果,和邻座巧遇的同学聊一聊爵士乐和布置作业最多的教授。西村的朝晖落在各色的木门上,小店的橱窗里有一面古董铜镜,映出人们靠在满是涂鸦的邮筒上自拍的模样。
只有自己会记得,纽约时间凌晨3:00,我挣扎着醒来,接起来自对方单位高管的面试电话。面试的最后他问我,在哥大学习压力大不大。我几乎下意识地告诉他,哥大是一个让你相信“越努力越幸运”的地方。
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创造无限的可能性。为了一个课题报告的PPT,几个人一边吃着感恩节火鸡,一边调整0.5毫米的行距偏差,被教授赞为“比麦肯锡咨询更专业”;为了一份自己想做的工作,发了100多份邮件,一天里和10个华尔街校友喝咖啡谈话;为了争取女性权益,在校内设立非盈利组织机构,取得学校资金支持,慈善晚宴甚至吸引来了在曼哈顿另一头的纽大学子。
离开哥大时,我拖着3箱行李站在学校大门口。不经意转头,看见百老汇大道上,曼哈顿的红日徐徐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