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验方奇方,到底靠不靠谱
2017-08-09
偏方验方奇方,到底靠不靠谱
数千年来,在我国民间流传着非常丰富、在百姓中口耳相传、用以治疗疑难杂症的偏方、验方、奇方。偏方,即单方验方,指药味不多,对某些病症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验方,不是古代医书上的流传方,而是没有经过论证、但临床却有疗效,一般是民间的方子。奇方,是指单味药或药味合于单数的方剂。这些相关方书著作浩如烟海,究竟是否管用呢?
结局大多适得其反常有病人咨询红枣、铁树叶、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治疗癌症的小偏方,或是食用蟾蜍皮这样的奇方,或采用中药黄药子治疗甲状腺肿瘤、采用中药木鳖子治疗晚期肝癌。这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效果,但终究不能一概而论,大多数的结局适得其反,何也?
前两个偏方的药性均偏寒凉,虽说动物实验均证明有抗肿瘤的疗效,但一味地清热解毒,久之会伤及脾胃,最后肿瘤不除,反而损伤人体正气。黄药子、木鳖子短时间内应用可能使肿瘤病灶缩小,但离开了医生的指导,或长期应用则会出现肝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
癌症患者的“救命稻草”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判断病机和症候。假如患者不通过辨证,也不请教中医师,自行尝试偏方、奇方、验方,那么有的人吃了有效,有的人吃了没效,还有的人吃了反而病情加重。用中医的行话讲叫“方不对证”。通俗地说,中医看病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不是“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偏方、奇方、验方可能会使患者错失治疗时机,甚至导致疾病加重。
“饿死肿瘤”并不可取除了中草药治疗癌症的所谓偏方、验方,还有部分病人相信节食能治癌,这更让医生大跌眼镜。有人听信所谓的“饿死肿瘤”方法,通过减少进食高糖分、高蛋白质食物,来减少肿瘤细胞摄取的营养,以为能“饿死癌细胞”,最后弄得皮包骨头。
自古中医就讲究“养正积自除”,人体得不到均衡的食物营养,只会使人体正气进一步衰败而无力抗邪,病情自然不会好转,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确有疗效需进一步开发不过,我们不能认为偏方、验方都是糟粕,这中间一定还有金子在发光。如抗肿瘤的化学药物紫杉醇是从红豆杉中提取的,华蟾素注射液是取自蟾蜍的有效成分等,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对于部分确有疗效的偏方、验方,需要进一步的开发研究,为其具备明确的适宜病人、适宜症候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然而,偏方终究是偏方,有“金子”也有“垃圾”,有的甚至是有毒之方。有人“撞对了路”,也有人“治丢了命”。由于偏方、验方来源于民间,中医理论阐释不全,常以故事形式传播,或在家族局部流传,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可能夸大了疗效。
所以对待治癌的偏方、奇方、验方,更需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甄别,慎重使用。偏方不能随便吃,即使是同一种病,中医也有很多分型,各型治则用药都不同,所谓的“同病异治”。所以中药治疗,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临床表里、寒热、虚实等症候表现,因人制宜,选择合适的方药,而且要定期随访,根据症候的变化,及时调整处方。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