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昆明古建
——大鼓楼片区的兴衰
2017-08-09杨焱
■杨焱
渐行渐远的昆明古建
——大鼓楼片区的兴衰
■杨焱
老地名是城市变迁的刻痕印记,是地名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包含着漫长悠远的历史风云,虽经岁月长河洗涤,但其古朴的气质和丰厚的底蕴,却牢牢定格在城市的记忆中。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很多曾经耳熟能详的老地名渐渐被人们遗忘,它们的背后其实代表的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大鼓楼
在今灵光街北端,环城北路南面,昆明火车北站附近,人称杨邬里的地方,曾经有一古楼,非常大,因楼上置大鼓而俗称大鼓楼。又由于其年代久远,也称大古楼。楼为二层木结构建筑,四角攒尖顶,单檐,檐下用装饰性斗拱烘衬,下层有三间。南北宽12.2米,东西长13.2米,占地面积161平方米。对于大鼓楼的具体建造时期,至今仍存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大鼓楼是明代洪武年间由黔宁王沐英所建;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明代永乐年间所建。鼓楼上原置有鼓,鼓楼初建时,楼外为演武校场,为练兵时击鼓用以指挥,后为阻止坏人进城抢劫发信号所用。楼与南城附近钟楼合为一组,也是向全城市民报时之物,所谓“暮鼓晨钟”,正是鼓楼和钟楼报时作用的准确表述。古楼上有大供桌,供着玉皇、斗母、天尊铜铸、道教神像等十余尊,每尊高约70公分。楼下为通道,供车马行人过往。旧时的大古楼下替人算命看相的人特别多,俗话说:“穷算命,富烧香”,旧社会穷人多,由于找不到致富的门路,所以请算命先生指点迷津的人自然就多。楼下还设有栅门,为防土匪和野兽,每晚二更天即关闭。鼓楼在明清两代的战乱中屡次被毁,但因鼓楼建于城市中心,地理位置重要,后又重修重建,建筑式样也有所改动,但外观仍保持原样。
大鼓楼原貌
悠久的历史文化名楼见证的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沧桑。总想听听老市民讲鼓楼的故事,看看脚下百年尘埃下是否埋藏着明清的记忆,于是慢慢地喜欢了解鼓楼的历史,翻阅着书上记载的故事,仿佛看到昔日的鼓楼,处处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熙来攘往的车流和人流、鳞次栉比的小门市、摆摊的妇女、错落不一的民房、门外倚坐着的七、八旬的老太太、黑乎乎的餐饮老店、路边一堆堆倾倒的垃圾……,一切的一切,都充满老昆明的市井气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鼓楼已失去原有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因旧城改造被拆除,关于鼓楼的所有石碑至今也都无存。
大鼓楼是昆明历史上著名的古建筑之一,区域内还有“穿心鼓楼”“通济桥”等一些知名建筑。这些古建筑历经沧桑,见证了昆明历史的兴衰,在老昆明人心目中有极高的地位,影响力可谓是久负盛名。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建,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在的鼓楼片区,街道纵横交错,房屋鳞次栉比,高楼大厦点缀其间,处处流露着繁荣与和谐。那些传承着老街坊记忆的老建筑,承载着悠久历史的古建筑渐渐消失了,只留下一个“鼓楼路”“大鼓楼”“穿心鼓楼”等地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灵光街
在鼓楼旧址的南边,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街——灵光街,历经三个朝代之久,因灵光寺建于此街而得名。明朝遗老薛尔望先生、云南著名山水画家温聿新、云南第一位女共产党党员吴澄、云南省花灯表演艺术家袁留安的家都在这里。多年来,灵光街变化虽大,但还有历史的印迹,留有一些原有的质朴风味,尤其是那些古老的木板房及其路旁的一排拐枣树就呈现着当年的景况。盘龙区政府在对老街进行的多次整治活动中,充分考虑灵光街的历史风貌,尽量体现灵光街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使古老与现代相融。现在,灵光街整个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展现出鼓楼片区的新气象,走在老街上更有古风古韵。
昆明火车北站
鼓楼旧址的北边是昆明火车北站,建于1938年。曾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挺起了脊梁。那时,日寇的铁蹄蹂躏祖国河山,湘贵、黔桂铁路被敌占领,中国只有滇越铁路还直通国外。现在滇越铁路上的昆河铁路是中国运行着的最古老的米轨客运,也是全国唯一运行在城区的米轨火车。它的开通运行,让云南人见到了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曙光,促进了云南现代文明的进程。百年间,这条铁路记载着法国殖民压迫与中国人民反压迫的历史,记载着革命先驱在走向共和之路上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已远去,莫忘了横跨在北京路上的昆明北站的丰功伟绩,它同“龙泉古镇”“西南联大”的抗战文化景观一样,是一笔不可多得,也无法复制的历史文化遗产。
圆通大桥
圆通大桥
鼓楼旧址的西边是圆通大桥,1991年建成通车。独塔双面斜拉索高架桥,全长254米,桥面宽24米,44米多高的斜拉桥主塔,竖琴般放射下来的44根高强钢丝拉索,将东西两侧各70多米跨径的桥体张拉成功。这种新颖的设计,在我省尚属首次,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桥上交通人流络绎不绝,桥下市场交易繁荣兴旺。园通东路打通后,缓解了城区北部交通拥挤状况,改善了城市市容环境和城市景观,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搞活,带动了盘龙区城市综合开发的步子。由于大桥跨越盘龙江,位于园通动物园和园通寺附近,是翠湖、园通山通往世博园、金殿、黑龙潭的黄金要道,再加上其独特的造型,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盘龙区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建筑。近年来,随着盘龙江沿岸绿化带、桃源广场、园通广场的建设,园通大桥周边又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北京路
鼓楼旧址东边的北京路,号称“春城第一大道”,贯穿昆明市区南北。南起昆明火车站,北至松华坝水库库底,为双向6车道,是主城区最长的一条公路,它一头牵挽着春城,另一头衔接铁路,是昆明新机场进入昆明北市区的入口和面向滇南的重要出口,交通四通八达,优势明显。现在,地铁2号线的中段和北段已贯穿北京路,进一步改善北京路的交通通畅能力和便捷程度,盘龙区已将它定位为城市商业主轴。由此可见,鼓楼片区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是昆明市政府以打造商贸服务、生产生活为主导功能,公共设施完善、生态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区。
大鼓楼原貌
如今,鼓楼路、大鼓楼的地名还在使用,但悠悠的鼓楼已不复存在。随着GDP的不断增长,我们已失去了许多能让心灵栖息的地方。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了祖宗留下来的老房子、老街道,那么,城市的文化、特色、传统和城市精神就没有了依托。
近年来,昆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规划,盘龙区积极响应号召,建设了“真庆文化广场”等一些古迹,在群众中产生了较好的反响。恢复重建昆明地标性建筑物——大鼓楼,将能重现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独具特色的建筑风貌,打造品质活力鼓楼片区,可以使之成为我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又一个新增点。
参考资料:
盘龙区档案馆馆藏资料
作者单位:盘龙区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