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中的召存信
2017-08-09杨萍
■杨萍
档案中的召存信
■杨萍
召存信(1928.3-2015.1.),傣族,云南江城人,1928年3月出生,1949年参加革命,195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5月退休,2015年1月病逝。历任西双版纳州车里县副县长、县长,西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普洱地区第一副专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筹委会副主任,连续40年担任西双版纳州州长,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至七届代表,全国政协八届、九届委员会常委。
2015年12月21日,中共云南省委发出了《关于向召存信同志学习的决定》指出,召存信一生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维护民族团结、无私忘我奉献,是西双版纳州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压舱石”,无愧为忠诚于党的好党员,无愧为维护民族团结的好干部,无愧为傣族人民的好儿子。
党的忠诚干部
1947年,召存信结识了进步人士——车里县猛养乡乡长鲁文聪,从他那里了解到共产党主张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的方针政策,从而看到了西双版纳新的希望。此后,召存信变卖家产,多方集资招兵买马,成立了“车里民族自卫预备大队”,与国民党93师“在乡军人”进行殊死斗争。1949年1月18日,召存信与鲁文聪率民族自卫预备大队,包围了车里县国民党政府,最终占领了车里县城,接管了国民党车里县政权。1949年3月,召存信和鲁文聪一起翻山越岭跋涉8天到普洱地区找到了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云南讨蒋自卫队第二纵队,并留在普洱成为军政干校第二期的一名学员。在那里,他对共产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更加坚定了他跟共产党走的决心。1950年初带领我主力部队三十七师先遣队进入西双版纳,稳定边疆各族爱国人士,解放了西双版纳全境。
在谈到他人生这一重要阶段时,他说“当西双版纳这块富饶的土地还处于暗无天日,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还处水深火热之中的年代,我就为寻求民族的解放而斗争。那时,年仅21岁的我,被各勐土司推举为宣慰使司议事庭长(即召景哈),掌管着西双版纳的军政、外交、经济和文化大权,在宣慰使司内,我曾多次力主改良政治,抵制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欺压,因而被冠以‘新派’之首的称呼。然而,腐败无能的宣慰集团对我的态度则是采取非议、打击迫害行径,甚至勾结国民党对我进行关押。为此,我曾经为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凶狠残暴,宣慰集团的昏庸腐败,为自己的势单力薄,无法改变西双版纳的政局而烦恼。犹如望不见光的原始森林里的小树一样,我期待着有朝一日能使这块千百年来沉寂昏暗的土地见到光明的太阳。”
他回忆道:“我是一个民族上层人士,在黑暗中亢奋寻求光明,参加革命队伍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健康成长,并长期居于执政地位的傣族干部。为边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毕生精力,这既是我在人生旅途中走的历程,也是我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一九四九年七月,经游击队领导的启示,我赶到共产党领导的滇桂黔边区纵队第九支队的驻地——普洱城,我亲眼看到了‘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的景况,也亲自领略了中国共产党人反对民族压迫,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为劳苦大众的解放而英勇奋斗的现实,此情此景,已使我流连忘返。我要求留在普洱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在三个月的学习时间里,受到了党的纲领、方针、政策及国内形势等方面的教育,我的思想豁然开朗了,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并且初步找到了自己在故土时思想烦恼的根由,找到了变更家乡劳动人民苦难现实的道路。这就是把自己溶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和人民军队之中。以这一历史洪流去摧毁反动派的腐朽势力。从此,我的心就和共产党、和共产党的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
1957年1月,中共中央特批召存信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开启了他从封建领主到人民公仆的人生转变。在以后的岁月里,无论局势如何风云变幻,即便是“文革”期间被残酷迫害、抄家、关牛棚,甚至在“五七”干校改造时落下永远的足疾,召存信也没有后悔当初跟着共产党走的决定。他襟怀坦荡,相信天总有亮的时候,太阳总有升起的一天。当反动势力拉拢其出境时,他义正严词地说:“我在党旗下宣过誓,永不叛党!这辈子就算死我也只跟共产党走。”他深信“经过多少年的斗争流血牺牲,我们才得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民族的一切’的结论。过去没有共产党领导,各个少数民族,几已接近被消灭的边缘,天地虽大,但已没有少数民族立足之地了,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使得我们得到了新生和扬眉吐气,要彻底消灭剥削,缔造各族人民最幸福的生活的艰巨伟大的事业,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还行吗?”
周恩来总理1961年4月14日在西双版纳州参加傣历一三二三年新年泼水节,亲切接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长召存信。
1988年4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主席台上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长召存信。
民族团结进步的坚定维护者
1950年9月初,中央组织各民族人士参加国庆一周年盛典,召存信作为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也被邀请到北京观礼。一程马,一程车,740公里的密林跋涉,西双版纳的8名代表艰辛地到达昆明。在那里,他们和佤族、白族等各民族上层人士组成西南民族代表团一行34人抵达北京。
1950年9月30日,是召存信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他们应邀到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当一位首长将召存信介绍给毛主席时,毛主席握住他的手说:“你在解放西双版纳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我知道了。你还很年轻嘛,希望你跟着共产党,建设好社会主义新边疆!”召存信与“末代傣王”刀世勋一道,代表西双版纳各族人民,把象征封建领主世袭权力的金伞献给了毛主席。
观礼后召存信回到普洱,正值普洱地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大会召开,会议的最后一天要举行民族团结剽牛盟誓大会和民族团结纪念碑奠基仪式,3000多名各界代表参加。当时,放在主席台上的民族团结誓词已写好,但各族代表对于签名一度有些犹豫,这时,召存信果断走上主席台,第一个在誓词上工工整整地用傣文写下了“召景哈”。各族兄弟代表受他感召,随后也都签了字。
在维护边疆民族团结上,召存信有独到的心得,他认为“为了进一步把边疆民族工作做好,必须坚决按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继续正确处理各民族间和各民族内部的关系,加强团结,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集中力量发展生产,逐步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逐步改善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继续贯彻执行‘照顾大局,服从稳定’,坚持慎重稳进的方针。大力发展生产,大力培养民族干部,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工作,认真做好对民族上层的团结教育改造工作,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加强党对州人委的领导,充分发挥自治机关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在祖国统一集中的领导下,团结全州各族人民,努力建设边疆,巩固国防。”
召存信在工作中,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他常说:“民族不分大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一员”,“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有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愿望,这就是我们民族团结的基础。为了社会主义的利益,我们必须坚决克服地方民族主义倾向,特别警惕‘分裂’民族团结的任何企图,我们要像珍爱眼珠一样来维护各族的团结、祖国的统一。”
在召存信的积极主持倡导下,西双版纳取消了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性称谓,通过了西双版纳州第一个单行条例,即《关于在傣族中禁止迫害“琵琶鬼”和在哈尼族中禁止杀害双胞胎》单行条例,一举废除了千年陋习。
召存信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把精力和财力向“三农”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向人口较少民族倾斜。1983年,国家送给西双版纳州20台电视机,作为建州30年的礼物,召存信毫不犹豫地把电视机分给了边远山区乡。他和分管领导,带领有关部门走遍基诺山,详细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并依托中科院热带药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确定了以砂仁产业为龙头推进基诺山扶贫开发工作。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基诺族群众整体上实现了脱贫。
在召存信与西双版纳州历届州委州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西双版纳州各族人民生活大大改善,各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差距在逐步缩小。现在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在西双版纳确立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族干部和各族群众在政治上相互信任,工作上相互支持,生产上相互支援,生活上相互关心,关系更加和谐,团结更加紧密,齐心合力,共同描绘着西双版纳这幅更加美丽的图画。
铝合金同钢板相比具有密度低、良好的抗腐蚀性及可反复回收利用等特点,倍受众多汽车企业青睐。铝合金焊接结果主要取决于焊材表面的状况,如氧化层的构成及强度、表面清洁度和板材的化学预处理情况等,这就要求焊接装备应具备可提供较高的电流(最高可达3倍)、较大的电极压力、焊接过程中完美的压力曲线、去除铝表面的氧化膜和延长电极帽寿命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尼玛克推出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powerGUN铝点焊自动焊钳。
云南省人大代表西双版纳召存信提案:适应地培养民族干部、实现自治机关民族化的意见办理情况
1988年召存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人物,发言中他说“西双版纳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居住着十三种少数民族,全州七十多万人口中,傣族、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各占三分之一,除地方外,还有驻军和十几个国营农场。各民族之间、军民之间、地方与农场之间,客观上还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民族团结、军民团结、场群团结,对于西双版纳的建设与发展显得十分重要。……近几年来,我经常深入基层,到乡村、厂矿调查研究,联系群众,有事同群众商量,多听群众意见,并接受群众监督。有问题本着平等团结精神,取得双方满意的处理意见,通过解决问题,不断对干部和群众进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国家、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民族平等、团结进步是进行改革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边疆长治久安的基本保障,是各民族繁荣进步的共同心愿,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只有牢固树立起‘两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端正执行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的观念,才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大好局面,各民族才能共同进步,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勤政为民的传奇州长
召存信最重大的贡献,就是促进了西双版纳全境的解放。
1949年7月,召存信在普洱军政干校学习,亲眼目睹了解放区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坚定了跟共产党走的信心。1950年2月初,解放军某部追击国民党残兵到达澜沧江北岸的橄榄坝,考虑到当地复杂的民族关系等原因,准备不过江了。召存信获悉后,立即赶过去,请求解放军渡江解放西双版纳全境。他对解放军部队首长吴效闵说,国民党93师长期盘踞西双版纳,如果不将他们歼灭,他们就会反扑,并会继续压迫当地老百姓。他还许诺为解放军筹办粮草和竹筏,配备向导及翻译,做好解放军的后勤保障等工作。吴效闵请示上级获准后,解放军挥师过江,几乎全歼国民党残军主力,解放了西双版纳全境。
1953年1月,西双版纳成立傣族自治区,年纪虽轻但德高望重的召存信当选自治区主席。1955年6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改为自治州,召存信当选州长。他历经了西双版纳解放、自治州成立到土地改革、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开放等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连任了7届40年的自治州州长,创造了旁人无法企及的纪录。40年的州长历程,召存信见证了西双版纳跨越发展的历史,这其中凝聚了召存信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在西双版纳自治区成立大会上宣誓就职
西双版纳自治州人民政府挂牌仪式
召存信比较注重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他说:“要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和谐,根本的出路在发展。”在他和各族干部群众的努力下,西双版纳的橡胶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他还注重修筑连接外部的公路桥梁,他不断向上级反映当地人民的实际困难和诉求,让人民的愿望不断实现。1953年12月16日,昆洛公路修到景洪,西双版纳首次与外界实现了公路连接。1956年,西双版纳第一条简易公路允(景洪)大(勐龙)路修通。1957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他提议建设澜沧江大桥。1964年底,西双版纳第一座澜沧江大桥建成通车,当地人民结束了靠船摆渡的历史。
1958年及以后的二十多年,西双版纳州内粮食因为国内外复杂原因长期不能自给。1980年,西双版纳州委、政府组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召存信作为工作组组长,率队到勐海县勐遮乡曼燕、曼凹两个村公所,开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当年,粮食大增产,农民生活大改善,顺利地完成了勐遮乡土地承包责任制签约工作。1982年,西双版纳州结束了每年最高调进贸易粮七千万斤的历史,做到了自给有余,结束了“鱼米之乡”吃调进粮、回销粮的历史。
1986年,国家决定在西双版纳建设机场,需要在景洪市嘎洒镇大面积征地,涉及几个村寨的数百户傣族农民。召存信一次次带着指挥部、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进村寨到农家说理、协商、沟通,召存信开导被征地农民说:“我们傣家人过去有着金凤凰把人驮走和飞船把人载走的传说,但我们谁也没见过金凤凰,没见过飞船。飞机就是一种飞船啊,建了机场,大家不是可以坐飞船了吗?不少乡亲的亲戚在昆明或缅甸、泰国,大家不是想来往方便吗?建机场就是为了我们自己啊!”一席话,让老乡们心悦诚服,纷纷将土地交出来。1990年4月,西双版纳机场通航的第一天,被征地的农民代表坐上波音737飞机腾空而起,从空中俯视莽莽的森林、金黄的稻田,万绿丛中的傣家竹楼,感到无比幸福。
1982年至1992年的10年,是西双版纳飞速发展的10年,也是召存信最为辛苦的10年。建糖厂、茶厂、水泥厂、水电站,西双版纳的优势资源要转化为人民的财富,需要快马加鞭搞建设,为此,召存信走遍了西双版纳的村村寨寨。
回忆起改革开放以来的西双版纳发展历程,召存信倍感自豪,他总结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对党的民族政策,政府职能及其工作重点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认识到了大力加强边疆经济建设,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是增强民族团结,加快民族进步的根本保证。为此,在我主持政府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按照‘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要求,根据中共西双版纳州委的决定,发挥政府集体领导的智慧,统筹全州的改革和建设,以改革为动力,发展民族经济为中心,从实际出发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加强了‘两个文明’建设,使全州各条战线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就。首先,制定了全州到本世纪末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决定要经过‘六五’和‘七五’两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在发展农业基础建设、兴办工交、能源、教育、科技、旅游等重要项目上取得较大突破,为九十年代经济的全面振兴打好基础。其次,遵照党中央关于改革的决策和政策,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了城乡经济体制的改革,打破了人们固有的传统观念,给封闭落后的边疆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村的第一步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取得了成功,在此基础上又推进了以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和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步改革、城镇工矿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改革,教育、科技以为四化建设多出人才、多做贡献为目标的改革,迈出了新的步子,以搞好流通、促进商品生产发展为目标的商业、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已全面铺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发展横向经济联系方面也逐步打开了局面。实行这些改革,促进了全州城乡经济的持续增长,也为今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打下了基础。1986年全州工农业总产值达到四亿六千万元,比1981年增长69.5%;粮食总产量达到五亿三千二百五十万斤,比1981年增长13.6%。从1982年起,我州结束了每年最高调进贸易粮七千万斤的历史;做到了每自给自余。……全州城乡市场兴旺,人民安居乐业,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015年1月23日,召存信走完了他的传奇人生,他生前的发言,可视为他的心声:“增进民族团结、领导者的模范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州长,我时常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地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党的利益,维护民族团结,这些年来,我努力为西双版纳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做着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因此,得到了西双版纳各族人民对自己的支持和爱戴,也得到了党组织、中央和省的领导的关怀和信任。我深深感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西双版纳的今天,没有党的培养、人民的教育,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党和人民是给我力量的源泉。因此,我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应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
作者单位:云南省档案局